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质学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以皮里青河流域为研究区,运用小时降水、土地利用类型、数字高程(DEM)、实测淹没深度等数据,基于FloodArea模型对研究区2010年5月2日、2012年6月3日、2016年5月9日、2016年6月17日洪水过程进行再现模拟,通过精度验证并建立了降水-淹没深度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确定了4个淹没等级对应的致灾临界雨量。相关分析得出喀拉亚尕奇乡累计8 h降雨量与模拟洪水淹没深度的相关性最好,达到了0.96,潘津乡降雨累计5 h的相关性最好,为0.99;通过实测数据对模拟淹没深度进行精度检验得出,喀拉亚尕奇乡和潘津乡两个考察点相对误差分别为0.47 m和0.1 m,误差率分别为31.33%和7.69%,FloodArea模型对研究区洪水过程模拟的效果较好,可以反映出该区域的洪水淹没情况,能为无水文资料的山区流域的山洪过程进行较为精准的模拟;按照山洪灾害等级划分标准和降水-淹没深度的关系得出,预警点累计5 h降水得到对应4个等级的致灾临界雨量阈值分别为:四级17.84 mm、三级32.39 mm、二级54.21 mm、一级76.04 mm。  相似文献   
2.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海气耦合模式(BCC—CGCM)季节预测结果资料(2008--2012年)、降水实况资料CMAP(1983--2012年),采用PS评分对近5年动力与统计集成的季节气候预测系统(FODAsl.0)不同方法的夏季预测产品进行回报检验,并与业务评分进行对比,从而检验FODASl.0对于新疆夏季降水的预测效果。结果表明:熊开国一固定因子一动力统计订正方法、熊开国一异常因子一动力统计订正方法、系统误差订正、熊开国一固定因子和异常因子的集成方法得分较高,高于新疆夏季降水预测业务评分。总体来看,熊开国方法(方法I)的预测效果比杨杰方法(方法II)的预测效果稳定。  相似文献   
3.
利用新疆101个气象观测站点逐月降水实况资料和2001~2010年国家动力气候模式产品,进行月动力延伸预报产品的应用预测检验。采用PS评分和同号率对内插预测结果进行效果评估,并与业务评分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月动力延伸预报产品对新疆地区月降水趋势预测Ps评分高于业务评分,而对各月降水距平百分率的同号率差异较大。夏、秋季Ps评分较高,冬、春季PS评分较低,季节转换时预测Ps评分变率较大。  相似文献   
4.
利用巴音布鲁克气象站1960-2011年逐日降水资料,统计了逐年降水日数、降水量、以及5—9月不同量级降雨日数、降雨量,进而得到暖季不同降雨雨强,运用线性趋势系数、M—K检验及滑动71检验等方法分析了巴音布鲁克山区降水的变化趋势和突变特征。结果表明:近52a来巴音布鲁克山区年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呈明显的增加趋势,气候倾向率分别为9.5mm/10a、3.2d/10a,然而年降水量和降水日数的增加主要源自冷季而非暖季,年降水量与降水强度关系更密切。巴音布鲁克山区暖季5~9月降雨量占年降水量的八成以上,暖季微雨日显著减少,小雨事件对年降水量的贡献率减弱,大雨和暴雨的贡献率增加。冷季降水量和降水日数显著增加,冷季降水日数在1975年附近发生增多突变,冷季降水量在2003年后发生增多突变。  相似文献   
5.
利用1951—2016年阿拉木图与乌鲁木齐的逐日气象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中亚区域两个主要城市的寒潮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阿拉木图和乌鲁木齐的年寒潮过程频数分别为6.1次和4.2次,阿拉木图的寒潮过程较频繁;阿拉木图的寒潮过程年内分布呈单峰型,峰值在11月和12月,而乌鲁木齐的过程频数年内分布呈双峰型,分别出现在4月和11月;阿拉木图的冬半年寒潮过程初日和终日均比乌鲁木齐偏早9 d。(2)1951—2006年,阿拉木图和乌鲁木齐的年寒潮过程频数均呈线性减少趋势,阿拉木图的减少趋势更加显著;阿拉木图与乌鲁木齐的寒潮过程异常偏多年主要出现在1980年之前;阿拉木图的年寒潮过程频数存在21 a显著周期,乌鲁木齐存在39 a显著周期。(3)乌鲁木齐的寒潮过程最低气温低于阿拉木图,但是阿拉木图的寒潮过程降温幅度强于乌鲁木齐;56 a来,阿拉木图和乌鲁木齐的寒潮过程降温幅度的年累计值的变化率分别为-8.1℃/10 a和-5.9℃/10 a,相比而言,阿拉木图的寒潮过程强度的减弱趋势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6.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T639客观分析资料,结合天气学原理和天气动力学诊断分析方法,对2012年12月20-23日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以下简称巴州)的寒潮天气过程的成因和降雪天气特征进行分析,并给出巴州降雪天气概念模型。结果表明:这次寒潮降雪过程是北欧阻塞高压向东南衰退,导致脊前横槽转成竖槽东南移,高空冷空气南压至40°N附近,造成巴州强降温、强降雪等寒潮天气,降雪阶段关键影响系统是700 hPa上的冷暖切变和风场辐合,水汽主要源自中低层西北方的经向和低层东南方的纬向输送;后续的冷凝降雪和阴雪阶段天气局地特征明显,水汽源自850 hPa至近地层局地的垂直输送。  相似文献   
7.
利用1951—2016年努尔苏丹和乌鲁木齐的逐日最低气温资料, 以当年7月到翌年6月为统计年, 对比分析了中亚地区的努尔苏丹与乌鲁木齐的寒潮、 强寒潮和超强寒潮过程频数气候变化特征, 并初步分析了冬季北极涛动(AO)、 北大西洋涛动(NAO)与中亚两个城市同期寒潮活动关系。结果显示: 努尔苏丹的年平均寒潮过程频数(15.7次·a-1)是乌鲁木齐(4.1次·a-1)的3.88倍, 强寒潮和超强寒潮过程频数分别是乌鲁木齐的5.91倍和7.55倍; 努尔苏丹的超强寒潮过程频数月分布呈单峰型, 1月最多, 乌鲁木齐的呈双峰型, 峰值分别出现在11月和4月。努尔苏丹的寒潮过程持续日数普遍比乌鲁木齐短。65 a来, 努尔苏丹与乌鲁木齐的春季寒潮过程频数之间的相关关系显著。努尔苏丹和乌鲁木齐的年寒潮过程频数的线性递减率分别为-0.111次·(10a)-1和-0.445次·(10a)-1; 两城市秋、 冬、 春季寒潮、 强寒潮和超强寒潮过程频数线性趋势大多以递减为主, 但是努尔苏丹冬季和乌鲁木齐春季的超强寒潮过程频数均呈递增趋势。努尔苏丹的年超强寒潮过程频数在近5 a最多。努尔苏丹的年寒潮过程频数序列有31 a、 20 a左右的显著周期, 乌鲁木齐的年寒潮过程频数序列有39 a、 8 a左右显著周期。北大西洋涛动(NAO)与努尔苏丹和乌鲁木齐寒潮过程的关联程度比北极涛动(AO)与它们之间的关联程度更为密切; 努尔苏丹的寒潮过程频数受NAO以及AO的影响程度更深。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