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地球物理   6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中国东南沿海地震带大震重复性和大震减震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物质分异的角度出发并利用现代小震活动资料,讨论了东南沿海地震带历史大震震源区及其附近,今后一段历史时期内是否有大震(M≥0)震源区大震重复性和大震减震作用问题。结果表明,这些历史震源区目前还处在减震阶段,今后一段时间只能以小震或中强地震的活动特点来显示这一弱化区。  相似文献   
2.
广州五山台,位于广州五山茶山,仪器按装在孤立的小山山洞内,洞长152米,横穿近东西向的瘦狗岑活动断层。山洞内各段覆盖层厚度不一致,最大厚度可达49.5米,基座由风化花岗岩或构造岩组成。该洞于1972年完工,1973年在坑道中段与南段分别安装有两台金属水平摆倾斜仪进行对比观测;1974年又在坑道南端按装北北东向水管倾斜仪和石英管伸缩仪各一套.积累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资料.  相似文献   
3.
七十年代以来,板块构造理论从海洋研究引进到大陆以后,对板内地震震级增大等原因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但是,由于陆壳与过渡壳、洋壳之间差别较大(表一),演变过程不一样,地震形成的机制不同,板内地震震级增大的原因至今仍然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对青藏高原应力场及其成因机制,中外学者进行过许多讨论。一般认为本区应力场主压应力属水平作用力,力源主要来自印度板块向青藏高原的挤压俯冲。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中国后地台活动区的特征,讨论了活动区型深大断裂的复活过程,穿过莫霍界面引起上地幔顶部的变化及由此衍生出的垂直作用力。文中提出这种地区的浅源地震,除受区域水平作用力外,亦兼受到震源底部上地慢隆起产生的垂直作用力的作用。并初步讨论了这种浅源地震的发震模式。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物质分异的理论,阐明了不同地壳类型的相互转化,进而讨论了中国东南地区地壳演化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对该区地壳进行了分区,并分析了各个分区构造特征与地震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区内陆深大断裂带下部地壳和上地慢物质分异微弱,显示出断裂活动强度低,地震活动平静;东部地区物质分异强烈,靠近菲律宾板块消减带,断裂活动和地震活动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