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7篇 |
免费 | 6篇 |
国内免费 | 1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篇 |
大气科学 | 16篇 |
地球物理 | 6篇 |
地质学 | 42篇 |
海洋学 | 2篇 |
综合类 | 2篇 |
自然地理 | 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2年 | 2篇 |
2019年 | 1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2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2篇 |
2009年 | 2篇 |
2007年 | 1篇 |
2005年 | 2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14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1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基于 2003-2018 年的遥感反演和再分析数据, 分别在时域和频域上分析了渤海海表面温度、光合有效辐射、气溶 胶厚度、风速与叶绿素 a 浓度之间的响应关系。通过傅里叶变换在频域上得到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系数, 其显著高于直接在 时域上计算得到的相关性系数, 表明由于相位差的影响, 直接在时域进行相关性分析很可能会低估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傅 里叶变换后的频谱图显示, 叶绿素 a 浓度存在一年、半年、4 个月与季节周期; 风速与气溶胶厚度存在明显的一年和半年周 期; 海表面温度和光合有效辐射具有明显的一年周期, 半年周期较其他几个因素不明显。交叉谱分析的结果表明: 叶绿素 a 浓度和所选的环境因子都在一年周期下具有最大的交叉振幅, 表明在此频率下响应最大; 风速、气溶胶厚度、光合有效辐射 分别超前于叶绿素 a 浓度约 5.0 个月、0.2 个月、0.2 个月, 海表面温度则滞后 1.9 个月。各环境因子之间相互关联, 共同影 响叶绿素 a 浓度的时间分布。 相似文献
2.
3.
广西两系杂交稻制种安全期气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两系杂交水稻制种对气象条件的要求 ,利用广西 80多站的气象资料 ,统计分析了广西各地两系杂交水稻制种的安全期 ,提出了广西杂交水稻安全制种应注意的一些气候问题 相似文献
4.
根据对殷庄矿地质、水文地质、开采条件与矿井涌水之间关系的研究,提出了煤矿开采水文地质条件预测分区的方法——多源信息方法。该方法借助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实现了矿井涌水因素间的有机处理。经过将模型与实际情况反复拟合,最终得出了分区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5.
黄土高原一个连续的晚新生代剖面及其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陕西旬邑地区一个地层厚约 2 30 m的晚新生代剖面 ,全为土状堆积。岩性划分、古地磁测年、古生物研究及其他一些手段的分析测定表明 ,该剖面记录了距今 6 .8Ma到现代的沉积 ,其中第四系厚 141.2 m,全为黄土—古土壤沉积序列 ;新近系厚约 90 m,全为红土沉积 ,底部不整合面之上有 6— 7m红土层被覆盖 ,无法取样 ,其上实测厚度83.4m,将每层红土层及紧接其下的钙质结核层称为一个成土—成壤组合 ,新近系约含 80个明显的成土—成壤组合。 N/Q岩性界线在剖面深度的 141.2 m处 ,但古地磁 M/G界线在相当于剖面深度的 137.6 m处 ,即 L43 顶界之上0 .4m处 ,古地磁极性的转移滞后于岩性的变化。多层生物化石的发现对各段地层时代的确定及古气候环境的分析起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利用南北地震带及附近地区20 多年来的大地垂直形变资料, 结合区域地震活动资料, 初步分析归纳了大地形变时空分布与地震群体活动的关系。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对南北地震带中南段之川滇菱形块体形变场中期动态演化图象与b 值等地震活动参数图象进行了综合对比分析, 研究了形变场动态演化所揭示的区域现今构造运动的时空差异与反映地壳介质结构特性的b 值的时空分布变化、强震前后地震非均匀度值分布变化以及地震空区等的关系。结果表明: 强震前区域形变场动态演化与地震活动参数的时空分布均具有一定的非均匀特征, 二者所反映的大区域应力场变化与介质结构的不均匀导致的强烈差异运动产生的应变能积累是强震孕育的主要原因。得出了一些利用大地形变场动态演化与地震活动参数图象相结合进行强震中期预测的有益结果。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静力水准系统hydrostatic levelin g system hls的测量原理以及固体潮对hls测量精度的影响并对hls数据进行固体潮调和分析获得了该地区高精度的倾斜固体潮参数及模型 在此基础上利用该地潮汐模型对hls监测数据进行潮汐改正进而得出当地两监测点之间的实际地面形变为静力水准系统在高精度 m量级加速器准直测量中的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天山西部中山带积雪变化趋势与气温和降水的关系——以巩乃斯河谷为例 总被引:12,自引:9,他引:12
根据位于巩乃斯河谷的天山积雪雪崩研究站近30年来的年最大雪深、月平均气温、月降水量观测记录,用平均差值法、最小二乘法、自回归滑动平均法检验了天山西部中山带积雪、冷季降水、冷季平均气温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天山西部中山带积雪呈增加趋势,近30年来年平均增加1.43%,与青藏高原、南极大陆及格陵兰冰盖表面积雪积累增加相一致。天山西部中山带冷季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趋势也是增加的,其中冷季降水平年平均增加0.12%,而冷季气温升高了0.8℃,积雪与冷季气温之间存在着弱的负相关关系,而与冷季降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积雪的增加主要是因为气候变暖引起的冷季降水的增加对积雪增加的贡献大于由于冷季气温升高而造成积雪减少的贡献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GPS技术应用于中国地壳运动研究的方法及初步结果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文中主要就中国利用GPS等空间测地资料研究地壳运动、构造变形 ,以及用于地震预测探索方面 ,从方法技术和近年来取得的一些初步结果进行了概要性论述。介绍了利用GPS技术资料研究地壳水平运动速度场、水平应变场、建立地壳运动模型等方法研究的进展。由GPS观测给出的地壳水平运动初步结果表明 :中国大陆现时水平运动在全球参考系中为整体向东 ,并兼有顺时针扭转运动。西部地区构造形变强烈 ,整个青藏块体及其边界带 ,以及新疆西部是应变值最高的区域 ,水平应变场主压应变优势分布方向为近NE向 ,空间差异显著 ,反映了印度板块碰撞推挤和青藏块体强烈构造运动的影响。中国大陆东部水平运动的差异性不显著。强震分布于地壳运动的大小、方向显著变化的区域 ,大地震通常发生在水平剪应变高值区或其边缘 ,尤其是与区域主干断裂的构造活动背景相一致的剪应变率高值区。 相似文献
10.
登陆孟加拉湾风暴结构个例分析与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06年4月29日登陆缅甸并造成云南省强降水过程的孟加拉湾风暴结构。并且利用美周新一代中尺度WRF(weather Researchand Forecast)模式对2006年4月28~30日云南强降水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孟加拉湾风暴登陆前后结构具有明显变化,从基本对称结构演变为非对称结构,WRF模式较好地模拟出盂加拉湾风暴登陆前后环流场特征和风暴移动路径以及造成云南强降水雨带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