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3篇
  免费   114篇
  国内免费   101篇
测绘学   62篇
大气科学   59篇
地球物理   141篇
地质学   277篇
海洋学   64篇
天文学   19篇
综合类   35篇
自然地理   7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采用美国南加州地震委员会(SCEC)Steven Day博士提供的三维有限差分断层瞬态破裂动力学模型(3D-FDM),以1976年唐山MS7.8地震为例,从简化的断层双侧破裂模式出发,对该地震发震断层的动态破裂过程及近断层地表运动特征进行了仿真模拟和计算.研究区域为围绕发震断层200 km×140 km×40 km(深度)的长方形块体组成,模拟计算的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分别为200 m和0.012 s,形成的空间网格节点数为1051×701×201.在DELL小型工作站上,我们实现了对源程序的移植和并行计算.同时,通过引进计算机可视化技术,对模拟数据进行了3D/4D解释分析.另外,在对源程序修改过程中,实现了对京津唐地区三维地壳速度结构的嵌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对地震波传播以及地面运动模拟的真实性,并讨论了地震破裂的方向性对近断层地表运动的影响.最后根据初步研究结果结合京津唐地区活动断层构造特征,对唐山MS7.8级主震后随之而来的1976滦县MS7.1级余震及宁河MS6.9级余震的动态触发机制提出了新的解释.由于受主震破裂方向性作用的影响,使得主震对后续两个较大余震产生的动态应力变化的峰值在断层的走滑方向上较大,为2~3 MPa,在逆冲方向上较小,为0.1~0.2 MPa.即唐山主震的发生使得其周边的应力场有一个瞬态的应力调整,唐山主震对后续余震的发生有促发作用.  相似文献   
92.
利用川滇南部GPS站点速度资料,采用Kriging插值和有限单元中形函数(拉格朗日差值函数)求导原则,计算了川滇南部主应变速率.在此基础上,引入Kostrov地震矩率计算方法,由主应变速率求得了研究区的地震矩率,进而借助于Ward地震平均复发间隔公式计算了研究区地震(MSge;6.5)平均复发间隔.计算结果表明,川滇南部不同震级档地震复发间隔空间分布总体上与区内主要活动断裂展布基本吻合;地震复发间隔低值区主要分布在地震活动水平和滑动速率较高的安宁河——则木河——小江断裂带、丽江——小金河断裂西南段、红河断裂西北段.所得的结果与利用历史地震资料获得的结果基本一致.该方法对于历史地震资料缺乏或不完整地区和活动断层定量研究程度较低的地区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3.
孟令媛  史保平  刘杰 《地震学报》2013,35(3):351-368
2010年9月3日16时35分46秒新西兰南岛Greendale附近发生了MW7.0地震, 震源深度约10.0 km. 2011年2月21日新西兰南岛又发生了MW6.1地震, 为2010年MW7.0主震后最大的一次余震, 震源深度约5.0 km, 发震断层为Christchurch南约9 km一条近东西走向逆冲的隐伏断层, 该地震造成Christchurch城内多处建筑物严重损毁. 本文分析了2010年新西兰地震事件MW7.0主震与MW6.1余震强地面运动的特征. 新西兰MW6.1余震近场强地面运动整体高于MW7.0主震. 将主震和余震的强震观测记录分别与新一代衰减关系(NGA)进行对比, 发现余震强震观测数据整体高于其震级对应的NGA. 分别选取距离主震和余震震中最近且强震观测记录最高的两个台站(GDLC台站和HVSC台站)作为参照台站, 建立动态复合震源模型(DCSM)及有限断层随机振动模型(SFFM)进行强地面运动的模拟计算, 分析两种模型的模拟结果并对比二者的优势及局限, 以便在未来工作中更好地通过模型计算强地面运动特征, 实现区域化特征快速、 实时分析及局部重点、 细致分析相结合的目标.   相似文献   
94.
针对油田联合站的主要工艺流程、生产要求及自动化仪表的配置情况,在现有力控组态软件的基础上,探讨了一种利用GIS技术特点的组态图应用模式,结合组态软件采集的实时生产数据,结合GIS化的工艺流程,为油田各级领导提供宏观与微观的生产状态展示与分析,辅助生产决策。  相似文献   
95.
为研究不同土壤类型中有机氯农药的残留特征、降解程度和来源途径,采集了山东烟台9个不同地质单元苹果园根系土壤和剖面土壤样品,用电子捕获检测器气相色谱法测定其中的滴滴涕(DDTs)和六六六(HCHs)。结果表明,研究区所有类型根系土壤中DDTs和HCHs均未超出《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二级土壤限值(500 ng/g);土壤中DDTs的残留量及检出率均高于HCHs,DDTs检出率为100%,平均残留量为71.7ng/g,而HCHs的检出率为19.70%,平均残留量为7.9 ng/g;根系土壤中DDTs各异构体平均浓度依次为p,p’-DDT>p,p’-DDE>o,p’-DDT>p,p’-DDD,而HCHs大部分以α-HCH形式存在,部分以β-HCH、γ-HCH存在。不同类型土壤中有机氯农药残留分布特征明显不同:DDTs在棕壤土(臧家庄)中最高(145.5 ng/g),在中粗粒砂土(武宁)中最低(24.1 ng/g);而HCHs在细砂质壤土(蛇窝泊)中最高(27.9ng/g)。各剖面土壤DDTs均在<20 cm层位中残留最高。DDTs和HCHs来源解析表明:研究区土壤为好氧条件;麻砂棕壤(官道和桃村)、黏细壤土(牟平)、细砂质壤土(蛇窝泊)和棕壤土(臧家庄)近年来仍有新的DDTs输入;大部分根系土壤均未发现HCHs新来源,但麻砂棕壤(桃村)在HCHs禁用后可能仍存在林丹的使用。  相似文献   
96.
海拉尔盆地和塔木察格盆地分属于中国和蒙古国,构造上具有统一的构造背景和成盆演化过程。为了整体剖析海拉尔-塔木察格盆地构造演化过程及其对油气运聚成藏的控制作用,本文在明确成盆背景基础上,立足中部断陷带,系统研究了盆地的沉积充填结构、盆地的性质及其叠加演化过程,进而分析了不同演化阶段富油构造带的形成机制及构造演化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海塔盆地分别由铜钵庙组构成的残留盆地和由南屯组-青元岗组构成的被动裂陷盆地两种不同性质盆地叠加而成,被动裂陷盆地可进一步划分为4个演化阶段,即南一段下、中亚段构成的初始裂陷演化阶段、南一段上亚段-南二段构成的强裂陷演化阶段、大磨拐河组-伊敏组构成的断坳转化演化阶段以及青元岗组构成的坳陷演化阶段。初始裂陷阶段简单剪切走滑变形控制形成的掀斜隆起带,为下部油气系统即南一段下亚段和中亚段的有利勘探方向; 强裂陷阶段的纯剪切伸展变形控制形成的中央隆起带和中央背斜带,为中部油气系统即南一段上亚段和南二段的有利勘探方向; 断坳转化阶段伊二、三沉积晚期的纯剪切张扭变形控制断裂密集带的形成,并指示下部和中部油气系统的油气运聚成藏及富集部位; 伊二、三段末期及坳陷演化阶段的挤压反转变形主要控制了多类型反转构造带的形成,并指示上部次生油气系统即大磨拐河组的油气调整聚集成藏及富集部位。  相似文献   
97.
沙空那空盆地处于滇藏印支褶皱系南段,属于印支中央地块,沙空那空盆地已发现他曲、乌隆、廊开、哇伦等多处钾盐矿床,是亚洲重要的蒸发沉积型钾盐矿成盐盆地,本次研究的哇伦矿区便位于该盆地的中心地带。为了解决矿区勘查之初所遇到的困难,本次工作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仔细分析,提出了前人成果的使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结合已有地质、钻探资料,对矿区布格重力异常特征进行了再分析,做出了区内基底构造存在2个次级凹陷的推断,经钻孔验证,表明物探推断是正确的,进而据此圈定了2个找矿靶区,为下一步找矿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98.
近年来,深水半潜平台已成为海洋工程领域研究的热点。分别通过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不同水深和浪向条件下作业的深水半潜平台的运动以及系泊系统的受力进行全面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平台在深水作业时的运动和动力特性,以及水深和环境海况的变化对平台运动和系泊系统受力的影响规律。同时,对比完整系泊系统的情况,对一根系泊缆破断的极端状态下平台的特性开展研究,获得运动和系泊系统受力的变化规律。对比发现试验和数值的结果能较好地相互吻合,且均能满足相应的安全度要求,保证平台实际作业时的可靠性,为深水半潜平台设计中的安全极限计算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99.
安塞油田长2、长3油层组主要发育辫状河和曲流河沉积,其中河道砂体展布形态受沉积微相控制,呈NE—SW向带状展布,是主要的油气储集层。原生粒间孔和次生粒间溶蚀孔是目的层位的主要孔隙类型,孔喉结构为中小孔—中细喉型及小孔—微喉型,前者为中上等储层,后者为中等储层。储集层孔隙结构和渗透性受成岩事件的影响较大,主要包括机械压实-化学压溶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等。储层孔隙丧失的主要原因是压实、压溶作用和胶结作用,其中,石英、长石次生加大和方解石胶结是造成储层物性降低的主要原因,而包围在碎屑颗粒周围的绿泥石薄膜一方面使粒间孔减小,另一方面阻止了部分石英、长石加大及方解石的沉淀,在一定程度上保存了部分原生粒间孔隙,从而使储层物性较好。表生成岩阶段的大气降水及晚成岩阶段有机质分解形成的酸性流体,是碎屑长石和部分胶结物溶解从而形成大量次生孔隙的主要介质。安塞油田长2和长3油层组在纵向上隔夹层较发育,沉积韵律主要为正反复合韵律,导致了储层较强的非均质性,其中长3油层组较长2油层组非均质性强。  相似文献   
100.
按照震源地震波能量辐射原理,在断层面上任意一点由破裂或滑动而产生的地震波能量ES、地震矩M0及相应的视应力sigma;a都应大于零.在近期研究中发现Poldo等在震源参数反演求取断层面上临界滑动弱化距离Dc所采用的视应力约束方程出现了ldquo;视应力取值小于零rdquo;的情形,其负值被解释为对地震波辐射能无贡献的耗散能,可合并至破裂能部分。数学上的表述并未影响到反演结果,但从能量守恒观点上讲,这样的表述是不准确的.进一步讲,由此表述所求得的辐射能量ES大于由能量分配原理所得结果. 根据能量分配准则,指出出现负值视应力是不合适的,并给出了表述视应力随断层滑移过程变化的替代方法,同时提供了求解临界滑动弱化距离Dc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