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3篇
地球物理   7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利用深钻研究大陆地壳的第三次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9月6—10日在瑞典的慕拉(Mypa)和奥尔萨(Opca)城举行。250多名学者、工程师和世界许多国家的工业界代表参加了会议。会上一件重要的事是公布了瑞典国家公司《瓦琴法尔》的超深钻井格拉夫别尔戈1号的研究结果,该钻井位于瑞典乌布萨拉城以北的西里安的陨石坑,钻孔深度为6.6km。打钻井的目的是寻找具有工业价值的超深层无机碳  相似文献   
2.
分析大地震前小地震时、空分布发现,1973年2月6日炉霍7.9级地震1974年4月22日溧阳5.5级地震及1976年5月29日龙陵7.3级地震前约3个月内,2级以上小地震有沿一定方向(顺时或逆时)逐个发生,从而形成环的现象。溧阳和龙陵地震发生在环内一侧或其附近,而炉霍大地震则离环较远,但处于同一构造带。根据蠕变曲线有非线性增加段及其时间特征,它可定为短期前震,並且可能表现了震前固体潮触发蠕滑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我国西部地震常常激发较强的短周期瑞雷和乐夫型面波,具有明显的波散。这些波主要在沉积层内传播。根据频散曲线确定了沉积层的厚度:青藏高原约为5-6公里;塔里木盆地为9-10公里;中部为5公里;北部平均为6-8公里。  相似文献   
4.
5.
MACCA计划是研究在地震声出现时大气层和磁层的联系,MACCA是由该项目的俄文字头组成它是一个包括实验和理论分析的综合研究项目,旨在建立三种介质——大气层、电离层和磁层——相互作用的动力过程模式,这个过程发生在低层大气出现强烈能量释放的时候,建立这类模式是发展太阳-地球物理基础研究的需要;是为理解由地震、火山和气象现象以及人类活动引起的电离层和磁层效应的需要。 1964年3月28日在美国的阿拉斯加发生了8.4级地震,地震引起了电离层的扰动,在许多地方都观测到了,最远的距离约5000 km,在离震中不到1000 km的阿达克观  相似文献   
6.
研究地球物质的弹性和耗散性质,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长周期面波和地球固有振荡的观测资料。这样,根据符合瑞雷和乐夫波频散资料的不同模式得出了上地幔明显各向异性的结论。基于分析固有振荡的周期作出了关于地球内核硬度的结论;地球物质品质因子随深度的分布是根据固有振荡衰减的资料计算出来的。所以得到关于长周期面波和地球固有振荡性质的资料是当代观测地震学的现实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首先需要建立具有足够大的放大倍数记录(地表振动)周期达1小时以上的专门的长周期仪器。  相似文献   
7.
1966年3月,在我国河北省邢台地区连续发生了5次Ms>6级的强地震。其中,3月22日在宁晋县东汪附近发生的地震为最大(Ms=7.3)。本文先论述了这些强地震及其较大余震的空间分布特征,然后利用已有的地震震源参数分析了本区最新构造运动的方式,推测了这些地震发生之前本区的应变图象,并根据这些分析结果讨论了强地震的迁移和互相触发关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