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大气科学   1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淮气旋发生发展和暴雨过程及有关预报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就一次典型过程作为例子,分析了江淮气旋发生发展和暴雨过程的特点,指出有利于江淮气旋发生发展的高空天气形势,地面一些中尺度低压和暴雨核的演变与气旋发展的互相联系。发现气旋区内可存在若干个中尺度低压,这些中尺度低压可先于或后于暴雨核生成而出现,并可增强、减弱或合并。文中计算了潜热释放的加热对涡度制造的贡献,指出潜热加热对气旋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作者对于影响气旋发展的因子进行了讨论,并对如何根据湿度场、流场和降水分布(或卫星云图)特征来预报江淮气旋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一次热带飑线过程的雷达回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数字雷达分析了1974年8月9日至10日通过GATE站网的一次热带颮线过程。发现它产生于并在热带辐合带中移行,和颮锋近于正交的辐合线上已存在的回波带对颮线的发展和加强起着重要作用,两条线的交点处是对流单体产生和发展的源地。新单体产生在颮锋区前部而消失在其后部,在移动过程中它们的强度和面积主要呈单峰型或双峰型两种变化。在热带颮线移动中也存在着两种速度,颮锋的不连续跳跃是由于新单体从锋前并入所造成。在这次过程中砧云区降水约占过程总量的33%。  相似文献   
3.
韦统健  张晶 《气象科学》1995,15(1):18-26
本文利用MM4模式对91年6月30日-7月2日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对模拟结果进行了诊断分析着重研究了高低空急流对强降水的影响。发现当降水区位于高空急流入口区的南侧和代空急流出口区的北侧时,极晚拉生强对流面出现暴雨,而这种相对位置的配置则与高空急流分裂为南北两支有关。  相似文献   
4.
一次西南低涡流场中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用合成分析方法研究了一次西南低涡的三维流场结构。发现在低层气流从低涡的前方和右前方流入,从后部流出;在中高层气流从低涡的后部流入,然后在高层从前部流出,中层流人流出较弱。这种气流的结构,导致了在低涡四个象限极其不同的铅直运动形式,因而也将出现不同的天气类型。  相似文献   
5.
王德瀚  韦统健 《气象》1980,6(7):9-9
1975年6月24日,长江下游梅雨锋上出现了一次特大暴雨,24小时最大降水量378.7毫米(江苏泰兴县马甸公社雨量站记录)。 我们分析了本次过程中梅雨锋附近地面、500、1000、和1500米上空的流场,发现500米流场特征  相似文献   
6.
影响江淮地区的西南涡中尺度结构特征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韦统健  薛建军 《高原气象》1996,15(4):456-463
利用合成方法对3次西南涡过程的流场,温湿场和涡度场等进行了分析。结果指出:沿切变线存在风场的中尺度扰动,低涡的尺度为250-300km,中低层有两支不同性质的气流流入低涡区,降水主要发生在低涡移动方向右侧的两象限。温湿场和铅直流场在低涡区呈现明显的不对称分布,低涡是一个显著的斜压系统。  相似文献   
7.
利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面加密观测资料,揭示了影响该地区的一类中小尺度天气系统-锋后冷空气桶,并详细分析了它的地面结构和天气影响。结果表明,这类对流系统非常相似于热带飑线,往往给三角洲地区带来突发性暴雨,但却不易产生强风。该系统的水平尺度很小,只有30-60km,持续时间达4小时,移速快,约为每小时60km,移向定常,并且它在进入三角洲地区时发展加强,而在移出时减弱消失。和经典的飑线结构的差异在于它  相似文献   
8.
江淮气旋暴雨中的能量收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统健  胡迪 《气象科学》1996,16(1):12-19
本文利用MM4模式对91年7月6-7日江淮气旋暴雨过程进行了模拟并将输出结果用于能量平衡计算。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文献[6],应用FGGEb资料,计算了7908号台风四个同心区域的质量收支和绝对角动量收支,得到以下结果:台风的演变过程可以由其旋转轴确定的绝对角动量来表征。在台风发展最盛时,对流层中层角动量达到最大;台风绝对角动量主要来源于水平侧边界输送。对于侧边界角动量输送,计算结果表明:在台风形成以前,涡动方式(非对称气流)输送是主要的;在台风形成初期,平均和涡动两种方式的输送具有同等重要性;在台风发展强盛及其减弱期,以平均输送为主。比较各强迫函数的作用,凝结潜热释放则是影响角动量垂直输送的重要因子。根据角动量平衡,发现次网格尺度效应显著,说明系统内部角动量再分配机制,除了角动量向上输送以外,积云对流活动可能是另一重要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
对有、无暴雨的两次华南低涡的流场与降水分布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对一次相似的带有暴雨的西南涡过程的分析,提出了华南低涡的流场结构特征和暴雨分布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