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5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42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31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1.
历史文献中关于长江洪水的记录比较粗略,对于了解长江水体的历史变化带来很多不确定性.长江两岸考古遗址地层中的事件地层为研究长江水体的历史变化提供了新的视野.汉东城遗址位于重庆市永川区朱沱镇汉东村,地处长江上游西岸一级阶地上,是川南黔北渝西水上交通要道.本文对遗址地层样品进行了粒度、地球化学元素、酸碱度等的测试与分析.结果显示,T0104剖面土壤以粉砂质壤土为主,但是与同剖面其他层位的样品相比,第7层样品粉砂含量明显偏高;地层中样品的地球化学元素含量,以SiO2、Al2 O3、Fe2 O3为主;与UCC相比,本地区土壤SiO2、Al2O3、K2O等元素含量相对稳定,但是Na2O明显偏低,P2O5明显偏高.地层中的CIA值,在汉代及以前,在65~75之间,Rb/Sr值在65~80之间,处于中等化学风化作用阶段,气候相对温湿;在汉宋之间,CIA值和Rb/Sr值均有一个明显降低及逐渐回升的过程,之后CIA值和Rb/Sr值一直在60左右徘徊,说明气候在降温之后虽有所回升,但整体比前期冷干.地层中铷锶含量及其比值的变化显示,在汉宋之间的某个时段内,该区域发生强降水的可能性非常大.在遗址发掘出土遗存和测年的基础上,对遗址土壤粒度、地球化学元素等分析,结合气候变化背景资料综合分析认为:1)汉东城遗址所在区域在唐中后期确实发生过一次大规模的洪水事件;2)本次洪水事件可能与强降水有关;3)通过与现代洪水记录的对比分析认为,遗址地层中记录的洪水事件可能比1998年和2018年洪水规模还要大.  相似文献   
92.
从临近预报的角度分析了长春机场夏季雷暴的逐时分布特征、雷暴起始方位和持续时间特征。以及雷达回波的形态特征,指出雷暴的临近预报需要注重多种特征的综合识别。  相似文献   
93.
MCC是中纬度地区的中-α尺度对流系统,可以引起多种多样的对流现象,包括雷暴、大风、冰雹、暴雨等灾害性天气,最初是在1980年由美国的R.Maddox发现并命名。在东北地区也发现了与MCC类似的对流系统。本文根据NMCC(东北地区中尺度对流复合体)的定义,普查1983-1992年10年的卫星云图资料,选出影响吉林省的NMCC个例进行分析,给出影响吉林省的MCC特征,并对预报问题进行探讨,以供预报业务参考。1影响吉林省的MCC标准NMCC定义如下1:(1)在云图上出现的圆形或椭圆形孤立中尺度云团,…  相似文献   
94.
A total of 1362 archaeological sites from the Paleolithic Age to the Warring States time in Hubei Province increase gradually from west to east and from high land to low land.The number of Paleolithic sites with altitude of 50-500 m account for 78% of the whole,while 71%-95% of sites from the Neolithic Age to the Warring States time mainly distribute at the areas of 0-200 m.The temporal-spatial distribution of archeological sites in this area is affected by two factors.For one thing,the human beings of every period need to choose the first or the second terrace as living sites which are near water source and are easy to withstand flood.Additionally,affecting by the regional tectonic uplift since the Holocene,down cutting of rivers can form new river valley,and lateral erosion and accumulation of river in stable time of tectonic movement can result in increasing of many new terraces.So,the human beings migrated to adapt to the change of terrace location,leading to the sites increase gradually in the lower areas of the central and eastern parts of this province.For other things,the temporal-spatial distribution of archeological sites in this area is affected by the climate condition.The Paleolithic sites mostly distribute in the Hanshui River Valley in northeastern Shiyan,southeast of Jinzhou and east of Jinmen,which is because rivers distributed in higher areas in this period.During the Chengbeixi Culture period,the sites are rare in the quondam Paleolithic sites distribution area,but increase obviously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near the southwest Yichang.The spore-pollen record of Dajiuhu Basin indicates that only 23 Chengbeixi cultural sites may be related to more precipitation and flood during the Holocene wet and hot period.The Daxi Culture,Qujialing Culture and Shijiahe Culture are corresponding to middle and top of the Dajiuhu spore-pollen Zone Ⅳ,during which the climate is in order as a whole and is propitious to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In the Qujialing Culture period,32 of original 34 Daxi cultural sites disappeared,while 90 sites increase abruptly in the higher highlands in the north of Xiangfan-Jinmen-Xiaogan,which may respect with enlarging of water areas.The Chu Culture period is corresponding to Dajiuhu spore-pollen Zone V,which is in warm and dry Holocene phase,but it seems that the climate condition is still propitious to agricultural cultivation and the number of archeological sites increase heavily to 593.In addition,there are the least archaeological sites in the lake areas of southeast Hubei Province because of low-lying topography with altitude of 0-50 m and the severest flood.  相似文献   
95.
江苏宜兴骆驼墩遗址地层全新世沉积环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主要通过对骆驼墩遗址地层样品的粒度和重砂矿物的鉴定、样品中锆石形态的对比研究,铷锶值的测定与分析,了解该区域全新世以来的沉积环境及其气候变化,探索气候变化与人类文明和文化发展的关系。对骆驼墩遗址文化层下的自然淤积层的粒度分析和锆石形态研究发现该区域在人类出现之前可能经历过浅水泻湖环境;  结合重矿物及铷锶研究发现,该区域在全新世早期降水量较大,气候较为湿热,之后气候逐渐变得温暖湿润,为人类文明的出现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一个优越的气候条件;  通过对地层中文化层样品的重矿物鉴定及百分含量分析、ZTR稳定系数及Rb/Sr分析发现,全新世的气候是不断变化的。尤其在马家浜文化时期、良渚文化时期和广富林文化时期气候经历过温湿与干凉的交替变化过程。同时良渚文化时期的中晚期稳定系数出现了该地层的最高值,说明当时气候较为湿热,降水量偏多,这与良渚文化的消失与洪水有关的结论相一致。  相似文献   
96.
基于共形几何代数的三维地理场景建模与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共形几何代数对几何体的多维统一表达为基础,构建基于多重向量的三维地理场景建模与表达流程。对CityGML数据进行解析,应用本模型对其加以组织和管理,并实现场景的可视化与交互。德国Waldbruecke村的实例验证结果显示,基于共形几何代数的三维场景建模与表达可以较好地支撑复杂地理场景的表达、重建与检索,并可实现多维度对象的统一管理与维护,有助于支撑大规模地理数据及场景的分析及应用。  相似文献   
97.
湖北省暴雨洪涝致灾指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湖北省76站逐日降水量资料,采用耿贝尔极值Ⅰ型分布和百分位方法,分别对日最大降水量和过程最大降水量计算湖北省暴雨洪涝各等级的阈值,并统计洪涝历史发生次数,与实际灾害次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虽然强度较大的日降水量也能导致灾害发生,但过程降水量则能更好地反映持续性降水累积效应的致灾作用;(2)百分位法中"分区域指标"和"全省统一指标"的渍涝次数两者接近,但是轻涝和一般洪涝在三峡河谷地区"全省统一指标"的次数明显小于"分区域指标"的次数,较重洪涝和严重洪涝次数在鄂西北和鄂西南地区"全省统一指标"统计结果明显偏少;(3)与实际洪涝灾害个例对比分析表明,百分位方法中"分区域指标"统计的洪涝灾害次数与各区域代表站的实际灾害次数更为接近.  相似文献   
98.
基于1980—2016年长江流域站点观测降水,评估了CWRF区域气候模式对长江流域面雨量和极端降水气候事件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CWRF模式能较好地再现1980—2016年长江流域及不同分区降水空间分布及月/季面雨量年际变率,且在冬、春季表现较好,夏、秋季次之.CWRF模式对长江流域面雨量存在系统性高估,对面雨量的模拟...  相似文献   
99.
含粘粒量黄土抗震陷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甘肃含粘粒黄土粘粒含量不同的原状土样进行了室内动三轴试验、激光粒度分析试验、化学分析和电镜扫描试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后得出,粘粒含量不同,可引起黄土动力稳定性的变化;动剪应力强度与粘粒含量并非呈单调增加关系,而呈抛物线型;含粘粒的黄土,在同一固结比时,抗震陷性能最低点在粘粒含量16%~17%之间。  相似文献   
100.
湖北西部城市酸雨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霞  李兰  魏静 《湖北气象》2007,26(2):175-178
根据对湖北省西部宜昌、襄樊、巴东、十堰等城市自然降水pH值的检测结果,对降水pH值变化、时空分布,降水的化学成分、酸雨出现时的风与气象条件、酸雨与降水云类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酸雨形成与当地的地理条件和气象因子有关。稳定的大气环境对酸雨形成有利,较强的逆温和静风频率,可以为当地降水的二次酸化提供有利条件。各地酸性降水化学成分中阴阳离子SO42-/NO2-比值表明,西部城市酸雨具有典型的硫酸型特征。巴东监测的时间较短,但酸雨年出现频率有上升的趋势,并且酸雾出现的几率比较大。襄樊、十堰酸雨出现频率较低与雨水中有较高浓度的阳离子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