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3篇
大气科学   2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余鹤书 《气象》1975,1(1):4-5
春季,我国江南地区双季早稻播种育秧时期,有时会遇到持续性的低温阴雨,造成早稻烂秧。本文介绍利用两种不同天气型前期500毫巴  相似文献   
2.
海洋气象导航数据库是为远洋船舶进行气象导航服务的专用数据库。本文重点介绍数据库的结构、应用软件的功能及其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初步研究了海面上风浪运动对船舶航速的影响,得到了不同吨级船舶的运动性能曲线和失速回归方程,对船舶横渡大洋最佳航线选择和航行模拟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余鹤书  晁淑懿 《气象》1982,8(6):2-5
1981年夏季我国西部地区持续出现暴雨,造成洪涝灾害,而东部大部地区雨水缺少,出现高温干旱天气[1]—[4],这种大范围的西涝东旱现象和大气环流系统的特定配置及其稳定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余鹤书 《气象》1979,5(9):1-3
1979年2月下旬北方冬麦区出现一场近三十年来少见的大雪。本文利用北半球500mb0—5波合成波高度图等资料,分析了这场大雪的大尺度环流中期过程特征,结果表明:在北半球中高纬流型由三波型转为偶极型的背景下,极地涡旋从欧洲位移至亚洲北部,并在华北上空形成一支很强的纬向气流;同时中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在计算机幕上,把船舶航线迭置在气象、海况环境场上,对船舶航行进行动态跟踪的技术。  相似文献   
7.
朱福康  余鹤书  孙国武 《气象》1986,12(5):17-17
1979年我国第一次青藏高原气象科学实验,经过4个月的野外观测和随后三年的科学研究工作,取得了不少科学研究成果。南亚高压研究也是其中的一部分。如何将科研成果应用于实践,转化为生产力,这本身也是科学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央气象台、甘肃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四川省气象局、湖北  相似文献   
8.
余鹤书  李晓东 《气象》1981,7(1):2-4
通过利用500毫巴波谱资料及超长波、长波合成波资料,分析了1980年3月21—27日我国江南地区一次寒潮天气的波谱演变过程。结果表明:这是一次北半球中高纬波数为3的超长波的急速增幅过程,而3波的发展主要是极区1波向南活动的影响。在寒潮后期连阴雨持续期间,中纬度以2波占优势;同时在低纬地区维持5波流型,形成高原南支西风波槽稳定的背景。 中高纬和极区超长波变化 分析这次大尺度环流过程,可以看出超长波的相互作用不仅发生在同一纬度带内,而且与不同纬度带间波动能量的侧向交换有密切关系,这种作用造成这次超长波形势的转换和调整,引起寒潮的爆发。下面将重点讨论1980年3月中、下旬超长波的波谱演变过  相似文献   
9.
余鹤书 《气象》1981,7(6):39-41
在建立中期天气预报业务中,需要逐步建立一系列基本图表资料,这就需要了解这些基本图表的特点、种类、制作方法、物理意义、图表性能,以及如何选择比较有效的图表等一系列的问题。下面对天气学方法的一些基本图表进行扼要介绍。  相似文献   
10.
余鹤书  李晓东   《气象》1985,11(2):11-13
根据1971—1981年11个冬半年北半球500毫巴20—80°N纬圈谐波分析资料,以振幅和位相作为表征大型环流的基本参数, 对影响我国的57次寒潮中期过程进行归纳分型。结果表明, 将近一半的寒潮酝酿阶段是以2波占显著优势, 约四分之一是以l波占优势。寒潮的爆发主要出现在3波或4波剧烈增幅的形势下。 2波转3波或4波是最主要的寒潮波谱型,其次是1波转2波或3波。通过业务实例看出,充分利用数值预报资料,结合寒潮过程的波谱概念模式,可以在较为客观的基础上有效地提高寒潮中期预报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