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大气科学   10篇
  1997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任泽君 《气象》1997,23(8):29-33
1991年江淮梅雨结束,在预报上具有相当难度。由于ECMWF数值预报出现重大偏差,曾一度造成业务预报的重大分歧,增加了预报决策的困难。作者客观地反映当时预报的实况,其目的在于剖析预报分歧中的症结,并由此提出预报员的经验可以弥补单一预报工具的不足,修正数值预报产品的误差,从而提高预报准确率。  相似文献   
2.
任泽君  王永祥 《气象》1982,8(2):45-47
月内,有6次冷空气影响我国,造成全国大部地区月平均气温偏低,长江中下游地区初霜期较常年偏早。江南、华南大部地区持续阴雨,出现了较严重的“烂秋天气”,对秋收、秋种不利。本月,西太平洋上有三个台风生成,其中8120号台风在海南岛登陆。 天气概况 从月降水量来看,淮河以南大部地区一般有50—100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5—9成,其中湘、赣、浙、桂、皖的大部,滇南及黔、粤的部分地区月降水量达100—200毫米,较常年偏多1—2倍(图1)。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内蒙和辽宁西部一般有5—15毫米的  相似文献   
3.
任泽君 《气象》1986,12(6):7-11
我国夏季常出现较大范围的突发性暴雨,这类暴雨具有前期征兆不明显、影响系统复杂、预报难度大、时而停滞和阻尼、时而移动和跳跃等特点。本文根据预报值班中积累的经验,初步归纳了突发性暴雨的类型,并分别以实例分析了不同尺度、不同纬度带内天气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探讨突发性暴雨成因和预报。  相似文献   
4.
5.
本文对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1982年5—8月逐日48与72小时的500毫巴数值预报图进行了统计检验,检验范围为欧亚地区(0°—180°E),实况图系用中央气象台的手工分析图。除了求出各月平均误差分布图和标准差分布图以外,还着重对各类天气系统分别进行预报误差的讨论,得出对各类天气系统的预报能力、预报准确率和预报偏快、偏慢、偏强、偏弱的概率,这有助于预报员了解和使用欧洲中心的数值预报产品。  相似文献   
6.
月内,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持续偏高,西北东部和华北大部初霜期接近常年,江南出现连阴雨天气。本月有三个台风生成,其中8221号台风擦过海南岛南部海面进入北部湾,对华南沿海有影响。 天气概况 从图1可见,除黑龙江、内蒙古东北部以及西藏、四川西部的月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偏低1—2℃外,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比常年同期偏高1—2℃,西北和华北大部地区偏高2—4℃。在上、中旬期间,上述地区以及东北南部的气温偏高更为显著,不少地区的旬平均气温为建国以来同期的最高值  相似文献   
7.
史凤苓  任泽君 《气象》1983,9(4):45-47
月内,东北和华北大部地区气温偏高,西南和华南气温偏低。上旬,华南大部地区出现隆冬少见的大范围暴雨;上旬末至中旬初,西南东部、江南出现大雪和冰凌天气;下旬初,黔、滇出现了大雪、冰凌和雷雨,四季如春的昆明市也在20—21日下了多年来少有的大雪,月底,北方大部地区出现入冬以来第一场较大范围的降雪天气。  相似文献   
8.
1991年江淮流域梅雨结束预报的分析与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任泽君 《气象》1997,23(8):29-33
1991年江淮梅雨结束,在预报上具有相当难度。由于ECMWF数值预报出现重大偏差,曾一度造成业务预报的重大分歧,增加了预报决策的困难。作者客观地反映当时预报的实况,其目的在于剖析预报分歧中的症结,并由此提出预报员的经验可以弥补单一预报工具的不足,修正数值预报产品的误差,从而提高预报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ECMWF 1985年(以下简记为85,1982也作类似缩记)5-9月500 hPa 48、72小时预报误差进行了逐日的检验统计,检验范围为20-80°N,20-170°E,所有检验均使用ECMWF的客观分析实况场。本文着重讨论各类天气系统的预报误差,统计了各类天气系统的预报正确率及基本正确率、预报偏快和偏慢的频率、预报偏强和偏弱的频率,并与以前预报产品检验的结果进行了比较。此外,还对天气系统的预报误差进行了分区统计,以便利业务应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系讨论东亚地区大气辐射能收支的第二部分,共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 1.Elsasser辐射图解资料的应用及其资料的可靠性; 2.计算了东亚地区36个站的各气层大气长波辐射的收支及长波辐射冷却率分布; 3.对流层内各层大气的辐射差额及其辐射冷却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