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7篇
大气科学   44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2 毫秒
1.
2009年秋季河南一次连阴雨天气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合成分析和动力诊断分析及统计方法,利用NCEP资料和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造成2009年9月6-20日河南省北中部地区15 d连阴雨天气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 hPa高空急流的出现并且维持,南亚高压的偏东偏北,副热带高压的偏西略偏北,以及边界层的东北风(或偏东风),是造成此次长连阴雨天气的主要影响因素;200 ...  相似文献   
2.
澳大利亚冷空气活动与西北太平洋台风频次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中国气象局《台风年鉴》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1968—2006年北半球夏季(6—9月)澳大利亚冷空气活动与西北太平洋夏季台风频次(WNPSTYF)的关系,并研究其影响的可能机制。结果表明,夏季澳大利亚东部对流层经向风年际增量变化与WNPSTYF年际增量变化呈显著正相关;西太平洋近赤道区对流层上层纬向风年际增量与同期WNPSTYF年际增量呈显著负相关。澳大利亚冷空气活动影响WNPSTYF的可能机理是:当澳大利亚东部从对流层低层至上层的经向风年际增量有南风异常时(此时澳大利亚西侧对流层上层有年际增量的北风异常),冷空气在向低纬移动过程中受热上升,同时因柯氏力向左偏转,并在对流层上层向中纬度辐散,导致110~160 °E区间的南半球近赤道附近对流层上层纬向风年际增量的偏北东风异常;由于赤道上空大气运动的无旋转特性及连续性,北半球也会出现同向的纬向风年际增量异常。赤道附近对流层上层纬向风年际增量的东风异常产生纬向风的经向切变,使对流层上层出现涡度年际增量的负异常;对流层上层涡度年际增量负异常的抽吸作用导致对流层低层出现涡度年际增量的正异常,利于台风生成,导致台风年际增量偏多。反之亦反。   相似文献   
3.
利用1966—2018 年海南岛18个台站逐日降水和高温资料,对海南岛西南部干旱与高温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海南岛西南部4—6月高温、干旱的空间分布较为相似,西南部高温多,也是干旱的易发地;降水极端偏少年与高温日数的极端偏多年有较好的一致性,均出现重大干旱灾害,这说明高温过程的出现会加重气象干旱的发展。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比分析4—6月极端旱年和涝年大气环流异常特征,发现阻塞高压、东亚大槽和阿留申低压偏弱,南亚高压偏强,海南岛上空为反气旋式异常环流,高层辐合、低层辐散,是造成4—6月海南岛西南部高温干旱的异常环流背景。  相似文献   
4.
夏季西北太平洋台风生成数的敏感性因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了台风生成参数中各因子与西北太平洋7-9月台风生成数(WNPSTYN)的相关关系,也比较各因子在北半球台风主要源区的纬向距平分布特征,发现涡度因子与WNPSTYN的关系最好,在台风生成条件中相对富有但不特别富足的特性决定了其是WNPSTYN年际变化的敏感性因子.同时还分析了西北太平洋关键区涡度因子年际变化的来源和表征台风生成数的优越性,发现关键区涡度因子年际变化与南方涛动、南极涛动和澳洲东部高度场的年际变化有关,体现了南半球两大系统和ENSO对WNPSTYN的影响;涡度因子与WNPSTYN的显著相关区与台风生成源地集中区一致,表征台风年际变化有明显的优越性.这些特性对关于WNPSTYN的影响机制研究和气候模式模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暴雨洪涝灾害影响评估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针对目前气象灾害影响评估的技术和方法问题,对海南省暴雨洪涝灾害评估建模中的数据质量控制、评估指标选择和灾害等级划分3个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解决方法:在数据序列逐一增加序列中单个数据后进行相关分析,可判别数据的均一性;对评估因子与评估指标序列进行相关性比较和稳定性检验,可挑选出较为客观的主要评估指标;对灾情数据的分布形态进行分析,根据数据的正态或偏态分布对灾害等级进行正确的划分,从而提高评估效果。  相似文献   
6.
海南岛气温年际变化与海温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1966~2007年海南岛18个市县逐月平均气温和NCEP再分析海表温度资料,对海南各季平均气温年际变化的时空特征及其与不同海域海表温度的相关关系进行了较细致的分析,结果表明:海南各季节气温年际变化的空间分布呈现出很好的一致性;西北太平洋西部是影响海南省冬季气温年际变化的关键区,受海温影响最显著的是中部山区;热带印度洋是影响海南省春季气温年际变化的关键区,受该海域表面温度影响最显著的是南部地区;南海海域是影响海南省夏季气温年际变化的关键区.受该海域表面温度影响相对较弱的是东南少部分地区;热带东太平洋是影响海南省秋季气温年际变化的关键区,受该海域海表温度影响相对较弱的依然是东南的少部分地区.  相似文献   
7.
利用海南省1969—2008年观测资料,对海南雾的时空分布气候特征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利用观测的最低气温、相对湿度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海南雾日数变化的成因加以分析。结果表明,海南雾日数在中部山区出现最多,其次是北部地区,南半部沿海地区则极少有雾出现;雾主要出现在9月至翌年3月,年雾日数呈减少趋势;最低气温升高是引起雾日数减少的主要原因,雾日数的减少与相对湿度的减小也是一致的;秋冬和初春季节夜间气温低,有利于雾的形成;海拔越高的地区,气温越低,则生成的雾越多;雾日数显著偏多年份850hPa大陆高压偏弱,偏少年份偏强;雾日数显著偏多年份500hPa西太平洋副高强度偏弱,范围偏小,偏少年份则相反。  相似文献   
8.
As shown in comparison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annual and inter-decadal variability and periodical changes in the number of tropical cyclones forming over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by three major forecast centers, i.e.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CMA), Regional Specialized Meteorological Center of Tokyo (JMA) and 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 (JTWC) of Guam, there are the following important points. (1) Climatology of tropical cyclone (TC) or typhoon (TC on the intensity of TS or stronger) shows some difference in tropical cyclone frequency among the centers, which is more notable with TC than with typhoon. Both of them are more at the database of CMA than at those of the other two centers. (2) The difference is too significant to ignore in the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tropical cyclone frequency between CMA and JTWC, which mainly results from the obvious difference in the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the number of generated tropical depression (TD) between the two databases. The difference is small in the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TS formations among all the three databases, and consistence is good between JMA and CMA or JTWC. (3) Though differences are not significant in the periodical variation of TC formations between CMA and JTWC, they are markedly apart in the inter-decadal variability, which is mainly shown by an anti-phase during the 1990s. (4) Non-homogeneity may exist around the late stage of the 1960s in the data of tropical cyclone frequency.  相似文献   
9.
近44 a中国冬夏气温变率及其对区域变暖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利用近44a中国85个测站冬夏季逐日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序列,研究冬夏季温度季节变率及其时空演变特征,探讨其对区域变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季,除高原、西南、东北以外的中国大部分地区,温度的季节变率存在显著下降趋势,是近期变暖的稳定区,其中变暖最为稳定、显著的区域是西北、华北地区,东北北部虽变暖幅度很大,但稳定性最差;夏季,长江中下游及其江南地区温度变率存在显著上升趋势,20世纪70年代后年际变幅明显增大,表明该地区80年代降温的稳定性差。  相似文献   
10.
利用中国西北五省(区)1960-2004年129个台站逐日最低、最高温度资料,从中统计出年极端高温发生频次、年极端低温发生频次、年极端高温强度、年极端低温强度以及年极端高温和低温开始和结束日期,分析了它们近45 a来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近45 a来中国西北年极端高温发生频次的增加趋势是明显的,而年极端低温发生频次的减少趋势更显著;中国西北近45 a来年极端高温的强度在不断增强,而极端低温的强度在不断减弱;近45 a来中国西北年极端高温开始日期逐渐提前,结束日期逐渐推迟,而年极端低温的开始日期在逐渐推迟,结束日期在逐渐提前;年极端低温发生频次的减少对于西北区域增暖的响应比年极端高温发生频次增加更显著,而年极端低温强度的减弱要比年极端高温强度的增强对西北区域性增暖的响应偏弱,年极端高温发生频次的增加同年极端高温强度的增强对西北区域性增暖的响应程度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