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质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543—2001年北疆区域年降水量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征,同时200 a左右的周期变化特征也较为明显,且不同历史时期的周期变化特征存在明显差异.突变检验表明,均值突变尺度在50~100 a尺度上更为明显,公元1613-1643年,1731-1792年的突变表现为年降水量的增加,而公元1669-1712年的突变则表现为年降水量的减少;方差突变则以18世纪80年代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利用树轮重建小兴安岭五营1796年以来的温度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黑龙江省小兴安岭五营丰林国家自然保护区建立的红松 (Pinus koraiensis) 树轮宽度年表与五营气象站的气候要素响应分析表明,树轮年表与生长季上一年10月份的平均温度显著相关,由此重建了1796-2004年五营10月份平均温度。此外,4月下旬的温度变化对五营红松树木的径向生长也具有一定的影响。1796-2004年,五营共经历了4个偏冷和4个偏暖期。周期分析表明,重建序列以3.33 a的周期最为显著,对重建序列30 a尺度的突变检验结果表明,1871年和1900年前后,五营地区10月份平均温度出现了显著的均值突变,1851年前后出现了明显的方差突变。  相似文献   
3.
陕西关中及周边地区近500a来初夏旱涝事件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华山树轮宽度差值年表重建的陕西关中及周边地区近500a来的初夏干燥指数序列,对该地区初夏极端旱涝事件及其连续旱涝变化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区域干燥指数与Palmer指数在变化上极为相似,可用于反映该地区的旱涝变化.结果表明:该地区近500a来初夏共发生18次极端干旱事件和11次极端洪涝事件,除公元1521年与历史文献记录的旱涝事件相反,公元1513年、1574年、1675年和1945年未发现历史记录外,其余年份均能找到相应记录;近500a来初夏存在9个显著的连续偏旱期和10个显著的连续偏涝期,并以16和19世纪发生的连续旱涝事件最为频繁,而17和18世纪发生的旱涝事件相对较少,20世纪发生的干旱事件明显多于洪涝事件.  相似文献   
4.
工程测量、地籍测量中用坐标计算面积的代数精确度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讨论用坐标进行面积计算的代数精确度,提出在工程测量、地籍测量实践中对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全球和中国区域近50年气候变化检测归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对全球和中国区域气候变化的检测归因研究,主要集中在对20世纪中期以来温度、降水和主要极端事件变化的检测归因研究进展,而不涉及更长时间尺度历史气候变化的检测归因。分析表明,国际上近年来在气候变化检测归因研究领域发展迅速,从全球尺度气温变化的检测归因发展到区域尺度和多变量的检测归因。但在中国,虽然也有一些研究探讨了中国东部南涝北旱等发生的原因,但在以数理统计推断方法为基础的气候变化事实归因领域的研究仍然亟待加强。一些重要的问题,如中国不同区域的变暖、不同区域的变干或变湿的归因分析,以及这些因子和引起全球气候变化因子的异同等,都是迫切需要回答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6.
毕节地区重点污染源及生态环境动态监控平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毕节地区重点污染源和生态环境进行动态监测技术研究,把对重点污染源的定点监测和对生态环境的区域监测进行有机结合,使区域生态环境评价具有定量化的指标依据。在此基础上把污染源动态监测系统、空间分析、评价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进行集成,研究建立毕节地区环境综合监控平台,系统已经过严格的测试和业务试运行,证明能够很大程度地提高监测编报、信息采集、网络传输、数据管理、信息分发和综合评价服务的自动化程度。  相似文献   
7.
深圳市某32层高层建筑采用天然地基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深圳地区的高层建筑绝大部份采用桩基础,但深圳市区内很大部份均分布花岗岩残积土,它是一种承载力高、压缩性低、工程性质很好、值得加以利用的特殊性地基土.通过一栋32层的高层建筑,以花岗岩残积土作为基础持力层,从承载力、平均沉降量和整体倾斜等诸方面进行分析、论证,采用天然地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基于ETCCDI指数2017年中国极端温度和降水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中国1961—2017年2419站均一化逐日气候数据,计算了气候变化检测和指数联合专家组定义的26个极端气候指数,分析2017年中国极端温度和降水特征。结果表明:2017年中国区域平均的所有极端高温指数均高于1961—1990年30年平均,所有极端低温指数均低于1961—1990年30年平均。中国区域平均的多个极端温度指数达到或者接近历史极值,其中年最小日最高气温(TXn)和年最小日最低气温(TNn)均达到历史最高值,冷夜(TN10p)、冷昼(TX10p)和持续冷日日数(CSDI)达到历史最低值。年最大日最高气温(TXx)、年最大日最低气温(TNx)、暖夜(TN90p)、霜冻(FD)、冰冻(ID)、热夜(TR)、生长期长度(GSL)排在1961年以来的第2或第3位,其余极端温度指数全部排在了1961年以来前10位。2017年中国区域平均的10个极端降水指数中,有7个指数值处于1961—2017年1个标准差范围内,指示2017年的极端降水接近正常年。  相似文献   
9.
东北干旱严重 南方高温持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风劲  赵东  尹红  李建东  钟海玲 《气象》2009,35(11):156-157
  相似文献   
10.
树轮记录的青海柴达木盆地过去2800年来的极端干旱事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在青海柴达木盆地建立的祁连圆柏树轮宽度指数年表,分析了自公元前800年以来树轮所记录的该地区2800年来极端干旱事件的变化。研究发现,过去2800年来极端干旱事件的出现存在群发性和间歇性的特点,其中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3世纪至4世纪)和明清时期(15世纪中叶至19世纪)是极端干旱事件的群发期,公元5世纪至12世纪的800年内极端干旱事件的出现频率较低。出现在西汉末年、东汉初年前后的持续性干旱是柴达木盆地过去2800年内最严重的极端干旱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