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大气科学   4篇
海洋学   1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1993年ENSO事件爆发(4月)前酝酿时期“热带大洋与全球大气-海洋耦合响应试验”强化观测阶段“向阳红五号”科学考察船155°E,2°S定点海洋气象和高空大气探测资料,分析了赤道西太平洋大气边界层特征。结果表明:赤道西太平洋上空辐合对流区边界层内也有等温或逆温层存在,大气边界层物理参数变化与大尺度海-气变异有密切关系,赤道太平洋沃克环流加强、东移,边界层上部逆温层出现概率明显增大,边界层内高湿层湿度减小。另外,边界层内实测风速、风向廓线随高度的变化基本上不服从Ekman规律,但由其平均,分量合成得到的平均风随高度的变化却基本符合Ekman规律。  相似文献   
2.
利用我国第九次南极考察队获得的德雷克海峡地区水温资料,并结合国外锚碇浮标和测流资料,分析和研究了德雷克海峡绕极流和锋面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变化.研究表明,德雷克海峡绕极流的流速共有3个强流区,就德雷克海峡上层海流的空间变化而言,以亚南极锋附近的海流最强,流向和流速也最稳定少变.德雷克海峡深层海流的空间分布特点与上层海流的空间分布特点不同,深层流速明显减弱,且稳定性差.德雷克海峡绕极流有着明显的时间变化,但是这种时间变化因地而异.极锋附近在冬春季节是稳定的深层北向流,它与南半球高纬度的冬、春季节的Ventilation过程有着密切的关系,德雷克海峡上层水温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锋面分布特征.水温在德雷克海峡的高纬度区更加稳定少变,而极锋附近深层海水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最大.  相似文献   
3.
采用TOGA/COARE国际合作考察期间(1992年10月─1993年2月)获得的267次定点(2°S,155°E)定时高空大气探测资料,进行计算分析,发现1992年12月─1993年2月低空存在一支西风急流,有两次分别持续半月之久,而1992年11月的两次赤道西风急流,因无赤道高空急流配合,仅持续2d便消失。本文还指出:(1)赤道低空西风急流是各种海-气指数产生ENSO异常的重要信息;(2)赤道高空急流有滞后赤道低空急流2d左右的响应关系;(3)赤道低空急流是纬向水汽输送的狭窄通道。  相似文献   
4.
1986/1987厄尔尼诺期间的西风强化和海气相互作用过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惠苓  蒲书箴 《大气科学》1992,16(4):427-435
本文利用欧洲中期数值天气预报中心(ECMWF)西北太平洋上空(25°—35°N,110°—180°)850 hPa客观分析的西风分量,计算了1986/1987厄尔尼诺期间的西风强度.结果表明1986年12月—1987年5月西风的累计强度比1986/1987厄尔尼诺前后诸年份同期的西风更强,这种强化与历次厄尔尼诺期间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加强是一致的,都反映了哈德莱环流的强化.为了探讨大气环流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作者利用中美海气观测期间的海洋资料,说明了热带两太平洋东部对低纬度大气异常的加热和西部边界流向中纬度海洋输送热量的减少是两个十分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历史天气图,分析了1972年5-8月降水天气过程,找出了受夏季季风影响的大范围降水过程15次,并讨论了这些降水的水汽来源.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1982年12月至1987年2月中美热带西太平洋海-气相互作用联合调查观测资料计算了大气边界层的块体理查森数和温度结构系数,分析了大气边界层热力稳定度、几个标准等压面热力状况和风场的分布特征,并与1985年底至1986年初的观测资料作了对比,得出E1 Nino形成期热带大气热结构的一些特征。  相似文献   
7.
赤道低空急流及天气成因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热带海洋与全球大气”──海洋大气耦合响应试验强化观测阶段,“向阳红五”号科学考察船于2°S、155°E定点海洋气象和高空大气探测资料,分析了热带西太平洋暖水池区低空急流及天气的成因.文章指出强化观测阶段北半球东北季风(或信风)越过赤道转变成的西北气流与赤道南侧SPCZ北─西北部西南气流辐合,是暖水池赤道南侧低空西风急流、赤道西风爆发及降水过程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大范围月表面水温资料,经过空间平均,减去多年月平均后,获得了热带东太平洋冷水舌域的表面水温距平逐月时间序列(1951年1月-1985年12月).并依此分别建立了自回归模式,自激励门限自回归模式和开环门限自回归模式.应用这三种模式对上述区域的水温距平年际变化曲线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所有三个模式对1951年以来的9次埃尔尼诺过程均做出了很好的后报.为进一步验证模式的可靠性,特将该模式进行了外推预报检验(外推时间为1986年1月-1987年2月).预报结果表明,该模式较好地预测出最近的埃尔尼诺过程(1986-1987)的发生和发展强度.三种模式的模拟和预测结果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84,0.88和0.89.可见三种模式均好,尤以开环门限自回归模式为最佳.这说明开环门限自回归模式是一个监测东太平洋冷水舌域水温距平的年际变化和估算埃尔尼诺强度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9.
于惠苓  薄书箴 《大气科学》1992,16(4):427-435
  相似文献   
10.
于惠苓  蒲书箴 《海洋学报》1986,8(6):779-783
埃尔尼诺现象是大尺度海气相互作用研究的焦点,引起了海洋学界和气象学界的注意.为了监测埃尔尼诺现象的发生、发展和结束,通常采用海表面水温距平值做为研究的对象[1]. 就大多数的埃尔尼诺过程而言,表面水温的暖距平于圣诞节前后首先出现于南美沿岸,然后自东向西扩展,历经数月而不衰,平均长达18个月[2].但并不是所有的埃尔尼诺过程都按照上面描述的模式发生,发展和结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