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大气科学   11篇
综合类   2篇
  2007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四川盆地干旱动态评估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田宏  徐崇浩  彭骏  陈文秀 《气象》1998,24(4):11-15
在仔细分析干旱灾害物理成因基础上,围绕定量化和实时化这一核心,根据土壤水分盈亏原理,建立了具有清晰的物理意义的干旱动态评估指标。经检验,该方法符合实际,简便可行。  相似文献   
3.
1引言四川省气象局资料室在80年代初曾根据1959—1979年二十一年的气象资料用时段强度干旱指标给出了四川盆地干旱分布图。该成果揭示了四川旱时空变化的一些基本规律,是当时对四川省干旱最基本的认识之一。然而,它的局限也是相当明显的,已远不能满足当前“治水兴蜀”的需要。首先,我们知道,表征一个地区的气候状态至少要30年的资料,这是过去不具备的。其次,时段强度干旱指标缺乏坚实的物理基础。再次,行政区划的调整也改变了我们认识现今四川干旱的角度。因此,我们提出要对四川省(主要指四川盆地区)干旱进行重新认识,在此基础…  相似文献   
4.
四川小麦赤霉病流行的环流背景和天气形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利于四川小麦赤霉病发生和流行的气象条件是暖湿连阴雨天气过程。本文采用对比分析方法研究了暖湿连阴雨重年和无年的平均环流和天气形势。分析表明,暖湿连阴雨重年西风带为纬向环流、青藏高原至孟加拉湾低槽明显,西太平洋副高中心偏西,槽前和副高西北侧西南气流加强。700hPa长江流域多切交线、低涡活动,北方冷空气只是扩散南下,温、湿度变化小。无暖湿连阴雨年切变线活动少,冷空气爆发式南侵,温、湿度变化大。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一个月的重庆雾冬季考察资料,初步分析了两测点、陆地、水体热量平衡各通量平均状况的变化特征以及不同天气型热量平衡各通量的变化及其差异。研究表明,地面热源的变化对雾的生消时间及雾的强度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徐崇浩 《气象》1980,6(1):29-30
1978年我们在人工降水抗旱作业中,选择江北县和北碚区进行了雨量效果分析。 效果分析区域内设高炮五门,南北长63km,东西宽66km,形状较为规则,总面积为2630km~2,除现有气象站外,增设雨量点36个,共40个点的雨量记录,平均66km~2一个雨量点。从7月26日到8月31日每小时观测一次雨量。以下从总雨量分布、作业各方位雨量分布及个例三个方面进行降雨效果分析。  相似文献   
7.
利用干旱动态评估模型,设计出评估干旱胁迫程度的干旱胁迫指数,并分析了各地避旱时段。根据避旱时段的不同,确定了四川盆地的干旱胁迫分型。同时还研究了不同等级避旱时段的分布规律,为农业生产的合理布局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1982—1983年四川盆地东南部7个水稻立体气候生态的分期播种试验的资料和三十多个县的水稻气候考察资料,根据农业气候学和水稻生态学原理,进行了区域总体性和综合性分析。在此工作中,着重揭示了盆地东南部立体气候生态特点,探讨了水稻低产的气象原因,提出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改变水稻低产面貌的途经。  相似文献   
9.
1 引言 四川省气象局资料室在80年代初曾根据1959-1979年二十一年的气象资料用时段强度干旱指标给出了四川盆地干旱分布图.该成果揭示了四川干旱时空变化的一些基本规律,是当时对四川省干旱最基本的认识之一.然而,它的局限也是相当明显的,已远不能满足当前"治水兴蜀"的需要.首先,我们知道,表征一个地区的气候状态至少要30年的资料,这是过去不具备的.其次,时段强度干旱指标缺乏坚实的物理基础.再次,行政区划的调整也改变了我们认识现今四川干旱的角度.因此,我们提出要对四川省(主要指四川盆地区)干旱进行重新认识,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相应的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重庆冬季污染区(市区)与清洁区(郊区),一个月的对比辐射观测资料的分析,以及和历史资料的比较,揭示了污染对辐射的影响以及与雾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