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6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24篇
地质学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 numerical experiment on the formation and decay process of a mesolow on the plain east to the Taihang Mountains has been conducted. The dynamical effect of the special topography of the Taihang Mountains and the Yanshan Mountains on the formation of the mesolow is very important. Namely, the difference of the heating between the Taihang Mountains and the North China plai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ormation and decay of the mesolow.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1951—1974年,共24年的500毫巴月平均资料,对长江中、下游汛期旱、涝现象作了环流的对比分析,揭示了长江中、下游汛期旱、涝环流的长期演变的特征。它们之间从前冬就表现有载然不同的环流特征和演变过程。本文还讨论了极地涡旋,50°—80°N间的欧亚阻塞高压,南支槽,西太平洋副高脊以及东亚大槽等系统的分布及演变过程。给出了旱年、涝年的环流模式,提出了汛期旱、涝长期预报指标,并据此做了1976年汛期降水的长期预报试验。  相似文献   
3.
引论大气和海洋这样复杂的耦合系统相联系的问题,目前还不能给出一套可靠的预报规则,对长期预报更是如此。其中一个介质对另一介质的响应时间还不清楚。尽管对它还缺乏充分的认识,但是在时间为几个月和几个季的大尺度海-气相互作用上存在着一定的规则,因此定性地应用这方面的知识,将有助于预报。  相似文献   
4.
暴雨和强对流天气发生条件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本文用运动学方法和ω方程计算了一些暴雨和强对流天气个例的物理场。并讨论了它们与暴雨和强对流天气发生的关系。最后给出了暴雨和强对流天气发生时的三维流场结构。  相似文献   
5.
6.
急流是大气环流的重要成员,它与整个大气环流活动的关系以及与某些特定天气过程的联系早已成为天气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并有系统的总结[1]。在我国,对急流同某些重要天气过程(如暴雨)的联系,也有不少研究结果[2,3,4]。但它们多是分析讨论高、低空急流同暴雨成因方面的一些研究。对于强风暴,尤其是珠江三角洲的强风暴同急流联系的少数研究中也多是个例分析。本文则是从历史资料普查入手,统计分析急流同珠江三角洲地区灾害性强风暴的关系,以期得到珠江三角洲强风暴与急流相关性的一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1971—2010年大埔县地面观测站的资料,结果得出:大埔县极端最高气温及高温日数存在明显的22年左右周期,近年高温日数维持在35~55 d左右。高温最早出现在4月中旬,最迟出现在10月中旬。2007—2008年,极端最高气温和高温日数都存在突变。2—9月份是大埔县主要降水时间段,每个月都可能出现暴雨,而3—9月为大暴雨可能出现时段。但10月到翌年的1月也可能无降水出现。  相似文献   
8.
南大洋海冰气候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1973~1988年海冰资料,将南大洋划分为5个海区,即:20~88°E,90~158°E,160°E~132°W,130~62°W,60°W~18°E,按这5个海区分析了南大洋海冰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时间变化特征。这些研究结果,对气候背景的研究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9.
荆其一  李鸿洲  张琦娟 《气象》1982,8(1):32-32
气球是一种古老的飞行器,自从1783年世界上第一个气球在法国升空,至今已有近二百年的历史了。但它仍被不少发达国家作为一个重要的技术手段,不断改进和广泛应用于很多科研工作中。近代高空气球仍成为空间科学研究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这是因为高空科学气球有着它自己独特的优点:投资少,成本低。相对载重量大,吊篮(放置各种仪器的容具)姿态稳定,目前达到的精度比人造卫星高一个量级以上;环境干净,不像卫星由于有壳体包围而在辐射和粒子探测器中造成严重的次级本底效应;周期短,有可控  相似文献   
10.
李吉顺  李鸿洲  蔡晓虹  田生春  刘力夫   《气象》1985,11(7):10-13
专家系统是利用电子计算机模拟人的思路的人工智能系统,它可以解决许多科学领域里的重要问题,近年来用计算机模拟老中医的思路,为患者治病并取得成功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在天气预报方面,专家系统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