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9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李建平  李艳杰  冯娟 《大气科学》2011,35(5):801-817
西澳大利亚州西南部(SWWA)是西澳大利亚州首府Perth的所在地,也是西澳州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旅游的中心.自20世纪中期以来,SWWA地区雨季降水持续减少.本文利用近60年的观测及再分析数据,分析了已知的影响澳大利亚降水的热带海洋模态: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印度洋偶极子(IOD)和ENSOModoki...  相似文献   
2.
蛤蜊科3种贝类16SrRNA基因片段及ITS2核苷酸序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PCR技术分别扩增连云港及启东沿海蛤蜊科的西施舌(Coelomactra antiquata)、中国蛤蜊(Mactra chinensis)和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3种双壳贝的16SrRNA基因片段和ITS2核苷酸序列.测序后用DNAstar软件分析了核苷酸差异。结果显示:三种贝类16SrRNA基因片段长度相同,均为306bp(去除引物).核苷酸存在多态性。共有45个变异位点,54个核苷酸发生了变异。全部为碱基置换。西施舌与中国蛤蜊此片段核苷酸的同源性为88.9%.与四角蛤蜊的同源性为88.6%.中国蛤蜊与四角蛤蜊的同源性为90.6%。三种蛤蜊ITS2序列分别为390bp(西施舌)、441bp(四角蛤蜊)和466bp(中国蛤蜊)。存在长度多态性.ITS2核苷酸差异分析结果显示.西施舌与中国蛤蜊的同源性为70.9%-71.1%,西施舌与四角蛤蜊的为70.5%-71.0%。中国蛤蜊与四角蛤蜊的同源性为88.1%-88.8%。ITS2序列分析结果与16SrRNA基因片段分析结果一致.2种分子分析法均显示中国蛤蜊与四角蛤蜊的亲缘关系近。  相似文献   
3.
青藏高原绕流和爬流的气候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斐  李建平  李艳杰  郑菲 《大气科学》2012,36(6):1236-1252
本文利用1951~2008 年NCEP/NCAR 再分析资料, 通过绕流和爬流方程, 将高原附近表层风场分解为绕流分量和爬流分量两部分, 计算出了实际大气中的绕流和爬流运动的强度, 分别探讨它们的气候态特征。结果表明:高原主体年平均绕流场围绕高原地形并在高原西南部(32°N, 75°E)附近产生分支, 分支点下游的高原主体南部和北部分别表现为气旋性和反气旋性流型;年平均的爬流分量场沿喜马拉雅山脉辐散, 高原主体为偏南上坡风, 东北部为偏北上坡风。夏季绕流场为气旋式流型, 中心位于高原中部(35°N, 90°E)附近;秋季绕流场围绕高原地形边缘基本为一个反气旋流型。夏季, 高原主体偏南风爬流与偏北风爬流在高原南北中线附近辐合, 除夏季外, 沿高原南侧喜马拉雅山脉为爬流辐散区。高原主体和高原附近的关键区内, 绕流和爬流存在不同的季节循环特征。从绕流和爬流分解公式出发, 本文详细探讨了表面流场的绕流和爬流运动各分量对地形高度及地形梯度的依赖性:经向绕流与纬向绕流比值、经向爬流与纬向爬流分量比值为仅依赖于地形高度的定常值。年平均的绕流及爬流矢量强度随着所处地形高度的升高而逐步增强;从区域分布的角度而言, 高原附近绕流强于爬流的区域范围较广, 绕流占主导地位。地形纯动力强迫产生的爬流运动与观测资料中高原附近的垂直运动具有很高的位置对应关系, 但冬季和夏季均存在强度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从矿产预测类型、预测模型、预测区圈定、预测要素变量的构置与选择、预测区优选、资源量定量估算、预测区地质评价等方面介绍独居石砂矿的矿产预测研究。  相似文献   
5.
高庚  李艳杰 《地质科学》2011,46(4):942-957
塔木察格盆地位于蒙古国东部,与中国的海拉尔盆地同属一个盆地,为叠置于兴蒙造山带之上的拉张一挤压型中新生代陆相断陷盆地.南贝尔凹陷位于海拉尔一塔木察格盆地中部断陷带的中部,面积为3 200 km2.南贝尔凹陷东次凹南一北洼槽构造转换带位于南贝尔凹陷东次凹中部,为反向聚敛叠覆型构造转换带,是重要的含油气构造带.转换带对油气...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30~60天带通滤波资料, 考察了不同季节印度洋—西太平洋区域对流活动季节内尺度变率的主要模态, 发现在不同季节赤道东印度洋(5°S~10°N, 70°E~100°E)和西北太平洋(5°N~20°N, 110°E~160°E)对流活动均存在反相变化的关系, 将之称为季节内尺度的印度洋—西太平洋对流涛动(Indo-West Pacific Convection Oscillation), 简称IPCO。对IPCO两极子区域对流活动进行超前滞后相关分析, 发现IPCO事件形成—发展—消亡的生命周期是由对流活动季节内振荡及其传播造成的。对流扰动首先在赤道中西印度洋形成, 随后逐渐向东发展变强, 在其继续变强的过程中将分两支传播:一支由赤道印度洋向北传播, 至印度半岛南部后逐渐减弱消失;另一支沿赤道继续东传, 在海洋大陆受到抑制, 快速越过海洋大陆到达赤道西太平洋后又开始发展变强, 随后北传至西北太平洋区域逐渐减弱, 最终至我国长江流域中下游到日本区域消失。将这一过程划分为8个位相, 详细分析了不同位相对应的环流场和降水场特征, 最后给出了IPCO事件演化示意图。  相似文献   
7.
黄土高原是我国地质灾害最为发育的地区之一,其中降雨诱发的浅层黄土滑坡又最为典型。以典型黄土地貌区-柳林县为例,应用SINMAP模型,探讨模型在黄土地区的适用性,分析了随着研究区内降雨量的增加,滑坡变形失稳区域的面积变化、分布位置和扩展趋势。研究表明,随着降雨量的增加,滑坡所处位置逐渐由稳定状态向失稳状态发展,位于失稳分区的滑坡数量逐渐增加,说明降雨对该研究区的斜坡稳定性影响较为明显。通过将模拟结果与实际发生的由降雨触发的滑坡灾害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得出SINMAP模型在黄土地区,对区域性降雨诱发浅层黄土滑坡稳定性的模拟预测有效,可以用于黄土地区浅层滑坡的稳定性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8.
蒙古东戈壁盆地Ⅺ区块构造活动强,沉积体系变化快,研究区具有储层薄、横向变化快的特点,造成Ⅺ区块储层识别难度大。基于研究区最新的钻井、测井和地震的资料分析,开展岩石物理参数特征分析,对Ⅺ区块地震资料采用约束稀疏脉冲波阻抗反演方法,建立符合实际情况的地质模型,综合预测Ⅺ区块下宗巴音组储层发育区。研究结果表明,下宗巴音组下段Ⅱ、Ⅲ、Ⅳ砂组的北部、下宗巴音组中段的北部预测为砂体有利发育区。  相似文献   
9.
水平非均匀基流中行星波的传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行星波传播理论虽然已有很多研究,但是大多以纬向对称基流为主,无法解释东西风带之间相互作用的事实.鉴于此,本文从理论上系统讨论了纬向对称和水平非均匀基流中定常和非定常波动的传播特征.首先,对纬向对称基流中波动传播的周期特征进行分析后发现,西风中位相东传超长波周期大于30 d,而东风中位相西传超长波的周期则小于30 d.之后,从传播的空间以及周期特征等方面系统研究了水平非均匀基流中球面波动传播理论,得到以下结论:经向基流使得定常波可以穿越东风带,在南北两半球间传播,为东西风带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理论解释;强的经向流使得波动传播具有单向性;亚澳季风区低层纬向1波呈低频特征.  相似文献   
10.
Based on NCEP/NCAR DOE daily reanalysis dataset during 1980-2015,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boreal summer climatology and standard deviation of streamfunction in different low frequency periods (including 10-30 days, 30-60 days and more than 60 days) at 200 hPa. Distinctions in the characteristics in different periods are emphasized. It is found that the distribution of streamfunction on the timescale longer than 60 days is mainly zonal symmetric, accompanied by strong variability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subtropical jet streams. For the 10-30-day timescale, it reflects the zonal fluctuating structure in the middle and high latitudes and large variability in the Southern Hemisphere. Tropical quadrupole structure is observed on the 30-60-day timescale in climatology. Besides, a relative weak standard deviation is also found in this period. This work provides basic knowledge on climatology and variability in low-frequency streamfunction, which has not been fully illustrated in previous stud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