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24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53篇
地质学   51篇
海洋学   14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10 毫秒
91.
分析了2007年7月17日发生在和布克赛尔县的暴雨天气的环流形势和物理量场演变特征,同时结合本站要素分析得到一些大降水的预报经验,以期对今后大降水的预报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2.
选择科尔沁沙地典型沙丘-草甸相间地为研究区,利用土壤颗粒的体积分形模型计算了研究区49个采样点土壤颗粒的分形维数,并建立了分形维数与土壤颗粒不同粒级间的相关关系,以探讨半干旱寒冷地区土壤颗粒的分形特征与土壤物理性质以及养分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颗粒的分形维数为1.33~2.50,变幅较大,且呈现出自中部的草甸、农田地带向南、北方向的沙丘地带递减的趋势;土壤颗粒的体积分形维数依照流动沙丘-半流动半固定沙丘-固定沙丘-农田-草甸的顺序而递增。(2)土壤颗粒的分形维数与黏粒、粉粒含量显著正相关,与砂粒含量显著负相关,且表现出明显的对数关系。100 μm是影响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变化的分界粒径,大于该粒径的颗粒含量越高,土壤颗粒的分形维数越小;反之越大。(3)分形维数与土壤养分含量相关显著,土壤颗粒的分形维数与电导率、pH值及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均显著正相关,但与全钾含量负相关。在分形维数大于2时,基本与土壤饱和含水率正相关、与干容重负相关。  相似文献   
93.
在对多源遥感影像数据快速匹配处理、影像最佳波段组合和融合方法及更新信息变化发现识别技术进行研究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多源遥感影像快速更新基础地理信息的技术方法和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94.
深地震探测揭示的华南地区莫霍面深度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 在华南地区进行了大量的深地震探测研究。本文通过对华南地区的深地震探测研究的总结和梳理, 探讨了华南大陆及其邻近海域的莫霍面变化情况, 结果表明: 华南大陆莫霍面形态变化较大, 总体变化趋势是由西部向东部呈逐渐抬升; 华南大陆最深的莫霍面出现在攀西地区北缘, 最浅的莫霍面出现在衢州盆地, 两者差35 km; 华南地区周缘断裂均存在莫霍面错断; 华南加里东造山带莫霍面深度浅于台湾造山带; 东海边缘海与南海北缘地壳厚度明显不同。这些特征可能指示了不同区域所经历的岩石圈及地壳演化过程不同, 其中攀西地区的莫霍面较厚可能同青藏高原物质东流有关, 华南造山带的地壳减薄缘于后期遭受的伸展作用, 东海及南海的莫霍面深度反映了两者处于不同的陆缘位置, 前者为活动大陆边缘, 后者为被动大陆边缘。  相似文献   
95.
深地震反射技术是探测大型成矿带和矿集区深部结构、揭示成矿背景的重要方法。西藏娘热矿集区位于冈底斯成矿带中段,拥有众多铁、铜等多金属矿床。本文通过对其附近的岩浆流体通道等地下结构进行探索,揭示成矿与断裂形成的相辅相成过程。布设了横过矿集区130 km长的深地震反射剖面并进行了层析静校正、去噪、预测反褶积等数据处理,获得了娘热矿集区上地壳结构的反射图像。结合本区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对矿集区上地壳结构进行了研究,指出:区域内存在的7条断裂与冈底斯成矿带矿脉分布具有一定的空间关系;一些如亮点构造的特殊现象控制了岩浆活动的上升通道,与矿床接触关系密切,具有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96.
对以地震预报为目的而开展的辽宁省盘锦、岫岩、汤池三个水氡点的长程观测资料做系统分析,总结了资料多年动态特征,并就其变化与地震活动关系进行研究;以及岫岩地震前后水氡异常变化与震源应力场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水氡异常的幅度可能反映地震活跃期的强震活动水平;浅层地下流体观测可以反映地壳深部活动的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97.
松潘地块位于青藏高原的东缘,处于中国大陆东西向构造与南北向构造的结合部位,特殊的构造环境使其长期控制并影响着中国大陆的形成与演化。探测松潘地块的岩石圈细结构,揭示其与东昆仑-西秦岭造山带的关系,既可为研究青藏高原东北缘板块碰撞的深部过程奠定基础,同时又关联着松潘地块的油气远景评价。2004年完成了第一条横过松潘地块北缘若尔盖盆地和西秦岭造山带的长约257km的深地震反射剖面,首次揭露出若尔盖盆地和西秦岭造山带岩石圈的细结构。发现若尔盖盆地和西秦岭造山带同属统一的稳定的大陆地块,并且下地壳均以北倾的强反射为主要特征。这种北倾的反射为松潘地块向西秦岭下地壳俯冲提供了地震学证据。近于平坦的Moho反射特征反映出西秦岭造山带在造山后又经历了强烈的伸展作用。  相似文献   
98.
本文对松潘-甘孜和西秦岭造山带地球物理特征以及基底构造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松潘-甘孜地块与西秦岭造山带的基底性质相似,均具有扬子块体的构造属性。褶皱基底的分布范围为:西南部以二道沟-玉树-理塘为界;东至青川-都江堰,即龙门山断裂带;北部边界由西到东,沿昆仑南缘至花石峡,然后转向北东,沿兴海-夏河-西和展布。在深地震测深和高温、高压岩石密度研究结果的约束下对重力资料进行反演,得到该地区的基底起伏。反演结果表明:松潘-甘孜-西秦岭地区的基底深度为1.3~8.6km(以海平面起算)。阿坝-甘孜-道孚以及夏河-泽库-兰州一带为基底隆起区;若尔盖-唐克-红原、花石峡达日和-达日东南一带为基底凹陷区,其中红原附近基底深度达8.6km,为全区基底深度最大的地方。  相似文献   
99.
深地震反射剖面技术是探测岩石圈精细结构的有效手段.通常情况下工区地质情况复杂,尤其在盆山结合部位,地表地形起伏大,地下构造复杂,其深地震反射资料具有低信噪比、干扰强、构造复杂等特点,给后续处理和解释造成很大困难,因此获得真实的叠加剖面是地质解释的前提和基础.复杂地区低信噪比深地震反射资料处理的关键是做好静校正和去噪工作.本文以若尔盖盆地-西秦岭造山带接合部位深地震反射资料作为例,通过方法试验和参数测试,找到适合该工区的静校正方法和去噪技术,得到较好的处理结果,为揭示若尔盖盆地-西秦岭造山带结合部位的细结构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0.
从2012年开始进行的1∶50 000地形数据库更新,采用以室内发现更新为主,野外重点区域或路线巡查调绘为辅的技术手段,其中外业调绘经历了纸质调绘片调绘、纸质调绘片辅助电子平板调绘、电子平板调绘3个阶段,从最初的工序复杂、工作量大,逐渐发展为现在的简单、快速。对1∶50 000地形数据库更新中外业调绘方法的发展进行阐述,对每个发展阶段的外业调绘方法的优缺点进行总结,最大限度地提高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