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27篇
大气科学   120篇
地球物理   32篇
地质学   20篇
海洋学   1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66年   2篇
  1963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淮河大水年的地热涡活动特征及预测途径探讨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通过对2003年地温场的演变形势分析,讨论了引发2003年汛期淮河大水的主要原因。指出:冬季淮河流域有地热涡活跃和缅甸北中部或我国西部中段有6.5级以上强震发生是淮河发生大水的两个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92.
龙羊峡水库流量变化的地下原因和预测方法探讨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2  
利用3.2m地温资料,从地热涡和地冷涡的演变来分析黄河上游唐乃亥入库流量变化的地下原因,并初步总结了其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93.
短期气候预测的出路在何方?   总被引:9,自引:7,他引:2  
100年来短期天气预报成功地跨越了三大步:挪威学派、Rossby学派和Charney开创的数值天气预报。在“气候是天气的综合”这一错误思想的指导下,每一次短期天气预报的成功都引出了短期气候预测的热潮,相应地出现了大型天气学、超长波控制论和短期气候的数值模式预测方法。它们各自研究了几十年后,最终仍未见成效,使100年来短期气候预测的水平仍基本上是在原地踏步。作者认为短期气候预测出路在于:首先要坚决摒弃“气候是天气的综合”这一错误的指导思想,其次要将目前关于“气候系统”的抽象定义转化为具体的物质的定义,作者认为地热涡、地冷涡和形变锋等很可能就是具体的“气候系统”。描述这些“气候系统”演化的具体图像就是“地气图”。  相似文献   
94.
青藏铁路沿线的四季划分及其温度变化分析   总被引:28,自引:7,他引:21  
讨论了高原地区四季划分的标准,认为若以日平均气温作为指标,应比适用于我国东部的“张宝垄标准”低5℃,根据铁路沿线7个气象站:40年资料和温泉气象站6年资料,划出了各站四季的开始日期,发现格尔木和拉萨有短暂的夏季,高原主体上是“常年无夏,春秋相连”,仅昆仑山口附近是“全年皆冬,春风不渡”。高原上温度随纬度的变化与我国东部平原相似,也是冬季梯度大,夏季小;逆温层厚度以柴达木盆地为最厚,向南逐渐变薄。  相似文献   
95.
青藏高原温泉群对高原平均温度场的贡献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江灏  汤懋苍  高晓清 《高原气象》2003,22(6):640-642
用线性回归法消除青藏高原地面气温场中的背景场后,发现雅鲁藏布江和川西高原是两块高温区,它与高原温泉密集区相合。根据地面能量平衡方程估算的地热通量与羊八井地区实测地热释放参数估算的结果均支持温泉群的地热释放可维持全年l~2℃的附加增温。  相似文献   
96.
用CEOF分析中蒙地温场的空间分布及时变特征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对1954-1999年中蒙0.8m地温资料进行CEOF分析,发现地温场存在沿纬向的4条波动结构,与我国的4条纬向地震活动带一一相合;青藏高原边缘的“中印缅热点”和“中阿巴热点”及台湾东部的扰动先于其它地区,是我国地热涡的扰动源区。  相似文献   
97.
银河旋臂、地核环流与地球大冰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球在其约46亿年的生命史中,多次出现大冰期,关于其形成原因是地球科学家研究的热门课题。促使地球系统演化的力源主要来自哪一圈层?气体具有最大的激活能,但大气圈仅占地球总质量的10-6,它不可能是主要圈层。固态的激活能最低,下地幔和地内核亦不大可能在地球系统演化中扮演主要角色。地球外核是液态,具有较高的激活能,它约占现代地球系统总质量的30%,故可认为它是地球系统演化的主要活动圈层。作为旋转地球上的流体,外核环流存在着两种极端流型:一是“地转流型”,其速度场是二维场,垂直运动很弱(以下简称为G型);二是“强对流型”,当Elssaser数≥1时,流场的二维几乎完全被Lorenz力所破坏,对流充满整个地核(以下简称C型)。文章在事实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地球大冰期形成的如下假说:当地球背景磁场与银河旋臂磁场极性符号相同时,外磁场将激发地球外核环流转为C型,引起地壳和地幔强烈的垂直运动(强造山运动),致使大气热机效率亦大为提高,高纬地区强降温,这是大冰期形成的根本原因。这一假说的逆表述,即当地球背景磁场与银河旋臂磁场极性相反时,地核环流将转向G型,地壳表面将主要是“夷平作用”,致使大气热机效率亦降低,行星风系减弱,高纬?  相似文献   
98.
本文利用1980年以前近30年的资料,对祁连山区的气压和风进行了重新分析,证实了20多年前所指出的5个中型气压系统确实存在,但强度太强,另外青海湖区冬季存在一个小低压。夏季的冷龙岭高压并非高原季风高压,它与位于河西走廊以北的高原季风高压之间有一条明显的东西向低压槽线和风向切变线。  相似文献   
99.
祁连山区气温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懋苍  许曼春 《气象学报》1986,44(3):265-274
根据1961—1980年的资料,分别用“地形平滑法”和“高度订正法”做出了祁连山区各月平均的温度分布图,发现冬季山区西段冷于东段,夏季反之。冬季和夜间在海拔2000—2500m之间的外围山麓有一相对“暖带”存在,冬季在青海湖尚未冻结以前,湖区气温比四周要高出1—2℃。与假想的无山地存在时的“自由大气”相比,冬季的夜晚山地温度要低10—15℃,夏季的下午要高出5℃左右。  相似文献   
100.
青藏高原及周围地区降水变率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 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变率曾有不少人做过分析,而对青藏高原却讨论得很少,最近徐国昌等有所分析。本文拟对我国西部地区作一分析。所用资料主要是《中国降水量变率资料》(1951—1980年,气象出版社),另外还收集了克什米尔的列城(Leh)和斯利那加(Srinagar)以及高原东北部河流流量方面的资料。计算降水变率所用的公式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