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大气科学   35篇
海洋学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以周晓平研制的有限区域细网格数值模式为基础,编制成一个套网格模式,并对1991年7月2~3日发生在江淮流域的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动力分析。结果表明:低空急流加强,输送了大量暖湿空气并激发强烈的上升运动是造成该区暴雨的主要原因;在该过程中,热成风平衡遭到破坏,其非热成风平衡部分伴随相应的二级环流,也有利于垂直运动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4.
有限区域卫星云图资料变分分析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5,自引:6,他引:25  
资料分析在数值预报中的重要性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星目前常规探测网的时空局限性,利用分辨率较高的非常规资料势在必行。该文利用一个有限区域中尺度模式MM4,采用变分分析技术对有限区域的常规探空资料和非常规云图资料进行变分分析和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5.
本文指出,在天气预报日趋定量化和客观化的今天,预报工作者要避免把客观模式看成“黑盒子”。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仅使用定量模式可能还不足以满足天气预报的需要,必须继续运用关于大气过程的定性信息。在这当中,诊断分析是关键的步骤。  相似文献   
6.
东亚冬季风中非地转风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非地转风在东亚冬季冷空气活动过程中的作用及影响非地转风的主要因子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并讨论了非地转风在有限区动能收支中的作用。结果表明,非地转风是冷空气过程中地面偏北大风加强的主要原因之一,非地转风次级环流使东亚高空西风急流和Hadley环流得以加强,而高空西风急流具有次地转的特征。变高、惯性平流和摩擦作用是影响非地转风的主要因子。此外,位温局地变化,位温平流和非绝热作用对非地转风的形成亦有相当大的贡献,但该三项非地转风分量的向量和接近于零。非地转风在有限区动能的收支中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1.概况 1977年8月1日夜间,在陕西省榆林地区和内蒙乌审旗交界的毛乌素沙漠地区,出现了一场历史上罕见的强暴雨。据调查暴雨中心24小时最大雨量超过1000毫米,雨量超过100毫米的区域只限于150公里长、50公里宽的小范围内(图1)。暴雨集中发生  相似文献   
8.
热带西太平洋的海-气热交换特征及其与OLR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霞  谢安  温市耕 《海洋学报》1997,19(1):123-130
热带西太平洋作为赤道附近最强的大气加热区,该区域内通过海-气界面上热量交换而实现的海-气相互作用,对大气温压场的转变,以及进一步影响大气环流的变化有着极重要的作用,为了对热带西太平洋区域的海洋和大气特征有更深的认识和了解,已有不少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6],尤其是作为“热带海洋与全球大气”研究计划(TOGA)一部分的“中美西太平洋海-气合作考察”所得到的一系列观测事实,更促进了这一区域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9.
以周晓平研制的有限区域细网格数值模式为基础,编制成一个套网格模式,并对1991年7月2 ̄3日发生在江淮流域的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动力分析。结果表明:低空急流加强,输送了大量暖湿空气并激发强烈的上升运动是造成该区暴雨的主要原因;在该过程中,热成风平衡遭到破坏,其非热成风平衡部分伴随相应的二级环流,也有利于垂直运动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诊断在天气预报中的作用温市耕(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台)七十年代中期以来,诊断分析逐渐在国内得到广泛应用,这个近代天气学中用来分析天气过程物理机制的方法、不只限于应用在天气学研究中,也逐步推广到天气预报业务工作中。客观预报,不管是用数值预报模式还是用统计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