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47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135篇
海洋学   10篇
综合类   82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69 毫秒
91.
文章介绍了大新县下雷地区的旅游资源特色,即该区有国内一流锰矿业的科学考察基地、世界著名的山水风景、奇特迷人的边境民风异俗、丰富的衬景等,并在此基础上建议该地区立足主业,积极发展工业旅游,将该地区打造成国家级矿山地质公园,走集体创业、效益共赢之路。  相似文献   
92.
为了掌握陕西省石煤矿的辐射环境现状,对陕西省3个石煤矿进行了放射性水平调查,结果表明陕西省石煤中238 U、226 Ra平均比活度分别为当地环境本底的26~35倍、19~30倍,γ辐射水平为当地天然环境本底的4~7倍,各工作场所及周边环境的222 Rn及其子体浓度处于正常范围之内。石煤开发活动所致矿区作业人员、公众年附加有效剂量满足国家标准相关限值要求。  相似文献   
93.
文章介绍了德天瀑布的基本情况及该地区的地质特征,并对瀑布的分级及地质成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认为其形成与所处的地层岩性、断层构造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4.
基于汶川MS8.0地震前3天记录到的强空间电磁异常的观测事实, 引用岩石压电效应模型和岩石受压产生的电子-空穴理论, 尝试推算和解释汶川地震前产生的显著空间电磁异常现象的“能量源”问题. 结果显示: 在设定汶川MS8.0地震发震主断层所受最大水平主应力和断层表面积的情况下, 根据理论模型模拟计算得出, 当发震主断层在强压力作用下形成微破裂至宏观破裂发育产生主破裂前, 断层表面积累的电荷带电量为106—107 C, 产生的垂直地-气界面附加电场为107—108 V/m; 主破裂发生时, 断层表面电量可达108 C, 电场强度高达109 V/m, 断层输出电流量级达105 A. 震源区地-气界面电磁场的增强, 一方面引起地面附近大范围电磁观测参数的大幅度突变异常, 另一方面加速震源区上空的气体分子电离, 空气电离增强空气的电导率, 促使电荷快速扩散至电离层高度, 直接引起高空电离层参数的短时突变异常并经空间地震监测卫星记录到.   相似文献   
95.
华南新元古代中期(746-827Ma)双峰式(玄武岩-流纹岩)火山岩喷发于大陆板内裂谷环境。它们极有可能与导致Rodinia超大陆裂谷化-裂解的地幔柱(或超级地幔柱)活动有关。根据岩石地球化学数据,华南新元古代中期裂谷基性熔岩可以划分为高Ti/Y(HT,Ti/Y〉500)和低Ti/Y(LT,Ti/Y〈500)两个岩浆类型。HT熔岩又可进一步划分为HT1和HT2等两个亚类。HT1熔岩主要分部于华南中-西部裂谷盆地之中,总体上属于碱性玄武质岩浆系列;HT2和LT熔岩主要分布于华南中-东部裂谷盆地之中,总体上属于拉斑玄武质岩浆系列。元素和同位素数据表明,华南新元古代中期裂谷基性熔岩的化学变化不是由一个共同的母岩浆结晶分异作用所产生。华南中-西部地区裂谷基性熔岩的母岩浆经受了辉长岩质结晶分离作用,而华南中-东部地区裂谷基性熔岩的化学演化则是受控于单斜辉石(cpx)士橄榄石(01)结晶分离作用。各个双峰式火山岩系中,基性和酸性熔岩间为分异结晶关系。华南新元古代中期裂谷火山岩系极有可能是源于共同的地幔柱,该地幔柱组分的成分为:eNd(f)≈+6,Mg#≈0.7,La/Nb≈0.7。华南新元古代中期裂谷基性熔岩存在空间上的地球化学变化:华南中一西部HT1熔岩的母岩浆,没有受到明显的大陆岩石圈混染,保存了鲜明的地幔柱信号;而大陆地壳或大陆岩石圈混染作用对于华南中-东部LT和HT2熔岩的形成则有着重要贡献。研究揭示,华南新元古代中期裂谷基性熔岩的母岩浆总体上产生于上涌地幔柱较深层位的石榴子石稳定区(深度:100~130km)。中-西部裂谷基性熔岩的母岩浆(碱性玄武质)产生于深度较大(~130km)、部分熔融程度较低(〈10%)的条件下,中-东部裂谷基性熔岩的母岩浆(拉斑玄武质)产生于深度稍浅(~100km)?  相似文献   
96.
南秦岭中段西乡群火山岩岩石成因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南秦岭中段新元古代中期(730-845Ma)西乡群(自下而上包括孙家河组、大石沟组和白勉峡组)火山岩喷发于大陆板内裂谷环境。它们极有可能与导致Rodinia超大陆裂谷化裂解的地幔柱活动有关。根据岩石地球化学数据.南秦岭中段新元古代中期西乡群裂谷基性熔岩总体上属于低Ti/Y(LT,Ti/Y〈500)岩浆类型。LT熔岩又可进一步划分为LT1和LT2等2个亚类。LT1熔岩以高Nb/La(0.87~0.98)、低Thw/NbN(≈1)、缺乏Nb—Ta和Ti的亏损、具有“大隆起”式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分配型式、(^87SrSr^86Sr)(t)=0.703869、εNd(t)=4.83为特征,属于拉斑玄武质岩浆系列;LT2熔岩以低Nb/La(〈0.75)、高ThN/NbN(〉1.4)、Nb—Ta和Ti亏损明显和Sr—Nd同位索比值变化较大为特征。元素和同位素数据表明,西乡群裂谷火山岩的化学变化不是由一个共同的母岩浆结晶分异作用所产生。孙家河组、大石沟组和自勉峡组中TiO2含量大于1.09%的火山岩的母岩浆经受了辉长岩质结晶分离作用。而白勉峡组中TiO2含量小于0.69%的基性熔岩的化学演化则是受控于单斜辉石(cpx)±橄榄石(ol)结晶分离作用。西乡群火山岩系中,基性、中性和酸性熔岩间为分异结晶关系。南秦岭中段新元古代中期西乡群裂谷火山岩系极有可能是源于共同的地幔柱,该地幔柱组分的成分为;εNd(t)≈+5,^87Sr/^86Sr(t)≈0.704,La/Nb≈0.7。南秦岭中段新元古代中期西乡群裂谷基性熔岩存在空间上的地球化学变化:LT1熔岩的母岩浆,没有受到明显的大陆岩石圈混染,保存了鲜明的地幔柱信号;而大陆地壳或大陆岩石圈混染作用对于LT2熔岩的形成则有着重要贡献。研究揭示,南秦岭中段新元古代中期西乡群裂谷基性熔岩的母岩浆总体上产生于上涌地幔柱上部层位(地幔柱头)3GPa?  相似文献   
97.
高速屏蔽层下广角地震波场分析及成像方法   总被引:22,自引:6,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高速玄武岩屏蔽区进行勘探存在一定困难,本文以我国南 方典型靶区为例,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首先从理论上探讨了广角地震信号存在的条件以 及在应用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 利用正演理论模型分析了广角地震信号的运动学特征以及噪 声对广角反射的影响. 利用物理模型对广角地震的动力学特征、波场特征及动校拉伸现象进 行了分析. 在上述基础上,对广角地震数据作了精细处理,完成了玄武岩下的地震成像.  相似文献   
98.
山东省濒临黄海和渤海,海岸线长达3000多公里,约占全国大陆海岸线的1/6。岸线曲折,岛屿众多,水域辽阔,可供增养殖用的浅海(水深15米以内)及潮间带滩涂面积近3000万亩,近海捕捞作业渔场总面积22万余平方公里,约占黄渤海总水域面积的51.4%。近年来,全省渔业经济稳步发展,水产品产量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99.
李美  王中平  卢军  谭捍东  张小涛 《地震》2018,38(1):49-60
本文利用地下电偶极子产生的电磁场模型, 尝试模拟和推算地震前地面电磁台站观测数据所需震源深度处等效电偶矩。 结果显示, 在观测频率为1 Hz, 地下平均电导率取7.0×10-4 S/m 时, 2008年汶川MS8.0地震前电磁异常高潮期, 距离震中1440 km 的高碑店台NS测向观测到1.3 mV/m的电场强度所需震源深度处等效电偶矩量级为1013A·m; 若考虑地震主破裂长度150 km, 则产生的地电流量级为108 A。 同时, 这一等效电偶源在地面产生电场的2D分布图显示出很强的方向性(或不均匀性); 信号强度和电流源方向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且电磁场值随观测距离增大而衰减迅速。 这部分地解释了地震相关电磁异常信号的方向性(或不均匀性)的观测事实; 如果观测点位于非强信号区, 即使在有效的探测范围内也可能记录不到异常信息, 这对地震监测台网仪器选址和布置提出了要求, 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0.
使用2006年10月1日至2010年5月14日9个固定台站和2009年4月4日至2010年5月14日15个临时台站记录的地震波形资料,采用尾波包络线反演方法,得到了龙滩库区地壳的三维散射系数结构,结果表明:(1)龙滩水库下方地壳中存在明显的非均匀结构.由大坝附近布柳河与红水河交汇处至三江(红水河、油拉河和牛河)交汇处的河段下方是研究区最明显的高散射系数区,高散射系数延伸深度达10 km,但在8 km以下高散射系数范围明显减小,除此之外,八茂断裂东西两端和八腊断裂周围也存在小范围的高散射系数区.(2)龙滩库区高散射系数主要分布在碳酸盐地层及与之接壤的透水性较好的砂页岩中,并且主要位于主干河流附近,河流和断层交汇处附近及与河流相交的断层附近,高散射系数分布与水的渗透密切相关.库区的水向河流两岸的渗透宽度约为10 km左右,深度不超过10 km.(3)龙滩库区地震主要集中在7~10 km深度的高散射系数区内,在水库地震中震源明显偏深,可能与库区水渗透引起的古岩溶水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