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24篇
地质学   9篇
海洋学   10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1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刁慧  邹玮  李宁  覃军 《地质科技通报》2020,39(3):110-119
近年来,东海盆地西湖凹陷平湖斜坡带武云亭构造油气勘探获得了较好的商业发现,但已钻探的A井与B井流体性质差异较大,A井为气井、B井为油井。通过生物标志化合物对比、碳同位素分析及流体包裹体分析,对武云亭构造油气来源、充注期次及成藏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武云亭构造油为正常成熟原油,主要来源于本地宁波19洼平湖组煤系烃源岩;天然气有两种,一种为高成熟天然气,主要来源于东侧主洼宁波27洼平湖组烃源岩,另一种为正常成熟天然气,主要来源于本地次洼宁波19洼烃源岩。包裹体荧光呈现为淡黄色油气包裹体和无色气包裹体,均一温度表明武云亭构造主要经历两期油气充注,时间为2 Ma和现今。武云亭构造油气来源丰富,成藏过程复杂,基于油气来源及成藏特征划分为"双源侧向晚期次生型"和"单源垂向晚期原生型"两种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2.
对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WZ5-X-Y井85份沉积样品开展了孢粉和藻类分析,探讨了钻孔所在区域古近纪—新近纪沉积环境的变化和植被类型的演替,并推断了气候条件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钻孔所在区域始新世—渐新世古湖泊发育,水域范围存在波动,渐新世整体上湖泊水域范围有所收缩,中新世湖泊进一步收缩,并持续受到海水入侵的影响。始新世钻井周边丘陵和低山地区发育以常绿栎和胡桃为主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湖泊周边生长桤木林,气候温暖湿润,渐新世的植被类型仍是以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为主,但是常绿林的缩小和针叶林的扩张则指示气温和湿度下降,中新世常绿林的扩张则指示了温度和湿度回升。  相似文献   
3.
一次暴雪过程前后近地层物理量场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铁塔风梯度观测资料和超声风温仪观测资料,对2008年1月18—21日暴雪前后,湖北黄石长江岸边近地层风场和湍流作了计算分析,探索其异常变化特征,为认识黄石地区暴雪近地层发生发展的物理过程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暴雪前,风向转变,水平风速和垂直风速明显增大,湍流通量的输送较活跃,湍流动能和湍流强度有显著峰值出现;降雪过程结束后,湍流动能再次增大后缓慢减弱。可见此次暴雪过程前后近地层物理量场有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4.
山区复杂地形条件下的风场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实测资料对山区复杂地形条件下风场的一般特征和局地性特点作了计算分析,详细分析了山谷风的时空变化规律,比较了山谷风演变的不同阶段以及不同季节的特点和差异.  相似文献   
5.
为了给Y构造下一步评价决策提供成藏支撑,打破勘探瓶颈,本文利用已钻井油气分布特征,综合平衡剖面、多指标油气源综合对比、流体包裹体、盆地模拟等技术研究了Y构造成藏过程。结果表明:Y构造23 Ma—现今共经历3期成藏,最终导致花港组下段聚集规模最大,中间的花港组上段为"过路成藏",而龙井组以上油气藏小而散;"北强南弱"的挤压机制控制了油气"北富南贫"的总体格局;龙井运动形成的横张断层是控制花港组上段及以上油气纵向分布格局的关键;第一个成藏期内构造中北部花港组下段发育古油藏的局部构造是寻找甜点的有利方向。  相似文献   
6.
利用第三次青藏高原(下称高原)大气科学试验(TIPEXⅢ)和高原周边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0~10 cm层次土壤湿度观测资料,通过计算全球陆面同化系统(GLDAS-NOAH)和中国气象局陆面同化系统的融合产品(CLDAS-V1.0)与观测资料之间的相关性和偏差,综合评估了融合土壤水分产品在高原的适用性。结果表明,两种融合资料在安多、那曲、聂荣、Sta-ave区域(小嵩草高寒草甸)4个站点表现较优,而融合资料在班戈(禾草高寒草原)、嘉黎(亚高山常绿叶灌丛)和比如(亚高山常绿叶灌丛)质量较差,阿里站(矮半灌木荒漠)是融合资料与观测相差最大的站点;融合土壤湿度产品的质量存在明显的日变化,并在14:00-20:00(北京时)表现为最差;融合资料的质量2014年整体上优于2013年,其中2013年8月中下旬和10月中旬两种资料质量较差,进一步分析发现当降水强度急剧增强时,融合资料的质量变差;融合产品质量在高原地区由东南向西北方向递减,相对于GLDAS资料,CLDAS在对四川东南地区和新疆地区大部分站点的土壤湿度描述能力上有了较大的改善,两种资料在四川东北部地区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7.
长江三角洲末次盛冰期的气候波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长江三角洲东部地区鹤鸣孔第一硬黏土层的孢粉、藻类分析,研究了该地区末次盛冰期的气候波动。结果表明,鹤鸣孔第一硬黏土层含种类较丰富的孢子、花粉和藻类化石,并可以划分为3个孢粉、藻类组合,代表了该地区末次盛冰期气候变化的3个阶段,反映了该地区末次盛冰期并不是一个持续的干冷状况,第一硬黏土层沉积的早期和晚期气候较温暖湿润,针阔叶混交林发育,而中期阶段气候偏冷,植被贫乏。  相似文献   
8.
大洋间SST遥联与亚太夏季风异常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奇异值分解(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SVD)方法,给出了四季年代际和年际时间尺度上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的显著遥相关.用SVD主模态时间系数构造了海温异常指数Ⅰ,分析了它们与同期亚太夏季风和我国东部夏季降水异常的关系.结果表明:两大洋间的SST遥联在年际、年代际时间尺度上都与亚太夏季风相关,其中,年际尺度的两大洋SST遥联与长江流域的降水存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对长江三角洲南翼7个钻孔样品的孢粉、藻类分析,从晚第四纪第一硬质粘土层中提取出了种类和数量均较可观的孢粉、藻类化石,从而可以判别第一硬质粘土层形成时的沉积环境和植被类型,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硬质粘土层的成因研究提供了生物化石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硬质粘土层中有多种孢粉、藻类化石组合。高含量淡水藻类的存在说明硬质粘土形成受到流水的作用,亦即硬粘土的形成环境可能为水域环境。化石组合中含量较低的海生沟鞭藻表明,长江三角洲地区在硬质粘土形成时曾受到海水影响。硬质粘土层中的禾本科-莎草科-落叶栎-松、禾本科-落叶栎-松-蒿和莎草科-落叶栎-香蒲孢粉组合指示研究区低地为平原区草甸,而周边的山地有针阔叶混交林分布,当时该地区属于温凉略湿的温带气候。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中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近年来,发生在中国西南的严重干旱事件给当地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严重的社会影响,引起政府部门和科学界的高度重视.因此,总结西南干旱的观测事实和规律,探讨干旱成因,为西南干旱的预测预警提供依据,是一项具有现实意义也极具理论价值的研究课题.文章根据近年来有关西南干旱的研究进展,从影响干旱的几个主要方面着手,总结西南干旱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分析研究中尚存在的不足,以期对今后的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