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35篇
海洋学   4篇
天文学   3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化探样品时有机质对As,Sb,Bi的干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黑龙江省森林沼泽景观区有机水系沉积物(泥炭)、土壤中As,Sb,Bi的测定结果,发现样品中的有机质对王水消解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测定上述元素存在极大的干扰,提出采用低温(<450℃)灰化处理可完全消除干扰。对比研究还发现,过去森林沼泽景观区的区域化探扫面资料中的As,Sb,Bi数据存在问题,应专门对其进行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2.
湖泊沉积有机质的地球化学记录与古气候古环境重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与深海沉积与冰芯记录相比,湖泊沉积主要反映区域气候变迁史,可以揭示百年、甚至十年尺度的古气候事件,是高分辨率古环境、古气候重建的理想场所.传统的地质地球化学方法主要侧重于宏观物理 /化学特性描述和孢粉学的研究,近 10年来,沉积有机质分子碳、氢同位素地球化学技术的渗入,使研究工作从传统的宏观、微观层次向分子级水平发展,对诸如古生产率估算、C3/C4植被演替史、古二氧化碳分压及古温度计算等深层次问题解决提供了强有力支持.本文评述了湖泊沉积有机质分子与碳、氢同位素地球化学记录及其在区域古环境、古气候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饶长辉  姜文汉  凌宁 《天文学报》2001,42(2):134-139
分析以观测系统焦面上和探测器测到的太阳表面米粒结构的对比度与观测系统口径,大气湍流相干长度以及系统探测灵敏度的关系,给出了不同口径,不同大气湍流相干长度以及不同系统探测灵敏度时的米粒结构对比值计算结果,此外还给出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4.
黄鳍鲷LDH同工酶的组织特异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黄鳍鲷为材料进行两方面研究:(1)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对其肌肉,心脏,肝脏,血清,玻璃体,晶状体,脑等组织器官进行LDH同工酶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不同组织中LDH的同工酶谱带不相同,存在着组织特异性:(2)用聚丙烯酰胺等电聚焦电泳法对其肌肉,血清的LDH同工酶进行分离 ,结果得到12-15条电泳区带,等电点范围在pH为3.65-9.58之间。  相似文献   
5.
采用动力学模拟实验对Ⅰ型干酪根的生烃过程进行了模拟,并对热解产物中的正烷烃组分进行了GC-IRMS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当Ro<1.6%时,C8+正烷烃的碳同位素组成主要继承了母质的特征,而随热演化程度的变化不显著,因此可用于油(气)/源对比。当Ro在1.6%~2.0%之间时,C8+正烷烃迅速裂解,其δ13C显著增重。Ro>2.0%之后,C1—C4气态烃随热演化程度的增加,逐渐富集13C,其δ13C与Ro之间的关系明显受升温速率的影响,所以由模拟实验获得的δ13C1-Ro关系式不适用于高—过成熟的气源岩研究;而δ13C1-F(甲烷生成率)的关系则不受升温速率的影响,适用范围较宽,故可用于高演化阶段的有效气源岩的判识。  相似文献   
6.
Iron, Cu and Zn stable isotope systems are applied in constraining a variety of geochem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cesses. Secondary reference materials have been developed by the Institute of Ge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CAGS), in collaboration with other participating laboratories, comprising three solutions (CAGS‐Fe, CAGS‐Cu and CAGS‐Zn) and one basalt (CAGS‐Basalt). These materials exhibit sufficient homogeneity and stability for application in Fe, Cu and Zn isotopic ratio determinations. Reference values were determined by inter‐laboratory analytical comparisons involving up to eight participating laboratories employing MC‐ICP‐MS techniques, based on the unweighted means of submitted results. Isotopic compositions are reported in per mil notation, based on reference materials IRMM‐014 for Fe, NIST SRM 976 for Cu and IRMM‐3702 for Zn. Respective reference values of CAGS‐Fe, CAGS‐Cu and CAGS‐Zn solutions are as follows: δ56Fe = 0.83 ± 0.07 and δ57Fe = 1.20 ± 0.13, δ65Cu = 0.57 ± 0.06, and δ66Zn = ?0.79 ± 0.12 and δ68Zn = ?1.65 ± 0.24, respectively. Those of CAGS‐Basalt are δ56Fe = 0.15 ± 0.07, δ57Fe = 0.22 ± 0.10, δ65Cu = 0.12 ± 0.08, δ66Zn = 0.17 ± 0.13, and δ68Zn = 0.34 ± 0.26 (2s).  相似文献   
7.
滤食性贝类在对虾综合养殖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就混养虾池中滤食性贝类如何影响虾池整个生态系统这个问题,综合了国内外这方面的文献,从滤食性贝类对混养虾池的水质、底质和其中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的影响,以及混养对养殖效益的影响这几个方面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甘肃省区域化探方法技术和主要成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世纪 70年代末 ,微量元素分析技术的提高和区域化探工作方法的提出 ,为全国区域化探扫面奠定了基础。甘肃省自 1979年开始 ,到 2 0 0 1年止 ,根据不同的地球化学景观 ,采用不同的工作方法 ,完成了全省 4 0 4万km2 范围内的全部可工作区的 1∶2 0万区域化探工作 ,发现了大水等Au矿床 (田 )。甘肃省的Au高背景区域主要分布在西秦岭及祁连山西段 ,元素组合主要是Au、As、Sb、Hg、Ag、Pb、Cd、Bi、W、Mo、Cu、Zn等。通过对甘肃省区域化探 2 0余年走过的历程和取得的成果的综述与分析 ,在战略指导思想、方法技术对策、成绩成果评估和新世纪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讨论。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潮汐现象的物理机制和统一数学方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新的分层承压含水层模式 ,不但考虑含水层的力学压缩性质 ,而且考虑含水层的渗流特性 ,并结合扰动信息源的频率特性 ,分别研究扰动源地球固体潮、大气潮和地表负荷潮对承压井水位和流量的影响机理 ,给出相应的偏微分方程。从方程的解释或数值解讨论扰动源与承压井含水层的力学压缩参数、渗流特性参数及与频率特性频数的关系 ,进而给出承压井水位和流量对地球固体潮、大气潮和地表负荷潮汐响应的统一数学方程及其潮汐响应函数 ,并揭示了上述几类潮汐扰动信息源对承压井水位和流量影响的物理机理  相似文献   
10.
波龙斑岩铜金矿床是近年来在青藏高原中部发现的最大的斑岩型矿床,波龙矿床发育两期花岗闪长斑岩和一期花岗斑岩,两期花岗闪长斑岩是波龙矿床的成矿斑岩。本文开展了波龙矿床三期斑岩锆石U-Pb年龄、全岩岩石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组成分析。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三期斑岩在120Ma集中侵位。两期花岗闪长斑岩均富集轻稀土、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重稀土、高场强元素,Eu异常不明显,显示出岛弧岩浆岩的特征;两期花岗闪长斑岩的(87Sr/86Sr)i值分别为0.70562-0.70711和0.70567-0.70850,εNd(t)分别为-4.0--3.1和-8.0--2.4,εHf(t)值分别变化于2.5-6.9和3.3-6.9,表明两期花岗闪长斑岩起源于新生的下地壳;花岗斑岩也具有岛弧岩浆岩的岩石化学特征,但其具有较高εNd(t)值(-0.7--0.2)和εHf(t)值(1.3-12.2),可能表明花岗斑岩也起源于下地壳,但有更多幔源物质混入。波龙斑岩铜金矿床形成于班公湖-怒江洋壳向北俯冲末期,其成岩-成矿可能与洋壳俯冲关系密切,但波龙矿床的三期斑岩均起源于新生的下地壳,可能表明在120Ma南羌塘地块南缘开始逐步加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