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大气科学   8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采用新安江、富春江、乌溪江、紧水滩流域1951年至2000年5~7月总降水量资料,对梅汛期旱涝与前期500hPa大气环流和四大副高(西太平洋、南海、印度、全北半球)的长期演变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厄尔尼诺事件和太阳活动的背景下,四江流域旱涝的前期环流和副高的变化有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杭、嘉、湖地区1996年梅汛期暴雨频繁的主要原因是:1)西风带极涡偏强,导致冷空气活动频繁,同时中高纬度地区长波槽脊持续稳定。2)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副高西伸脊点和副高脊线位置均与降水异常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近534年旱涝发生规律及突变分析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沈锦花  胡波 《气象》2005,31(10):76-79
采用1470~1979年五百年旱涝史资料,选取杭州、宁波、金华和温州旱涝等级资料,并把旱涝等级资料延伸到2003年。用小波分析、t-检验、低通滤波等方法,对浙江近534年旱涝灾害发生的规律、周期性、阶段性和突变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浙江中等强度的洪涝或干旱平均每3~4年发生一次,大涝或大旱平均每10年一遇;浙江旱涝在不同的时间尺度和层次上30年、50年、70~80年周期振荡最显著,其次为10~20年左右周期振荡;旱涝呈现出3个上升阶段以旱为主和3个下降阶段以涝为主的阶段性气候变化特征;突变分析发现浙江旱涝交替出现3处显著的突变,主要出现在1636、1708、1963年附近,呈现出少雨期-多雨期-少雨期的气候演变特征。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在长期天气统计预报中,如何选出预测能力较强的预报因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逐步回归方法实质上是一种选取因子的方法,但是在实际使用中有不足之处:(1)有时控制选入因子的F_1或剔除因子的F_2稍有变动,其选取的因子就会出现较大的变化,似乎没有一个客观标准,最终还是靠主观判断来选择回归方程。(2)逐步回归方程主要考虑拟合的好坏,而拟合的好坏不能完全反映预测能力。为了克服上述不足之处,提高方程预报能力,本文采用了预测平方和PRESS准则来选取预报因子,在合理选择预报因子上作一些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ENSO事件对汛期副高的影响,指出自1998年6月份以来,热带太平洋和大气逐步增强的ENSO循环冷位相特征对夏季副高起减弱作用。同时,由于高原积雪异常深厚对西风带的影响,使雨带在长江流域长期停留。又由于浙江省地理位置及气候特点等因素的作用,我省1998年汛期出现降水阶段性明显,时空分布不均匀,洪涝和高温相间。  相似文献   
6.
用1953-1986年北半球500hPa月平均高度场格点资料,对典型冷冬年和暖冬年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冷暖冬年主要与西风带环流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有密切关系。并建立了预报方程,从1987-1998年使用情况表明,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俞善贤  沈锦花 《气象学报》1989,47(3):359-363
本文提出了基于预测平方和PRESS准则选取预报因子的二个快速算法——向前、向后算法,这二个算法不仅使计算PRESS值的回归方程个数从原算法2~P—1个减少到至多为P(P 1)/2个,而且使每个PRESS值的计算量减少很多。通过长期天气预报的实例计算,预测效果比逐步回归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对于线性回归模型,在古典回归分析中,通常用LS(最小二乘)估计β=(X’X)~(-1)X’Y来估计β。然而,人们在实际应用LS估计中所积累的经验表明,由于自变量之间存在的复共线关系(亦称线性关系或相关关系),使得回归系数估计的方差很大,而且很不稳定。为了克服这一缺点,许多统计学者为了改进LS估计,相继提出了一些新的估计方法。岭回归估计是由Hoerl和Kennard于1970年提出的。本文试用岭回归新建立的预报模型,对我省新安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