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7篇
大气科学   15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拉斯曼丘陵的短期气候特征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中山站1989年以来的气象资料,对拉斯曼丘陵的短期气候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拉斯曼丘陵的气候特点与东南极沿岸其它绿洲区相似,共同受大尺度气候过程的影响,同时还具有许多局地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3.
2008年7月至9月,中国第3次北极科学考察期间,在走航路线上利用黑碳仪对黄海-日本海-鄂霍次克海-西北太平洋-白令海-楚科奇海-加拿大海盆等海区上的黑碳气溶胶浓度进行连续观测,最北观测位置达85°21.3′N.观测结果显示,北冰洋是全航线黑碳浓度最低的海区,平均浓度为(5.3±3.7)ng/m3;在70°N以北的海区...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秋季城区和郊区大气边界层参数观测分析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应用2001年9月北京城区和郊区同步大气边界层观测资料,对大气边界层热力和动力参数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秋季,逆温出现的时间城区滞后于郊区;逆温层高度城区大于郊区,200m通常为郊区的逆温层顶和城区的逆温层底部;逆温层强度城区弱于郊区;城市热岛强度为3℃;城区感热通量的输送大于郊区;城区下垫面粗糙度远大于郊区;郊区总辐射和紫外辐射的强度明显大于城区.  相似文献   
5.
极地大气科学与全球变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极和北极是地球上的气候敏感地区, 也是多个国际科学计划研究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地区。极地大气科学考察与研究是极地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的极地大气科学考察与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 25年来有较大进展。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参加了我国组织的23次南极考察、2次北冰洋考察和3次北极考察; 承担了南极长城站和中山站、北极黄河站气象业务建设和维持, 以及中-澳合作南极冰盖3个无人自动气象站工作; 进行了常规地面气象、Brewer大气臭氧、近地面物理、冰雪和大气化学等观测, 获得了较为系统的极地大气环境资料。开展了有关极地大气科学与全球变化的研究, 在极地天气气候特征及气候变化时空多样性、极地海冰变化和南极海冰涛动、极地近地面物理特征和海-冰-气相互作用、中山站臭氧变化特征及南极臭氧洞和大气化学、气候代用资料获取和古气候环境以及极地大气环境变化对东亚环流和中国天气气候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新进展。中国极地大气科学正积极通过多学科交叉、走国际合作道路, 努力提高对极地在全球变化中作用的认识水平, 并积极探索极地变化对我国气候、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利用1999年和2000年长江三角洲近地层大气与农田生态系统综合观测试验资料,对常熟地区水稻插秧、拔节、抽穗等不同生长期近地层二氧化碳和感热、潜热、动量等湍流通量特征及变化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 平均而言在水稻各生长期,近地面为二氧化碳的汇,白天水稻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夜间则放出二氧化碳,抽穗期消耗的二氧化碳要多于拔节和插秧期;近地面为大气的热源,主要以潜热方式加热大气,尤其是在抽穗期,感热与潜热之比仅为0.058;二氧化碳等湍流通量的变化与辐射平衡各分量及气象要素有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7.
中国南极新站选择在维多利亚地特拉诺瓦湾难言岛上进行建设,其气象环境状况是开展科学研究的基础工作,也是考察队员生命安全保障的基础资料。因此,通过2013年度难言岛气象站的观测资料,结合附近地区历史气象资料,对该区域气象要素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由于地处罗斯海与东南极冰盖交界处,难言岛年均气压为987.8 h Pa,与中山站非常接近;(2)年均温为-16.1℃,最低气温为-39.3℃,且冬季气温波动较大,标准差可达±6.0℃;(3)年均相对湿度为42.1%,年均比湿为0.6 g·kg-1且冬季比湿极低,空气非常干燥,降水量非常低;(4)盛行风向为WNW,5—7级风出现频率超过50%,但夏季风速明显低于冬季风速,一般不超过8.0 m·s~(-1),有利于中国在夏季开展工程建设和补给;(5)难言岛年总辐射量为3 342.8 MJ·m~(-2),明显低于中山站,但两站反照率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8.
北冰洋80°~85°N浮冰区对流层大气的垂直结构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08年夏季中国第3次北冰洋考察所获取的GPS探空资料对北冰洋(79°~85.5°N,144°~170°W)浮冰区对流层大气的垂直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北冰洋浮冰区对流层中部大气的平均温度递减率为6.47℃/km;对流层顶高度为8.0~10.7 km,平均为9.3 km,对流层顶温度为-59.4~-43.5℃...  相似文献   
9.
利用东南极高原熊猫-1自动气象站2011年2月—2012年1月观测的辐射资料和相关资料,对辐射分量和辐射平衡的季节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夏季是东南极高原获得太阳能的主要时段,总辐射通量夏季平均为365.0 W/m2,总量达到2752.1 MJ/m2,占全年总辐射量的58%。各个季节均能出现总辐射瞬时值大于大气顶水平总辐射,春季发生频率最高,冬季最小,总辐射平均日变化呈单峰型。大气长波辐射除夏季外,日变化不明显。冰雪面长波辐射除冬季外,各季节平均日变化呈明显的单峰单谷型。净辐射12月和1月为很小的正值,其他月份为负值。年平均净辐射为 -8.7 W/m2,表明地表相对于大气为冷源。该站的辐射平衡特征与其他南极内陆高原站相似,雪面具有强烈的辐射冷却效应,导致净辐射绝对值都小于下降风区。  相似文献   
10.
利用我国南极长城站1985-2013年地面气象观测要素,分析了气候特征及其变化趋势,将有助于我们对最近30年亚南极地区气候变化的认识。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为-2.2℃,变化速率为0.07℃/10a,呈升高趋势但不显著。年平均气压为989.3hpa,呈下降趋势,速率为-0.19hpa/10a。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9%,变化速率为0.34%/10a,上升趋势不明显。年降水量为539.3mm,变化速率为32.5mm/10a,呈明显增加趋势。年平均风速为7.5m.s-1,变化速率很小,盛行风向为西北和东南2个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