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34篇
地质学   4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首先通过对加入随机噪声的合成信号进行Morlet小波变换并进行显著性检验, 分析所得信号的周期成分的显著性和非显著性, 然后研究信号周期长短、 信号观测时间段长短与精度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以活动周期比较稳定的太阳黑子活动作为实例分析,结果显示本文的精度分析和显著性检验方法对于周期谱的精度和显著性研究是可行的.最后将该方法应用于全球地震活动周期谱的分析,求出全球地震活动周期谱及其显著性与精度.研究结果表明,在利用Morlet小波分析地磁场和地震活动性周期时引入显著性检验,并结合本文给出的精度, 可以从数据中提取出周期谱及其显著性和精度.   相似文献   
2.
鲜水河断裂带强震相互作用的动力学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鲜水河断裂带为研究区,首先依据断裂带的地震活动特征,确定整个断裂带的应变积累速率;然后根据GPS观测资料给出的水平应变率和地质给出的鲜水河断裂带断层分段及其相应各段的滑动分布,确定断裂带分段的应力、应变积累速率和强震复发间隔.在此基础上,采用三维有限元模型定量研究断裂带上1893年以来M6.7级以上地震的相互作用及其对断裂带强震复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鲜水河断裂带上强震的发生有利于后续地震的发生.强震之间的相互作用不仅影响了断裂带各分段的强震复发间隔,还影响了整个断裂带上的强震活动特征.  相似文献   
3.
中国大陆强震活动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中国大陆强震活动的时空特征,以中国大陆1901年以来7级及其以上强震年频次为样本,采用最优分割将中国大陆地震活动状态分为三种时段:少发段、平均段和频发段. 中国大陆强震时间活动呈现非稳态现象,强震频发段间存在短期的地震平静,由强震平均段到频发段过渡期间同样存在强震少发段,而少发段也有7级以上强震发生. 以此为基础结合中国大陆活动地块边界带,研究不同强震丛发时段前地震活动的空间分布特点以及强震丛发时段的主体活动地区. 研究结果表明,1901年以来中国大陆强震活动总体来讲,1955年前后表现出不同的空间特征:1955年之前强震活动主体区域为中国西部及周边大三角地区的三条边界;1955年之后强震活动主体区域为华北地区、巴颜喀拉地块区及南北地震带南段地区. 不同相邻强震丛发时段的主体活动地区有一定的交替性,少发时段或增多时段的强震往往是上一个丛发时段的主体区内强震活动的延续,或者发生在下一个强震主体活动区内或周边地区.  相似文献   
4.
低温对玉米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通过发芽试验研究了东北地区早、中、晚熟3个玉米品种在4℃、8℃、13℃、17℃、21℃和25℃黑暗条件下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并求出不同品种的发芽临界温度。结果表明,低温抑制了种子发芽,降低了发芽能力;3个品种发芽的临界温度为3.2 ̄5.2℃。发芽临界温度愈低,种子的耐低温发芽能力愈强。稀土浸种有提高玉米种子发芽率和促进发芽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印尼苏门答腊8.7级大震对中国陆区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发生在2004年12月26日的印尼苏门答腊8.7级地震,是全球有地震台网以来100多年中记录到的少数几次特大地震之一。初步汇集了在中国陆区观测到的地震活动、地壳形变、地下流体等多学科震时和震后效应的异常变化,包括地震活动性(特别是云南地区)的显著增强;地壳形变观测,尤其是钻孔应变观测记录到地壳应力-应变的震时和震后显著变化,以及地下水温度、化学成分、特别是水位的突出变化。同时,还从库仑破裂应力触发、动态应力触发以及下地壳和上地幔流动变形机制等方面,对这些大震效应作了一些成因机理讨论。  相似文献   
6.
利用哈佛CMT目录研究全球Ⅰ级构造系统的地震活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震是描述地壳现今构造带和应力场的最佳信息源,包含了全面而又丰富的动力学内涵。根据全球地震的分布及其运动学、动力学特征,全球最活动的构造被划分为环太平洋构造系、大洋中脊构造系和大陆构造系等 3个全球Ⅰ级构造系统。文中应用包含多种参数的哈佛CMT地震目录,研究了全球及其 3个Ⅰ级构造系统的地震震源破裂类型、地震活动特征、震源深度分布特征等,讨论了三大构造系在这些方面存在的差别,进而说明了各个构造系在构造环境和动力作用方面的差别  相似文献   
7.
Introduction Concerning about research on grouped-earthquake seismogenic and occurrence, at present it is only limited on the stage of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numerical model. For instance, ZHANG (1987) simulated the grouped-earthquake generation and physical mechanism making use of spring-block principle. Applying for non-linear dynamic model, referring to Chinese continental plate as object, LI, et al (1997) performed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on the seismogenic and occurring of group…  相似文献   
8.
An scientific evaluation of annual earthquake prediction ability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troduction There have been nearly 40 years for earthquake prediction since the research on earthquake prediction was carried out in plan by some advanced countries since 1960s. For the hard long process of earthquake prediction, Alen, American famous scientist and former president of the evaluation commission of earthquake prediction in California, USA, said that the difficulty of earthquake prediction is more than the expected and the practical progress of earthquake prediction is more sl…  相似文献   
9.
含预制软弱带的岩石破裂过程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考虑到岩石脆性破坏过程中介质的不均匀性之特点,对岩石样品中含预制弱介质条带的岩石样品破坏过程进行二维有限元数值模拟,并对弱介质带的破坏贯通过程、新的断层的产生和有关的地震活动进行了研究.数值模型展示了岩石从变形、微观破坏到整体破坏的全过程以及微震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应力、应变和微震活动的时空分布形象地描绘了岩石变形的局部化和时空迁移等现象,这与实际地壳中所观测到的现象是一致的.此外,模拟结果与实验观测结果也是一致或相似的.   相似文献   
10.
用应变积累释放模型研究中国大陆地块分区地震活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宏生  刘杰  张国民  李丽 《地震学报》2002,24(6):569-578
依据活动地块假说及活动边界的划分,对中国大陆地震活动进行分区.在此基础上,应用应变积累释放模型,通过地震应变积累释放的计算,研究了中国大陆各活动地块分区的地震活动性,初步探讨了各地块的地震活动阶段划分.此外,还对应变积累释放模型的应用前提条件进行了必要的讨论,并对模型结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给予一定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