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大气科学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湿有效位能的一种近似表达式及其计算方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大气中的水份对天气变化有很大影响。所以在天气分析预报中,考虑了水汽的温湿特征量,比仅用位温的效果要好。由此推想,在有效位能的计算中,假若再计入潜热能项,将更接近大气能量的实际情况。可能正是这个缘故,E.N.洛伦茨(Lorenz)、谢义炳提出的湿有效位能(mAE)概念受到了很多人的重视。为此,讨论湿有效位能的近似表达式及其计算方案是有意义的。一、近似表达式类似于把单位气柱中的内能与位能之和称为总位能那样,本文把单位气柱中的内能、潜热能、位能之和,称为湿总位能(mTE):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气象台等分析1966—1975年7、8月北京全市性大暴雨后发现,暴雨前12—36小时,在纬向铅直剖面图上湿静力温度(Tσ)分布的共同特征是:上、下各为一高能区,东、西各为一低能区,低能中心在600毫巴附近,类似于气压形势图上鞍形场。为了用于预报,我们对一些资料分析后指出,时间剖面图上增能时段正常倾斜的纵贯等能线,可近似替代空间剖面图上“鞍形”分布。对于同一条等能线,当上层出现时间不早于下层时,称正常倾斜纵贯等能线,简称纵贯线。本文准备讨论;什么数值纵贯线有利于产生非局地暴雨?原因何在?有什么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 1975年8月7503号台风登陆北上,最后在河南境内折向西南行消失。我们发现,在台风消失时,对流层上部(300毫巴以上)在我国东部平原上空稳定维持着一个南亚高压(即一般所说的青藏高压)单体。  相似文献   
4.
近来,在一些特大暴雨的个例分析中,使用了能量的概念,初步得出一些能量场变化与产生暴雨的关系,发现一些可以用于暴雨预报的征兆。本文仅就热力方面的特征之一——深厚能量激增层与暴雨的关系,作一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5.
有限区域湿有效位能收支方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宝俊  蒋凤英 《气象学报》1983,41(3):338-342
有效位能是大气能量学中较出色的创见,它的收支方程,有助于揭示能量制造、积聚、释放条件,在理论与实际工作中都占重要地位。自六十年代史密斯(Smith,P.J.)提出有限区域有效位能及其收支方程后,很多人进行过这方面的研究。约翰逊(D.R.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