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质学   2篇
自然地理   5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过去几年里,分割的概念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其主要思想起源于地图数据研究,而且它的很多应用继续牵涉到空间现象。在对比例尺的答复、自相似和空间循环细分三个标题下,我们回顾了地理学与分割的关联。分割度大小为表现制图综合效果特性和评价以空间样本为预告对象所推出的数据表示提供了手段。分割表面自相似特性,使得它如同在地貌过程研究中开始的或不存在的假设景观一样有用。空间现象的广泛变化,据统计,在许多规模上被证明是自相似,使人想起了像地理范围那样的比例尺依存关系的重要性。在文章三分之一的篇幅里,循环细分被证明是导致用数字形式表示空间数据的新奇和有效方法,并成为空间组织常见模型的特征。我们断定,分割被作为考虑空间形式传统方法重要变化,同时,与其说是提供了空间现象新的和重要的规范与标准,倒不如说提供了以经验为根据的可证实模型。  相似文献   
2.
通过在九寨沟县聚宝山不同位置处布设微震监测仪器,采集到了九寨沟MS7.0级地震后几次典型的余震监测数据。对地震动监测剖面上1#(1414 m)和2#(1551 m)监测点的余震加速度响应数据进行系统的研究,表明:(1)孤立突出山体的地形放大效应显著,各监测点的水平向加速度幅值一般要大于竖直向;(2)在地震过程中,聚宝山近SN走向的山脊沿水平东西方向震动更为猛烈,即沿东西两侧发生猛烈"甩动",形成沿山脊走向发育的地震裂缝。对余震监测数据的研究证实了斜坡地震动方向效应的存在,聚宝山山顶处的2#监测点水平东西向峰值加速度放大效应明显强于其他方向,地震波能量在水平东西向上得到显著放大,因而坡顶处建筑物也更容易沿该方向发生破坏,证明了局部地形对斜坡地震动力响应具有控制效应;(3)2#监测点竖直向主频值主要为6~12 Hz,水平东西向主频值主要为5~8 Hz,水平南北向主频值主要为5~10 Hz,其水平东西向主频率值主要为低频成分;相较于1#监测点,2#监测点各向的主频值发生明显衰减,即随着高程的增加,地震动主频值呈现出减小趋势,在斜坡上部地震波以中低频为主。通过进一步地计算分析得出,九寨沟地震诱发单薄山脊、条形山体、多面临空山体等地形放大效应与地震波半波长密切相关,斜坡在局部地形尺寸与地震波丰富的波长成分的耦合作用下,地形放大效应显著,山体震害发育。  相似文献   
3.
全球离散格网:回顾与展望(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离散格网是数字球体表达的基本数据模型,它提供了一种栅格化表达地球弯曲表面的方法,催生了数字地球。该文回顾全球离散格网与数字地球的发展史,评析了以谷歌地球为代表的第一代数字地球的技术实现。在为科学界及社会公众提供地表与近地表信息交流方面,数字地球的有效性面临挑战,第一代数字地球在很多方面存在不足,其中最显著的缺陷是不能基于社会与环境过程模型模拟地球的将来状态。展望未来,简要分析了下一代数字地球应具有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雨量传感器野外检定的难题,研制了一种新型、便携的雨量传感器全自动校准仪。其采用二级标准玻璃量器为标准器,数控恒流泵控制水流速度,降水量和雨强模拟精度较高。详细介绍全自动校准仪的系统结构和工作原理,阐明其技术参数和主要功能。国家气象计量站对全自动校准仪的多个参数进行测试,均满足野外检定的技术指标要求。对比全自动校准仪与765型流量计的检定结果,两种校准仪的检定结果基本一致,全自动校准仪的检测质量具有可信度。  相似文献   
5.
6.
7.
王建初  古德 《气象》1994,20(3):18-21
介绍了被称为“9215工程”蝗安徽省气象台与地市台计算机联网计划,技术要点(包括信道,调制解调器,远程数传方式,资料数据处理,传输内容,显示等等)及工程实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被称为“9215工程”的安徽省气象台与地市台计算机联网计划、技术要点(包括信道、调制解调器、远程数传方式、资料数据处理、传输内容、显示等等)及工程实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以重庆四面山地区5种人工林群落调查资料为基础,用物种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ner指数、Simpson指数)、均匀度指数(Pielou)和物种丰富度指数对这几种人工林群落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5种人工林群落物种多样性排序为:枫香+木荷+石栎+香樟-灌木混交林〉石栎+木荷混交林〉杉木+马尾松+木荷混交林〉杉木+马尾松混交林〉杉木纯林;(2)多样性指数在不同群落间的变化幅度均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且乔木层以枫香+木荷+石栎+香樟-灌木混交林的生物多样性最高;灌木层以石栎+木荷混交林的生物多样性最高;草本层以杉木纯林的生物多样性最高;(3)不同林型的物种多样性不同,其生态效益、环境效益也有较大差异。建议在四面山地区以及类似生态区,今后退耕还林过程中选择以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主的乔-灌结合混交林模式,以提高人工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实现理想的水土保持林功能。  相似文献   
10.
古德 《气象》1994,20(3):34-37
采用系统工程设计方法,建成分布式微机系统,将各种气象业务联成一个有机整体,其中包括各种数据采集上网,加工,分发输出并且同时提供各种不同用户进行图形显示,形成综合性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