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3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86篇
综合类   1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91.
Seasonal variability of thermocline in the Yellow Sea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Based on the MASNUM wave-tide-circulation coupled numerical model, seasonal variability of thermocline in the Yellow Sea was simulated and compared with in-situ observations. Both simulated mixed layer depth (MLD) and thermocline intensity have similar spatial patterns to the observations. The simulated maximum MLD are 8 m and 22 m, while the corresponding observed values are 13 m and 27 m in July and October, respectively. The simulated thermocline intensity are 1.2℃/m and 0.5℃/m in July and October, respectively, which are 0.6℃/m less than those of the observations. It may be the main reason why the simulated thermocline is weaker than the observations that the model vertical resolution is less precise than that of the CTD data which is 1 m. Contours of both simulated and observed thermocline intensity present a circle in general. The wave-induced mixing plays a key role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upper mixed layer in spring and summer. Tidal mixing enhances the thermocline intensity. Buoyancy-driven m  相似文献   
92.
The liquid state, especially water, has long been regarded as the most formidable problem in the field of statistical mechanics. The coefficient of viscosity of water is calculated using a simplified model based on the microstructure of water and methods similar to that used by Rice et al. (1961) who studied the non-equilibrium statistical mechanics of simple liquids, such as liquid argon. derived From the Liouville equation. This work's singlet and doublet equations are somewhat different From those derived by Rice et al. (1961) and solutions were obtained by the perturbation method. The calculated coefficient of viscosity of water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 using this method agree well with standard values.  相似文献   
93.
94.
吕宋海峡两侧中尺度涡统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1993-2000年间的T/P卫星高度计轨道资料的时间序列和MODAS同化产品中的卫星高度计最优插值资料对南海东北部海区中尺度涡旋进行动态追踪。按照给定的标准从2种资料中提取了涡旋信息并对其特征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南海东北部海区中尺度涡旋十分活跃,平均每年6个,其中暖涡4个,尺度一般为200~250 km,平均地转流速为44 cm/s;冷涡每年平均2个,尺度一般为150~200 km,平均地转流速为-37 cm/s。吕宋海峡两侧涡旋的比较分析表明,南海东北部海区仍属于西北太平洋副热带海区的涡旋带,冷、暖涡旋处于不断的形成—西移—消散过程中。南海东北部中尺度冷涡大多是南海内部产生的,而暖涡与吕宋海峡外侧暖涡有一定的联系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分析认为西北太平洋的西行暖涡在到达吕宋海峡时,受到黑潮东翼东向下倾的等密度面的抑制和岛链的阻碍,涡旋停滞于吕宋海峡外侧并逐渐消弱,被阻挡于吕宋海峡东侧涡旋释放的能量,形成一支横穿吕宋海峡(同时横穿过黑潮)的高速急流,把能量传递给吕宋海峡西侧的涡旋,使其得到强化,这是吕宋海峡两侧涡旋联系的一种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95.
基于二维线性理论,得到了有限深海洋中弱地形上内潮生成问题的解析解。与前人的结果相比,研究中没有采用静力近似。结果表明,静力近似的采用与否对内潮能通量有明显影响。对于高斯地形,没有采用静力近似的情况下得到的能通量总是比采用静力近似得到的能通量小。特别是当Brunt-Vaisala频率与局地潮频率相近时,采用静力近似得到的结果明显高估了内潮能通量。当Brunt-Vaisala频率远大于局地潮频率时,静力近似的采用与否对内潮能通量的估算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96.
Betty(8710)台风过程风、浪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LACFD-WIN动力风场模式和LACFD-NWM第三代海浪模式对南海Betty(8710)台风过程进行了数值后报,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结果,验证了上述风、浪模式的先进性和对强海况过程数值模拟的可靠性,同时提出了改进波浪模式中风输入源函数,引入阵风因子和波龄因子的设想。为南海区域性海洋学研究奠定了初步基础,也为海洋工程设计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97.
一个新的破碎波统计模式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运动方程和涡度方程所导得的两个首次积分估计给出了海波破碎的发生条件和破碎波的波面限制。由这两个条件所构造的新的破碎波统计模式,可导出海波的破碎面积率、破碎体积率和破碎能量损耗率的解析表达式,加之一个简单的白冠物理模型又导出了一个新的白冠覆盖率的解析表达式。  相似文献   
98.
郑全安  袁业立 《海洋学报》1988,10(6):659-665
本研究从卫星遥感信息入手,对出现在西部边界流与陆坡水之间边界上的切变波动态过程进行了观测与动力学分析,由NOAA卫星红外图像测得的哈特勒斯(Hatteras)角以东,湾流北侧的切变波平均波长为75 km,平均波幅(波峰至波谷)为17 km,平均相速度为100 cm/s,黑潮北侧的切变波平均波长为57 km,平均波幅为17 km,由Seasat-1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测得的哈特勒斯角以南,湾流西侧的切变波平均波长为131 km,平均波幅为33 km,一次切变波事件的持续时间约为一周. 为探讨切变波的动力机制,我们求解了层化流体的涡度方程,得出了切变波频散关系的解析表达式,结果表明,切变波相速度与波长成抛物线关系;平均流场是频散关系中的重要因子,后一点表明流速水平切向变化是切变波发生的基本条件,理论分析为卫星遥感数据所证实.  相似文献   
99.
袁业立 《海洋与湖沼》1979,10(3):187-199
冷水团环流是我国近海海况的重要现象之一,它几乎控制着整个黄海辽阔的海域,对国民经济有着重要影响。弄清我国近海的这一重要现象的生成和发展的机制,不论在实践上或理论上都是很有意义的。 通过近40年的调查研究,特别是建国以来我国海洋工作者的努力,对这一重要海洋现象已有了许多可贵的论述。在赫崇本等的论文中首先指出,黄海冷水团是冬季在黄海本地形成的;而后,在管秉贤的论文中又将这一结论推广到整个年度,认为冷水团,特别是冷水团中心部分,夏半年的主要水文特征是冷水团本地演化的反映,并指出,在分析水温  相似文献   
100.
综述了目前海洋声层析研究的两个热点问题 ,归纳了用声学方法监测气候变化和反演内波两个领域所取得的研究进展 ,总结了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