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50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38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本文选择被风化物覆盖(4米至几十米厚)的金窝子金矿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矿体上方风化层和非矿上方的垂直剖面中的各种金属元素的总量及活动态含量,以获得金属元素在风化层中的活动规律,为化探找矿提供方法依据。结果发现金等的某种活动态的分布模式在矿体上方呈现双层分布,即他们趋向于在垂直剖面的底部与顶部富集,而在中部降低。可以解释为元素在剖面底部风化层中的富集是由于金继承了矿体的风化产物,而在地表或近地表的富集是由于从矿体迁移至地表的元素被粘土物质和铁锰氧化物膜所吸附。  相似文献   
92.
深穿透地球化学对比研究两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了寻找隐伏矿床,近些年提出了深穿透地球化学的概念和发展了深穿透地球化学方法。国际勘查地球化学家协会于1997年开始组织实施了“深穿透地球化学对比计划”。这里给出了四种深穿透地球化学方法,包括金属活动态提取方法、酶提取方法、活动金属离子法和电地球化学方法,在中国和美国的两个隐伏矿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深穿透地球化学方法可以在隐伏矿上方有效地发现异常。在干旱荒漠区,由于氧化作用和蒸发作用强烈,地表形成氧化地球化学障和大量盐类的蒸发地球化学障,这些地球化学障可以将深部迁移至地表的含矿信息捕获。因此,用深穿透地球化学的铁锰氧化物膜提取和盐类蒸发障良好导电性能的电提取,可以有效地指示矿体。中国的深穿透地球化学方法在美国内华达Mike金铜矿的效果要优于加拿大的酶提取(EnzymeLeach)和澳大利亚的活动金属离子法(MMI)。  相似文献   
93.
深穿透地球化学是针对寻找隐伏矿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地球化学分支学科,其理论基础由连续的几个要素构成:元素向地表的迁移机理→迁移到地表以后的赋存介质和赋存形式→形成异常模式的特征.本文针对元素从深部隐伏矿体向地表的迁移机理,总结了传统的具有代表性的3种迁移模型,包括离子扩散迁移模型、地下水溶解迁移模型和电化学迁移模型,并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地气流迁移模型和多营力迁移模型.这些模型的系统总结和提出对深穿透地球化学理论基础的建立和研究隐伏矿体元素的三维分散模式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94.
对天山成矿带中国境内的东天山地区和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楚伊犁地区1∶100万比例尺的地球化学填图所揭示的信息进行了对比研究。造岩元素、铁族元素、稀有元素、稀土元素和分散元素在这2个地区的含量和富集程度都非常接近,说明天山地区具有相同的地质背景;贵金属元素Au在楚伊犁地区的含量和富集程度要显著高于东天山地区,楚伊犁地区的Au异常不仅与石英脉型金矿有关,还与黑色页岩微粒金矿化有关;有色金属元素在2个地区差别不大,不同的是Cu异常在东天山以独立或与其他有色金属元素伴生异常存在,而在楚伊犁主要以与贵金属元素伴生异常存在;铂族元素在2个地区含量比较接近,一类异常与基性和超基性岩有关,另一类与黑色岩系有关。尽管这2个地区都还未发现有经济价值的铂族元素矿床,但在楚伊犁地区已经发现与炭质硅质岩有关的微粒金、铂矿化。  相似文献   
95.
聂兰仕  程志中  王学求  魏华玲 《地质通报》2007,26(12):1574-1578
在内蒙古花敖包特铅锌矿区,应用深穿透地球化学找矿方法进行地球化学调查,探索深穿透地球化学找矿新方法。分别进行了金属活动态测量、地球气测量、地电化学测量、土壤全量测量。在埋深70m的隐伏金矿体上方发现了较为明显的地球气、水提取与地电化学异常,与已知矿体位置吻合的程度较高,显示了深穿透地球化学方法在隐伏矿勘查中的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6.
地球气组分与隐伏岩体的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安徽省北部的五河-凤阳地区和蒙城宿县地区研究了地球气组分与花岗岩体的空间分布关系,从中发现,地球气中La、Ce、Na、K等元素与花岗岩体存在着很好的对应关系,并据此可圈定隐伏的花岗岩体的分布范围。这些研究成果,将有助于对地球气异常的解释推断,同时为覆盖区深穿透地球化学填图提供理论和方法准备。  相似文献   
97.
地气动态提取技术的研制及在寻找隐伏矿上的初步试验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地气探测技术是8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寻找隐伏矿的化探新方法.这种方法有可能为当前和今后解决寻找厚层运积物覆盖区的隐伏矿所面临的难题提供一种强有力的手段.但由于其效率低、成本高、操作不方便限制了它的使用.为此,我们开发研制了一种快速动态提取地气技术.通过在某一隐伏矿上的试验,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并从理论上探讨了地气的迁移机制.为今后开展利用这一技术寻找厚层运积物覆盖区隐伏矿的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开端.  相似文献   
98.
正神奇的化学地球:地球化学元素图谱如何绘制?地球具有物理和化学属性。地球的物理属性包括大小、空间、形状、密度、电性、磁性、引力、运动等,研究地球这些物理属性的学科叫地球物理。地球的化学属性包括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组成、含量、分布、变化等,研究地球化学属性的学科叫地球化学。"化学地球"不是一个学科概念,而是特指将组成地球的岩石圈、土壤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的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含量和时空分布生  相似文献   
99.
围绕国家战略性产业发展对稀土资源的需求, 特别是紧缺的重稀土资源, 如何快速有效地发现富含重稀土矿床找矿靶区是勘查地球化学急需解决的问题。“化学地球”大科学计划获得全国地球化学基准数据, 圈定稀土异常超常富集区9处, 其中新发现的滇南红河州蒙自—中越边境地区稀土富集区轻重稀土比值(LREE/HREE)为3.5, 与华南富含重稀土的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异常LREE/HREE比值一致。结合地质背景、成矿母岩、气候和地形地貌特点等初步判断具有寻找类似华南富含重稀土的离子吸附型稀土矿资源潜力。因此, 对这一异常的核心区, 开展了1:25万、1:5万地球化学调查和风化剖面测量, 并经29个钻孔验证, 初步发现马鞍底潜在超大型富含重稀土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富矿区分布于坡度较缓的坡脚处, 风化母岩为印支期和燕山期花岗岩、元古界斜长片麻岩和变粒岩。风化剖面厚度最深可达25 m左右, 富矿层位位于全风化层, 一般在2~13 m深度, 矿体平均厚度6~13 m, 最厚可达21 m, 平均品位0.14%。根据29个钻孔和84个风化壳剖面测量, 初步估算稀土潜在矿石量约9.46亿吨、稀土氧化物潜在资源约100万吨。这是我国首次在滇南地区发现潜在超大型离子吸附型稀土矿。该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同时富含轻稀土(镧、铈、镨、钕)和重稀土(钆、铽、镝、钇), 具有重大经济价值和科学意义。这一发现表明开展从极低密度、低密度到高密度地球化学调查, 获得全部16个稀土元素高质量数据是发现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的快速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0.
在覆盖区寻找隐伏矿床是解决目前资源困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国内外所发展的深穿透地球化学方法对已知隐伏矿床开展了大量试验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由于无法确定地表金属元素异常是否直接来自深部矿体,使上述方法未在未知覆盖区开展广泛的找矿工作,因此急需发展地表异常示踪技术。贵州水银洞金矿是我国超大型全隐伏的卡林型金矿床,成矿流体富含S、Au、As、Sb、Hg等元素。本文以该矿床为研究对象,采集地表微细粒土壤样品,分析5种微量元素(Au、As、Cu、Sb、Hg)的含量,以验证微细粒土壤全量测量技术在该矿床的找矿效果,并用S、Pb同位素识别地表土壤异常来源。研究发现:(1)微细粒土壤测量技术在该矿区的指示效果好,Au-As-Sb-Hg高异常区与隐伏矿体和断层的分布较为吻合,其中Hg对隐伏矿体的指示效果最好;(2)隐伏矿体及断层上方土壤中δ34S值、放射成因的w(207Pb)/w(204Pb)和w(206Pb)/w(204Pb)显著高于围岩区土壤,可有效示踪地表微细粒土壤中的异常来自于深部的隐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