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5篇
  免费   136篇
  国内免费   177篇
测绘学   142篇
大气科学   98篇
地球物理   110篇
地质学   431篇
海洋学   6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65篇
自然地理   10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941.
郎淳慧  李伟 《吉林地质》2006,25(2):61-66
根据赤柏松铜镍矿石中含泥量大,品位低,嵌布粒度细的特点,通过试验研究,选取了中矿再磨再选和粗选尾矿再磨再选的浮选工艺流程,用纤维素抑制矿泥(脉石),JY 406作为铜、镍分离的抑制剂,两种工艺流程均获得到了较理想的试验指标。  相似文献   
942.
焦作气候生态环境对四大怀药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自然地理和生态环境进行考察的基础上,利用生产山药、地黄、牛膝、菊花等药材的不同地域气象台站1971-2000年气候整编资料,对怀药种植区光、热、水等农业气候资源进行了分析评价,并与周边地市及周边省份生产药材的代表气象台站的气候统计资料、自然生态环境条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焦作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为“四大怀药”名贵药材独特品质的形成提供了绝佳的生长环境,造就了“四大怀药”独特的药效和滋补作用。最后对怀药生产可持续发展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943.
基于砌体结构破坏损伤的地震烈度物理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基于砌体结构破坏的地震烈度物理标准,将15个地震动参数按属性(峰值、频率、持时和能量)分成4类,将地震记录按地震动三要素(峰值、频率、持时)分成3组,求出每组记录作用下砌体结构的延性系数,计算出各个参数值和延性系数的相关系数,比较分析这些相关系数发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有效峰值加速度、地震动输入能量和滞回耗能都能表征地震动对砌体的破坏势,并且这4个参数都和烈度有很好的相关性,可以作为烈度的物理标准。  相似文献   
944.
内蒙古太平川钼矿区地质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平川钼矿区位于大兴安岭北部额尔古纳成矿带满洲里-莫尔道嘎段(中段)。通过对矿区岩石地球化学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区花岗斑岩属于弱过铝质高钾亚碱性系列,似斑状花岗岩属于准铝质高钾亚碱性系列,花岗闪长岩属于准铝质高钾亚碱性系列。花岗岩类为"I"型—"S"型,代表了岛弧—活动大陆边缘构造环境。花岗斑岩和花岗闪长岩岩石化学成分与中国花岗闪长岩相比,具有较高的SiO2、K2O,较低的Al2O3、Na2O、MgO、CaO。花岗斑岩的A/CNK值和OX值较高。为下一步找矿提供地质及地球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945.
沉积物蠕动是海底地层倾于发生破坏的前奏和指示,能够演变为大规模的海底滑坡,给海洋工程建设和人类生命安全带来巨大的威胁.目前发现的沉积物蠕动地貌主要发育在北半球,表现为槽脊相间的海底起伏.沉积物蠕动地貌的主要识别标志为槽脊形态的无规律变化与走向沿水深线延伸且槽脊内部发育剪切面等.地震活动、构造抬升、高沉积速率和地层压力、地层的含气性与水合物分解等均可导致沉积物蠕动地貌的形成.然而,在前人的研究过程中发现了诸多疑似沉积物蠕动地貌的起伏地形,证明或证伪这些起伏地形是否为沉积物蠕动地貌是目前研究的侧重点.沉积物蠕动的滑移变形速率、蠕动地层底界面及其与下伏构造的关系性、沉积物蠕动的形成过程和演变趋势等研究工作有助于进一步厘定沉积物蠕动地貌及其致灾等级,但这些工作还鲜有涉及.因此,后续沉积物蠕动地貌的研究应加强沉积物蠕动层底界面的刻画与表征,重视沉积物蠕动形成过程和演变趋势的数值模拟和物理模拟研究,为深入识别沉积物蠕动和评价其灾害等级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946.
多聚磷酸盐(Poly-P)是一类非常重要的无机磷酸盐,在自然界广泛存在,研究多聚磷酸盐在自然界的迁移转化对理解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至关重要。矿物—溶液界面的吸附反应是控制元素在沉积物和土壤中迁移转化的一个关键过程,因此本研究选取在自然界广泛分布的勃姆石(Boehmite),即羟基氧化铝作为吸附剂,研究了勃姆石在不同初始磷浓度、不同pH条件下对多聚磷的吸附行为和吸附机制。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随着初始磷浓度的增加,勃姆石对多聚磷的吸附量也随之增加,吸附率均接近100%;而随着pH的升高,勃姆石对多聚磷的吸附量逐渐降低。本研究进一步采用XRD、SEM、31P NMR技术对吸附产物进行了表征,核磁共振结果表明勃姆石吸附多聚磷的过程中伴随着多聚磷水解,长链中间的P-O-P键随机断裂,生成了许多短链多聚磷和正磷酸根,两者以内圈络合的形式吸附在勃姆石表面。  相似文献   
947.
荒漠化目前已成为威胁全球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我国北方地区风蚀作用强烈,是土地沙质荒漠化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以沙漠、沙地分布较广的北方6省(区)为研究区,利用遥感技术获取2010—2018年研究区沙质荒漠化演化特征,并将气象、地质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探讨毛乌素沙地、科尔沁沙地沙质荒漠化变化原因。遥感解译结果表明: 2018年北方地区沙质荒漠化土地共35.08万km2,其中重度沙质荒漠化面积11.92万km2,中度沙质荒漠化13.54万km2,轻度沙质荒漠化9.62万km2,主要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010—2018年,北方地区沙质荒漠化土地面积减少0.73万km2,其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沙质荒漠化面积减少0.48万km2,内蒙古自治区减少0.19万km2,同时有2.78万km2沙质荒漠化土地程度减轻。以毛乌素沙地和科尔沁沙地为典型研究区,对比两沙地生态地质条件差异,总结了沙质荒漠化好转、加重的原因。研究认为,毛乌素沙地应降低人类活动干扰的影响,以自然恢复为主; 科尔沁沙地应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优化植被结构,进一步推进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工作。研究成果为我国北方沙质荒漠化地区生态保护修复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948.
中巴经济走廊内的中巴公路奥布段泥石流频发且类型复杂,严重影响着安全出行和贸易流通。在对中巴公路奥布段沿线泥石流沟谷纵剖面形态分析的基础上,揭示其形态指数特征和活动程度,并从区域地形、地质和气象等因素方面探讨了泥石流的活动性差异成因及危害性。研究发现:公路沿线泥石流类型主要包括冰川型和降雨型两种,冰川型泥石流为27条,降雨型为26条。冰川型泥石流活动性强烈,形态指数N ≥ 1的沟谷占冰川型沟谷总数的81%,多数沟谷形态呈下凹状;降雨型泥石流活动性相对较弱,形态指数N ≥ 1的沟谷占其总数的50%,沟谷形态多呈上凸状。研究区大落差地形、不同物源供给和充沛水源条件等对泥石流的发育和活动具有重要影响,也是不同类型泥石流活动性差异的控制因素。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泥石流预测和防治提供指导,也可为中巴经济走廊区内交通工程选线和泥石流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49.
大兴安岭地区出露的系列古老变质变形岩石,为研究大兴安岭隆升机制和兴蒙造山带演化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大兴安岭北段科洛新开岭群和嘎拉山落马湖群内发育典型向SE的伸展滑脱构造,宏微观构造和石英EBSD组构均指示岩石变形发生在地壳浅部的低绿片岩相,是中低温(350~450℃)条件下缓慢变形的的结果。科洛地区变形代表一种拉伸近似等于压扁的应力状态,变形岩石多为L=S构造岩,较少发育b型线理,多片理化和不对称褶皱等;而嘎拉山地区的应变强度更大,拉伸作用更强,变形岩石以LS和L=S构造岩为主,发育大量叶理、a型及b型线理、鞘褶皱。运动学和流变学特征表明,越远离主伸展区应变强度越弱,应变趋于平面应变,差异应力减小,应变类型纯剪组分增多。结合新近锆石年代学数据,认为新开岭岩群和落马湖群的原岩多形成于早石炭世兴安地块和松嫩地块汇聚拼贴时期的花岗质岩石侵位,早白垩世伴随着古太平洋板块的持续NW斜向俯冲,大兴安岭东部长距离俯冲的古太平洋板片发生断离,造成地幔物质上涌,大规模强烈的岩浆侵位,大规模的强烈的韧性变形和伸展构造发育,并导致大兴安岭深部基底快速隆起以及两侧断陷盆地的发展。  相似文献   
950.
某特大型锑矿区废石中锑的释放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选取某特大型锑矿区废石开展了浸泡试验和淋滤试验,研究了不同环境因素(pH值、溶解氧、降雨强度)对废石中锑释放量的影响,对锑的溶解释放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①偏酸性或偏碱性环境更有利于废石中锑的释放;②溶解氧对废石中锑的溶解释放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然而氧气可能并不是锑溶解释放过程中Sb(Ⅲ)氧化的主要因素;③降雨强度对废石中锑的溶解释放影响明显,模拟中雨强度更有利于锑的释放;④在开放的氧化环境中辉锑矿可能先氧化溶解生成锑中间产物,随后进一步氧化水解成锑酸盐。本研究可为锑矿区废石中锑的释放机理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为矿区锑污染防控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