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58篇
测绘学   29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157篇
海洋学   7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2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2 毫秒
91.
辽东古元古代侵入岩广泛分布于太子河凹陷以南的营口、宽甸、丹东、桓仁等地。本文概述了侵入岩地质、岩石、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等特征 ,探讨了其源区有幔源型、壳幔混源型、壳源型的属性。岩浆演化规律为:造山前富 Mg质玄武岩、拉斑玄武岩系列与钙碱系列双向演化;造山期由中酸性→酸性,由钠质→钾质;造山后崩塌期由基性→中性→酸性,由拉斑玄武岩系列→钙碱系列,由钠质→钾质。构造岩浆大陆动力学演化过程和模式为造山前毗芦寺超基性-基性杂岩侵喷就位,造山早期条痕状花岗岩同构造底劈侵位,造山主期片麻状黑云-二云母二长花岗岩同构造中高位侵入,造山晚期块状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组合高位侵入,造山期后构造崩塌期辉长-辉绿岩组合、闪长岩-斜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组合伸展就位。  相似文献   
92.
为了研究高品质储层形成机理和优势渗流通道的预测,在系统调研国内外高品质储层形成机理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讨论了异常高孔、渗带形成机理研究的现存问题和未来趋势.结果表明:①机械和化学压实作用是孔隙度和渗透率降低的主要成因机制;②形成于成岩作用早期阶段,且具有最佳厚度的绿泥石和微晶石英包膜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胶结作用的进行,伊利石包膜次之;③成岩作用早期阶段的流体超压可通过抑制机械压实作用保护储层孔隙度;④早期油气侵位可通过干扰胶结物的来源(物质供应)、运输及沉淀等过程,对石英和碳酸盐等胶结作用产生抑制性;⑤次生溶蚀作用及其所产生的次生孔隙最大值与流体性质、流量、传输机制及岩石矿物类型、含量等因素密切相关.从石油地质学的角度出发,结合交叉学科特色优势和研究手段是定量研究不同地质因素控储作用差异性和互补性的重要发展趋势,为建立有效识别、模拟及预测不同地质因素在不同地质时期差异控储作用的量化模型提供重要支撑,促进了不同学科优势技术方法的交叉融合.  相似文献   
93.
选择珠三角沿海地区有代表性的中山市神湾镇三个晚中生代花岗岩风化壳剖面进行系统采样和主量、微量元素分析,研究了花岗岩风化壳剖面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花岗岩风化壳剖面自上而下可划分为淋溶层(E)、淀积层(B)、半风化层(C)和基岩层(R),不同层位的Si、Al、K、Rb、U、Nb、Ta、Hf、Th、Se含量均高于大陆上地壳相应元素的丰度平均值,Na、Ca、Mg、Mn、Ti、P、Sr、Cu、Cr、Ni、Zr含量则低于大陆上地壳相应元素的丰度平均值.剖面从母岩向上到表土层,化学风化程度逐渐增强,元素含量除继承母岩特征外,还发生了分异,其中Na、Ca、K、Mg、Rb、Sr、U等元素含量随风化程度的加深而降低,表现出在风化过程中淋失亏损的特征;Ti、P、Ta、Hf、Se、Nb、Th、Zr等元素含量随风化程度的加深而增高,表现出在风化过程中富集的特征.风化作用导致了研究区上层土壤中养分元素K、Ca、Mg淋失缺乏,硒在表层土壤中富集.  相似文献   
94.
为了定量研究自生绿泥石对储集层质量的影响,在限定控储因素前提下,通过常规岩心分析、扫描电镜、薄片鉴定、激光粒度分析和黏土矿物X衍射等资料,以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涠洲12-X油田古近系涠洲组三段碎屑岩储集层为例,探讨了自生绿泥石对石英次生加大、孔隙结构及储集层物性的影响,并提出了综合得分评价法,定量评价自生绿泥石对储集层物性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当溶蚀作用积极意义大于绿泥石沉淀的消极影响时,石英加大和方解石含量较高(7.3%)及自生绿泥石相对含量较低(20%~30%)的细砂“控孔喉”作用,等同于石英加大和方解石含量较低(2.4%)及自生绿泥石含量较高(30%~40%)的细砂,二者的“控孔喉”作用具有互补性。自生绿泥石的“控孔、控渗”作用与碎屑颗粒粒度、分选、胶结物及泥质含量等因素的“控孔、控渗”作用相互制约,存在互补性和差异性,绿泥石相对含量较低的中砂“控孔、控渗”作用等同于绿泥石相对含量较高的细砂(互补性);泥质含量较低的细砂岩中绿泥石“控孔、控渗”作用弱于泥质含量较高的细砂岩(差异性)。总之,在岩相一定的情况下,包膜或衬里状绿泥石与孔渗呈正相关关系,孔隙充填状绿泥石与孔渗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5.
东方A-1和A-2气田为莺歌海盆地东方区两相邻的高温高压气藏,其储层物性差异较大。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薄片、粒度、温压等资料分析了其沉积、成岩作用的差异,剖析了导致储层物性差异的主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沉积物粒级大小、粒度分选对储层物性存在一定影响,但关键是成岩过程中高温及热流体差异;热流体促进了长石溶蚀,形成大量的次生孔隙,同时加快了胶结物及自生黏土矿物形成,降低了储层的孔隙度;沉积成岩的综合作用导致了东方A区储层物性差异性。  相似文献   
96.
综合利用气体组分分析、铸体薄片分析、孔隙定量分析及常规物性分析等手段,对CO_2-地层水-砂岩的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早期CO_2溶于水形成碳酸,使得骨架颗粒及早期胶结物溶解形成大量的孔隙,晚期过量的H+消耗使得溶液呈碱性,下伏热流体所携带的HCO_3~-和CO_2水解形成的HCO_3~-与早期地层中的Mg~(2+)、Fe~(2+)化合形成碳酸盐胶结物,以铁白云石为典型代表,在碱性环境下进行沉淀堆积,堵塞孔隙及喉道,综合早期建设性成岩作用及晚期破环性成岩作用,最终降低了储层质量,尤其在CO_2体积分数大于10%时表现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97.
对多旋翼无人机倾斜摄影系统在实际使用中的经验进行了总结论述,对设备安装、设备充电、地磁检测、航线规划、影像获取等注意事项和问题解决方案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对低空无人机现场执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8.
结合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铺轨基标测量的工程实践,提出研发地铁城市轨道交通工程CPⅢ控制网自动化测量系统的必要性,介绍了系统的开发平台和技术要求,指出了系统的架构设计和开发流程,开发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CPⅢ控制网自动化测量系统。  相似文献   
99.
针对传统真北方位角测定方法对人差的限制,利用GGPS 方法计算真北方位角,通过工程实例对比分析两种方法测定的磁差结合机场对磁差测定的要求,提出利用GPS方法代替传统方法进行磁差测定的合理性。解决了传统真北方位测定方法的限制。  相似文献   
100.
浙江浦江上山遗址水稻扇形植硅体所反映的水稻驯化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长江下游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上山遗址出土的各类水稻遗存,其性质是野生、驯化或者是处于驯化过程中,一直争议颇多,这也导致了关于水稻驯化开始时间的争执。本文利用植硅体分析对浙江浦江上山遗址南区剖面距今10000年至历史时期的文化层堆积物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提取出的水稻扇形植硅体进行形态测量和鱼鳞状纹饰的计数,结果发现,扇形植硅体的形态测量参数——长、宽和b/a值(扇形植硅体扇柄长度/扇面长度),在过去一万年间的变化呈无序状态;具有大于等于9个鱼鳞状纹饰的扇形植硅体,占扇形植硅体总量的比例越来越大,从上山文化早期的34.98%上升到河姆渡文化时期的44.68%,进而达到春秋战国时期的59.18%和唐宋时期的78.72%,反映了水稻漫长的驯化过程。通过与野生稻田扇形植硅体的对比,我们认为,上山文化时期水稻驯化已经开始;通过与现代稻田扇形植硅体的对比,我们认为,唐宋时期水稻扇形植硅体特征已与现代种植水稻扇形植硅体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