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5篇
海洋学   2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2篇
  1964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张浅深 《地质论评》1958,18(2):165-167
潘广明先生译“构造地质学纲要”一书,一九五二年由龙门联合书局出版。该书原著在英文构造地质学中,正如张文佑先生在课本卷首介绍中所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良好参考书或教本。大家知道,当时我国正缺乏用中文出版的构造地质学书籍,而各方读者又迫切需要这一方面的参考书。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潘先生能将该书译出出版,肯定受读者的欢迎,成为广大地质院校同学和地质工作者的一本重要的参考书。潘先生在翻译  相似文献   
2.
江苏冶山硼矿是中国典型矽卡岩型硼矿床。文章利用电子探针和粉晶X-射线衍射测试手段,对冶山硼矿中硼酸盐及共生脉石矿物,进行了岩相学、矿物化学成分、矿物种类等方面详细研究,并对该矿床中硼酸岩矿物的成因机制进行了讨论。研究发现,冶山硼矿中矿石矿物为硼镁铁矿和硼镁石。硼镁铁矿多为纤维状和针状集合体产出,属早期矽卡岩阶段形成产物;硼镁石主要为片状结构,少量为纤维状结构,且有四种赋存状态:(1)无定型分布硼镁石-Ⅰ,此种硼镁石与蛇纹石共生;(2)网脉状硼镁石-Ⅱ,穿且或环绕早期片状硼镁石;(3)与细粒磁铁矿共生的硼镁石-Ⅲ;(4)充填状硼镁石-Ⅳ,此种硼镁石为纤维状,充填于其他矿物的晶间。背散射电子图像表明,网脉状硼镁石-Ⅱ晚于片状硼镁石-Ⅰ,二者应该是形成于富硼热液与水镁石的相互作用;条带状硼镁石是由富硼热液与早期的硼镁铁矿之间的反应形成;充填在其他矿物之间的纤维状硼镁石可能直接从富硼热液中结晶而成,应该属于最晚期。  相似文献   
3.
印象船史     
源尚浅 《海洋世界》2011,(12):14-17
卡巴利托芦苇筏这是一种由两捆圆锥形的芦苇束组成的芦苇筏,并不算是严格意义上的船,但已经可以帮助古代秘鲁、埃及的人们渡河以及捕鱼了.芦苇被并排系紧并在底部削成方形,端部卷起形成船首.捕鱼时,渔夫跨坐在筏上用桨划行,面朝船尾撒线;鱼被装迸了在芦苇束中挖的槽里;翘起的船首迎向扑来的海浪,化解了海浪的力量,否则渔夫就会从他的"...  相似文献   
4.
5.
日本气象厅国家天气监视网(National Weather Watch,简称NWW)计划的基本目的,是为满足社会上的要求,希望能够提供地区、时间上都很细致的定量的天气预报.从1973年以来,气象厅一直在研究编制气象事业全面的长期规划,1977年制成了"国家天气监视网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作为国际科学联盟理事会(ICSU)和世界气象组织(WMO)共同推进的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的一环,已经有几个国家正在实施关于云和辐射的实验观测计划。日本的 WCRP—气候变迁国际合作研究计划是在1986年8月由测地学审议会向有关大臣建议后而开始实施的。其中“云的分  相似文献   
7.
NTT研究所开发出一种在硬土质地基中,利于地球环境的泥土压工程系统,使长距离曲线顶管既有可能又经济。本系统耐磨损性高、具有良好的切削效率。在长距离顶管中新型排土机构能维持高顶管效率,降低了顶管管体土壤的摩擦阻力。长距离压送排土部分尼浆材料生成泥浆。泥浆处理设备对排出泥土一般残土处理,并构成泥土改良设备。小口径顶管在砾率高的土层和有大直径的卵石土层中历来都很困难,只有在软土质条件下,才有可能实现长距  相似文献   
8.
此文原载美国《科学》(SCIENCE)207卷第4433号.文中介绍了震前水氧前兆效应的一个较为可信的实例,并对水氧观测点的选择提出了有益的经验.作者认为地下水氧含量的异常作为趋势性和临震的前兆仍是可信的,但并未提出把类似的异常作为预报地震的依据,而认为是用以研究的一项资料累积工作,这种态度似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9.
浅木 《海洋世界》2006,(10):21-23
海豚援助疗法(Dolphin Assisted Therapy)最初是在1978年美国的Betsy A.Smith博士以治疗自闭症为目的而展开的,他可以说是实现海豚援助疗法的鼻祖。  相似文献   
10.
张浅深 《地质论评》1964,22(6):467-468
自从“地层规范草案及地层规范草案说明书”(以下简称规范及说明书)出版以来,我国地质界,对地层单位、地质时代单位、地层符号的使用和专用地层单位名称的命名等方面长期存在的混乱状况,已有了显著的改变。为了更好地总结这一文件在试行过程中的经验与问题,笔者提出如下意见,供大家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