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层学的进展对盆地研究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地层学是地质研究的基本问题.从传统地层学发展到地震地层学及层序地层学,地层学的研究发生了一个极大的飞跃.其重要意义可与板块学说的问世相比拟.地震记录仪器的更新换代,地震学和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是层序地层学得以诞生的基础之一.运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方法确切地识别沉积相、沉积环境,建立完整的沉积体系,预测油气的生储盖组合,更易追踪对比的目标层.因此,它对于盆地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3.
吕玉环  雷恒池  魏蕾 《气象科技》2021,49(3):455-463
对2009—2011年内蒙古通辽地区41架次穿云飞行探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中国北方典型地区的各类型云的微观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不同云型的平均云滴粒子数浓度Nc按大小排序为:层积云Sc积云Cu高层云As雨层云Ns高积云Ac。降水性云(Ns,As和Sc)的Nc值一般跨度范围较大,且累计概率的减小幅度较为平缓。降水性云(Sc,Ns和As)的平均液态含水量LWC比非降水云(Ac和Cu)要大,As和Ns的LWC多介于0.01~0.3g·m~(-3)之间。不同云型的平均直径Dm特征与有效直径De类似,有较大Nc的云类,一般云滴尺度小,平均De的大小顺序是NsAsAcCuSc。高云和中云(Ac,As和Ns)的De和Dm普遍比低云(Sc和Cu)大,降水性云中与非降水性云中相比具有较多的大云滴。此外,各类云滴谱的相对离散度在Nc较小时分布较为分散,随着Nc的增加,相对离散度收敛到0.3~0.6,最终各类云相对离散度都收敛到0.4附近。  相似文献   
4.
我们正处在人类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在这段时间里,我们要重新确定人类进一步发展的方向.刚刚结束的联合国92年里约热内庐环境与发展大会已经清楚地认识到现在和未来威胁全社会的主要问题。人类大约需要十万代的繁衍才能达到现在50亿的  相似文献   
5.
利用自然控制论的观点,重新审视了人工影响天气诸多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人工调控有限区域天气的正问题和反问题,并对最优调控问题,根据观测实例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表明,自然控制论是指导开展人工影响天气的一个好的理论框架,不仅要加强观测以了解自然降水过程,发展数值模式以更好的模拟实际降水过程,更需要开展反问题的研究;对最优调控的讨论表明,不能仅仅局限于有无催化可能,更应全面考虑降水云系的结构.  相似文献   
6.
近50 a华南干湿状态的时空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华南地区63个气象站1961-2007年的降水和气温资料,采用月干湿气候指数计算华南各月的干湿状态,其结果可以明显区分华南地区的干湿季.通过趋势分析、EOF(the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自然正交函数分解)分析、合成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近50 a华南地区干湿状态时空特征.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华南地区2-3月、5月和7-8月明显变湿,而4月、9-12月显著变干,1月和6月变化趋势不明显,即华南地区的秋季旱情在过去50 a有加重的趋势,而春季旱情有所缓解,夏季洪涝则加重.EOF分析表明,华南地区东、西部干湿状态的时间演变位相相反.背景特征分析表明,华南地区干湿状态主要影响因子可能为海气相互作用过程和陆气相互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7.
利用2016—2018年广州市394个自动站实况监测数据和粤港澳闪电定位数据,采用归一化法、相关系数权重法、百分位数法等统计分析方法构建了广州市强对流过程综合影响程度评估模型。利用该模型对广州市历史上发生的强对流过程进行检验,同时对2019年的强对流过程进行试评估。结果表明:该模型对于广州市强对流过程综合影响程度的评估是较为客观合理的,该模型的建立能够填补广州市强对流过程的灾后评估业务和服务空白,有利于更好地开展公众、决策气象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8.
中国海陆地区内,沉积岩的分布面积达550万平方公里.这些沉积岩所存在的盆地保留着各种地质作用的记录,赋存着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矿产资源,是探索地质历史的窗口,也是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能源基地.因此,盆地的分析研究显得格外重要,其分析理论思想经历了直观阶段、发展阶段和深化阶段.目前比较完善的是运用综合地球物理方法研究盆地的一套系统工程理论,并将刘光鼎教授提出的综合地球物理解释方法学进一步深化.本文还讨论了盆地分析的有关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加密探空资料同化对一次降水预报能力改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设计不同的试验方案,将加密探空资料同化到WRF模式中,对一次层状云系的降水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采用实时四维资料同化的方法,使得背景场和观测资料相协调,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模式的spin up问题.将温度同化到模式里,改变了模式原有的热力场,使得模式动力场随之改变,模式模拟的结果更接近实际观测.经过松弛(nudging)之后,得到的雷达回波、高度场、温度和实况很像,降水也要比不加探空资料的降水更接近实况.鉴于只有两个地方的探空资料,并不能覆盖整个模式区域,以及同化过程还需要改进,模式模拟的结果和实际观测之间还有一定的差异,有待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魏蕾  雷恒池  吕玉环 《气象科技》2019,47(4):683-696
利用2012年6月29日的通辽和白城飞机联合探测资料(包括DMT和PMS)及雷达资料,对吉林省一次层状云降水消散期微观物理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天气过程是在东北锋面气旋影响下发展起来的,给东北地区带来大范围降水,属于吉林地区春季常见的降水性层状云系As-Ac-Ns云型。Ns云底约在1000m左右,云顶不超过4000m,Ns云层较厚,在该云系发展过程中雨层云下伴有碎雨云。结合DMT和PMS,小粒子在每个高度层上都占主要部分,0.61~2μm的小粒子浓度可达100cm-3,直径大于2μm的粒子谱型基本都是单调递减型;云内含水量较少,极大值也不足0.01g·m-3;粒子有效直径随高度变化呈多峰分布,粒子有效直径与粒子浓度在0℃层以下范围内,大的粒子有效直径对应小的粒子浓度,随着高度的升高粒子有效直径呈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