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2篇
大气科学   20篇
  2022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2.
我国温度变化与冬季采暖气候条件的探讨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本文根据国家规范中关于采暖气候条件(即日平均温度≤5℃)的规定,计算了我国≤5℃日数、负积温等要素,发现1月平均温度与同月负积温,冬季平均温度与冬季负积温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达0.99。根据采暖气候指标与国家规范将我国划分为两个主要采暖带。并研究了不同温度变化对我国采暖气候条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OTC-1型开顶式气室的结构和数据采集系统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简要介绍了研究不同CO_2浓度对农作物影响的试验装置——OTC-1型开顶式气室的结构,该气室CO_2浓度控制和气室中CO_2浓度的自动采集系统。还介绍了QGS-08型红外可编程控制器的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4.
北方冬小麦冬季冻害及播期延迟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全球变暖背景下, 我国北方冬麦区冬季冻害是否仍是主要气象灾害,冬小麦播期延迟是否能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研究表明:1981—2000年北方冬麦区偏北地区冬季冻害指数与冬小麦减产率相关系数为0.62(达到0.001显著性水平),即2000年前冬季冻害是冬小麦减产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2000年后冻害与冬小麦减产率相关不显著,即冬季冻害已不再是冬小麦减产的主要影响因子。2018—2021年的冬小麦分期播种试验分析表明:山东泰安和陕西咸阳主栽的冬小麦品种播期推迟,冬前积温和生长季积温明显减少,导致冬小麦植株高度、地上总干重和叶面积指数减小;播期推迟对产量结构造成不利影响,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均分别减少,导致减产,播期推迟10 d平均减产22%,推迟20 d平均减产40%。因此,冬小麦推迟播期并未产生积极效应, 可能原因是当前冬小麦播期和主栽的冬小麦品种已适应当地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5.
石家庄地区干热风年型指标分析及统计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提出的干热风综合指数(DHW)能反映某时期内干热风日数累积影响和干热风强度的瞬时影响,还可用来划分重、轻、无干热风年型指标。并采用岭回归方法组建DHW预测模式,其试报结果较好,克服了文献[1]的某些不足。  相似文献   
6.
北京冬小麦产量预报的一种建模方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农业产量气象预测的各类统计模式中所存在的某些不足,如趋势产量外推的稳定性,预报因子的物理及生物学意义、相关阶段性、多元共线性,回归系数稳定性和剩余产量的处理等,提出了不同的解决办法。在北京冬小麦产量预报试验中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OTC-1型开顶式气室中CO2对大豆影响的试验结果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OTC-1型开顶式气室对大豆进行了长时期不同CO_2浓度处理的接触试验,结果表明:不同CO_2浓度处理对大豆生长发育、生物产量、籽粒产量及叶片光合作用率等影响显著,且均为正效应。  相似文献   
8.
用带周期分量的逐步回归模型预测冬小麦产量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春乙  潘亚茹 《气象》1989,15(8):22-25
本文首先对粗选因子进行主分量分析,得到立分量组合因子,将其连同预报量和主分量因子的周期分量一起嵌入逐步回归方程,来组建北方主要产麦区冬小麦产量预报模式,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高温”对我国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通过田间试验、人工气室模拟试验、历史资料统计分析及采用CERES冬小麦模式,分析“高温”对小麦(春小麦、冬小麦)发育历期、产量结构及经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温度升高,小麦发育历期缩短,高温使春小麦经济产量下降,温度升高改善了冬小麦越冬条件,对穗粒数及籽粒重有利。返青后的“高温”对冬小麦经济产量不利。  相似文献   
10.
我国近40年温度的变化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高素华  潘亚茹  郭建平 《气象》1994,20(5):36-41
利用1951-1990年全国大体分布均匀的350个站点的温度资料,分析了近40年年平均气温,最冷月,最热月平均气温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各时段(以10年为一时段)温度距平场的变化。并分析了温度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