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2篇
大气科学   16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明荣  冯志娴 《气象》1992,18(4):52-54
本文介绍用微机对强对流雷达回波的性质作客观判别,进而作出强对流天气的临近预报,以及用所收集的天气实况作检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冯志娴 《气象》1988,14(9):8-12
在统计分析合肥地区降水和强降水回波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并讨论了使用单部雷达探测资料进行测站降水甚短期预报的方法和能力。初步结果表明,该方法有一定的预报准确率,若综合考虑天气形势和卫星等其它探测资料,预报准确率会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3.
冯志娴 《气象》1989,15(7):35-39
1987年8月10日,安徽省出现了一次弱冷锋形势下的大范围强对流天气过程。本文详细地分析了这次过程的特点。这有助于增加对这类非典型环境下产生的严重天气的认识,并为预报这类强对流天气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4.
9403强热带风暴致洪暴雨Tbb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杨金锡  冯志娴 《气象科学》1996,16(4):378-382
本文利用1经纬度间隔Tbb资料分析1994年6月9-10日皖、赣致洪暴雨过程的成因。结果指出,登陆北上的9403强热带低压同西风带降水系统相互作用造成了这场大暴雨过程。南北低值系统的叠置使降水系统结构发生变化,在两云系统接合处产生强对流云团,导致降雨量陡增。分析还表明这场致洪暴雨的发生与下面三个因素有关;1.南、北两云系统都有相当尺度和强度;2.南来云团来自ITCZ和西南地区云系的水源补充;3.不  相似文献   
5.
利用红外和可见光云图亮温资料估算单站降水量级,结果发现红外和可见光云图结合估算降水量效果比单用红外云图效果要好,大雨的空报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6.
7.
用可见光与红外云图资料综合作降雨量估算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红外和可见光云图亮温资料估算单站降水量级,结果发现红外和可见光云图结合估算降水量效果比单用红外云图效果要好,大雨的空报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8.
用TBB资料及物理量诊断分析1993年7月2 ̄6日皖南赣北致洪暴雨成因,揭示一种致洪暴雨常见天气系统的若干结构特点和TBB场特征。  相似文献   
9.
1991年6月12-16日江淮特大暴雨中尺度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依据高空、地面常规资料,风、雨量自记资料及卫星、雷达资料分析了1991年6月12-16日江淮地区一场罕见大暴雨中尺度降水系统的演变过程,揭示了梅雨锋暴雨一些新的观测事实,其中包括中-α系统中对流云核的串状排列、快速向东传播以及中-β系统的若干统计特征等。  相似文献   
10.
冯志娴 《气象》1986,12(12):21-24
一般认为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其一是大气层结是潜在不稳定的,有相当大的不稳定能量;其二是有触发机制存在,能使潜在不稳定能量转化为对流动能。因此,确定大气层结是否潜在不稳定,并进一步计算出潜在不稳定能量的大小,将有助于强对流天气的预报。可以有多种方法计算大气层结潜在不稳定能量,例如T-lnP图解法与比能廓线法等,但具体操作是人工绘制的。近年来,随着微机在气象领域的广泛应用,在天气诊断方面利用微机代替手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