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41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105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40篇
海洋学   1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3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91.
两次不同类型暖区暴雨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年5月8-12日,华南发生了连续暴雨天气过程,为了探究回流暖区暴雨和锋前暖区暴雨的成因,加深这两类不同类型暴雨的认识,利用NCEP/,NCAR的1°×1°再分析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风廓线仪、自动站资料等,分析了回流暴雨与锋前暖区暴雨的特征及主要物理差异。得出:(1)8日暴雨发生在变性高压脊后部,未受冷空气影响,属于回流型暖区暴雨过程,10-11日暴雨发生在锋面低槽中,属于锋前型暖区暴雨。(2)两种类型暴雨不仅降水的分布、中尺度云团活动、雷达特征等存在明显的差异,而且在天气形势、水汽输送、动力机制、中尺度环境条件以及与暴雨的触发机制存在着不同点,这些差异可能是造成两类暖区暴雨降水落区及量级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2.
王紫璇  候媛  殷江滨  黄晓燕 《地理研究》2023,(10):2663-2676
外出人口回流正在成为影响国家和地区发展的重要现象,对其影响机制的解析受到广泛关注。研究在个人及家庭社会经济因素的基础上,将地区环境纳入回流动因的讨论中,通过构建包含户籍地和流入地地区环境、流动人口个体的分析框架,并运用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和交叉分类多层模型方法,揭示了不同地区环境对流动人口回流意愿的推拉机制。研究表明:户籍地和流入地地区环境是解释人口回流意愿的重要因素,且流入地的重要性略大于户籍地。但两地环境因素的具体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户籍地经济环境和基础教育的改善,以及靠近大城市的区位条件显著提升了流动人口的回流意愿。而在流入地,经济的发展、服务业的繁荣以及靠近大城市的区位条件则抑制了回流意愿,但基础教育资源的影响不显著。与低学历流动人口相比,高学历群体的回流意愿受家乡经济水平、靠近大城市的区位条件的拉动作用更为明显,受流入地产业结构及区位条件的抑制作用也更加显著。研究拓展了地理学的人口迁移研究,并为不同地区采取针对性措施,引导人口合理流动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93.
木星极光区亮斑形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卢斌  陈出新 《地球物理学报》2010,53(11):2544-2550
近年来一系列的木星照片显示,除了主极光卵和卫星足迹外,在极光卵内还有极区发射.学者基本认为这是由中磁尾的磁场活动引起的.本文建立一个具有离心力效应的木星稳态磁场模型.并以该模型给出的磁场结果为基础,利用Hill等人1979年总结的木星磁层较差自转的结果进行模拟分析.结果显示在约54Rj (Rj为木星平均半径) 至60Rj的木星磁场由于较差自转形成涡旋结构,其形状约为5Rj的圆形.由于磁力线的扭曲引发大小为数十万安培的电流注入极区电离层,与中性粒子相互作用,从而形成极光卵内的亮斑.  相似文献   
94.
回流渗透白云岩化是一类重要的白云岩化模式,其应用广泛,成岩储集性良好,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近年来,国内外对回流渗透模式白云岩的研究不断深入,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作者从回流渗透模式的研究历史出发,详细讨论了其发展和应用现状,总结了该模式下白云岩的Mg来源、水文模式和沉积岩石学特征,并着重讨论了中等盐度下的回流渗透白云岩化等新的研究和应用,指出大规模的回流渗透白云岩化作用可在中等盐度的条件下形成,其强度往往受控于海平面变化。  相似文献   
95.
使用探索性空间分析技术,对首都圈制造业空间分布及其变化的地域与行业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建立空间计量模型重点分析了中心城市的空间溢出效应对产业空间格局变化的影响。2001-2009 年,多数制造业空间集聚程度表现出不断地加强的趋势,而且分行业的发展热点区在空间上有变化和迁移的现象,总体上工业发展表现出由中心向外围扩散的趋势,临近中心城市的外围郊县区成为工业集聚与发展的热点地区。中心城市发展对区域内的空间溢出效应是推动首都圈产业空间分布变化的重要因素。北京、天津两个中心城市对外围地区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空间溢出效应,但这种影响也因产业特征与中心城市产业结构及发展阶段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北京整体的发展环境相对有利于对资本、技术、人才需求较高的科技、资本密集型产业,北京本身这类产业的发展会袭夺外围地区的生产要素,引致负面的回流效应;而天津还处于工业化后期阶段,无论是经济总量增长还是分行业的发展对外围地区的空间作用并不具有明显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6.
劳动力回流的驱动因素与就业行为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殷江滨 《地理科学进展》2015,34(9):1084-1095
全球化与经济一体化的深入促使劳动力的空间流动更为频繁,并呈现外出与回流并存的格局。作为发展中人口大国,中国的劳动力回流现象不断增多,流动“双向化”趋势日趋明显。本文从劳动力回流理论、回流动因、回流者的就业行为与影响机制入手,对国内外已有文献进行梳理分析,发现在回流理论中,主张成功/失败的经济理论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但这一分析范式开始受到社会学理论的挑战。回流决策不仅受外出者自身经济因素所驱使,而是在社会联系、地方经济政策环境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产生的。回流劳动力并不是简单的经济上的“失败者”,他们通过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积累,表现出更强的就业能力,通过自主创业等活动,促进了家庭收入的增加和家乡经济多元化。但由于制度环境及经济发展特点的差异,中国国内劳动力回流的动因与就业行为具有自身特点。最后,从回流理论、回流的空间效应及新生代农民工回流等方面对中国未来的回流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7.
华北回流强降水天气过程的中尺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守保  张迎新  郭品文 《高原气象》2009,28(5):1067-1074
使用华北地区加密自动站资料、 多普勒雷达资料和NCEP(1°×1°)再分析资料, 应用中尺度滤波方法、 诊断分析方法等, 对2003年10月华北回流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中尺度分析。结果表明: 在回流冷空气与西南暖湿气流相遇产生的辐合带中存在中尺度低压和切变; 中尺度低压和切变主要在600 hPa以下, 中尺度低压随高度向西、 向北倾斜, 东西向中尺度切变随高度向北倾斜。此次回流暴雨过程中有5个中尺度雨团活动, 其中3个中尺度雨团与中尺度低压和切变配合且随低压和切变移动, 暴雨期间多普勒雷达速度图上出现了持续2 h以上的逆风区。  相似文献   
98.
2009年晚秋河北特大暴雪多普勒雷达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石家庄新乐CINRAD/SA雷达资料、加密自动站资料和四维变分同化风场反演资料,分析了2009年11月10-12日河北地区发生的有历史记录以来的特大暴雪天气过程。结果表明,这次特大暴雪过程可分为切变线回流降雪和西风槽降雪两个阶段。切变回流降雪回波为对流性层云和积云的混合云,西风槽降雪回波为层状云且无零度层亮带,对流性降雪回波的垂直结构与盛夏暴雨回波结构类似,是产生这次极端降雪的重要原因;径向速度场分布存在"牛眼"特征、零等速度线出现"S"形、反"S"形和不连续线。当同时出现暖平流、风向辐合及风速辐合时,降雪维持;当同时出现暖平流、风向辐散及风速辐散时,降雪减弱;从地面到1.2km的边界层内存在边界层辐合线,垂直风切变的辐合抬升使垂直运动增强、降雪强度增大。  相似文献   
99.
赵坤  王凤娇 《山东气象》2012,32(3):11-14
对2011年2月26-27日滨州市的一次雨转雪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和讨论,此次过程前期主要是高空槽和切变线影响的稳定性降水,后期是低层冷空气与中高层槽前的西南暖湿气流形成回流降水。中低层两支低空急流的建立为降水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水汽通量散度、垂直速度、散度与降水时段、强度、落区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雨雪相态的转变取决于850hPa温度与地面温度。  相似文献   
100.
通过对 jfsas0 4.# # 2的预报质量统计 ,从而了解它在什么时候的预报效果较佳 ,在什么时候不够理想 ,有利于提高预报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