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大气科学   3篇
自然地理   3篇
  2004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7 毫秒
1
1.
1965年以来,我们用主导环流系统,结合单站要素特点,划分了夏季天气阶段。近几年,我们又探索用西风带大型高值环流系统划分冬半年的“天气阶段”,并应用在中长期预报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冬半年西风带大型环流系统的分型 某个区域内,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约15—30天)天气演变趋势保持相对稳定。这一时段我们称之为“天气阶段”。气象要素和天气演变呈现“天气阶段”的原  相似文献   
2.
施其仁 《气象》1994,20(7):9-13
分析了淮河上游大暴雨过程的水汽来源和暴雨区的水分平衡。结果说明,暴雨区除有大量水汽净通量外,还有相当数量的水分来自云的净输送,尤其是大暴雨中心附近,积雨云团的净通量决定降水量的大小。因此,分析云的移动和变化是暴雨预报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推导了秦岭-黄淮平原交界带任意地点平均气温的计算公式。并分析其平均气温的分布特征。揭示了本区全年均比周围同纬度地区有更丰富的热量资源,特别是冬季,交界带平均气温明显高于黄淮平原,同时,区内的低山丘陵普遍存在着坡地暖带,暖带的最暖高度约在海拔350-400m左右,本区的暖温带地区。在北靠较高山地南有河谷平川或水体的冷空气难进易出的向最坡,广泛存在着“亚热带小区”,小区中有特别丰富的热量资源可供利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洪汝河暴雨的时空分布规律,揭示了洪汝河流域不但暴雨非常集。而且雨量很大的原因。并根据暴雨和地形特点,提出了分区治理的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5.
秦岭-黄淮平原交界带自然地理若干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探讨了秦岭-黄淮平原交界带划分的依据和方法,然后就其自然地理过渡性、暴雨频繁发生和坡地暖带及其自然地理效应进行讨论.研究表明:交界带自然地理要素不仅具有西部山地和东部平原之间的过渡性,而且北亚热带和暖温带地理成分在这里彼此交汇.交界带暴雨频繁,且以大暴雨为主,集中分布在海拔100~200 m之间.交界带冬季气温高于平原0.5~0.8℃,1月最高气温出现在海拔350~400 m之间,形成特有的坡地暖带,暖带厚度100~250 m.交界带暴雨频繁和暖坡效应是大气环流和交界带地貌格局共同作用的结果,且对本区土壤发育和植物分布等具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暴雨区云和水汽输送的作用,从水量平衡观点出发,推导了暴雨区降水量的表达式。并以1975年8月5日至7日河南省中部的特大暴雨为例,初步估算两个不同面积上云净输送的液、固态水量。估算结果说明,云输送对暴雨有重要贡献。特别是在暴雨中心区,云输送对暴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是分析暴雨过程不能忽略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