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5篇
测绘学   72篇
综合类   3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2 毫秒
91.
92.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涉及地理学、测绘学、数学、计算机等多个学科,就培养角度而言,地理信息科学一方面强调地理学和测绘科学的知识学习,另一方面强调以数学素养为代表的素质教育。本文重点探讨了数学素养、核心要素和专业课程学习之间的关系,并探究实践对数学素养培养的影响。以武汉大学地理信息科学专业4届学生成绩为例,分析了数学素养及其与专业课程学习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学素养有助于地理信息科学专业课程的学习和深化。地理信息科学专业课程教学中需要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这样不但有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更加有助于对专业课程的理解和升华。同时,实践是检验和锻炼数学素养最好的方式,学生应在实际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数学素养与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93.
天津海事测绘中心积累了大量的多时相、多比例尺海事测绘资料和数据,本文设计并建立海事测绘资料数据库,开发相应数据库管理系统,用以存储、维护海事测绘数据。根据海道测量数据交换标准和中国航海图编绘规范,建立相应的专题数据库、数据字典、用户管理表和历史数据库,将各个专题数据进行规范化存储,便于海事测绘数据的管理维护。数据库的建立不仅规范了海事测绘数据,提高了海事测绘数据的可用性,而且为电子海图桌、海图在线制作发布等实际应用提供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94.
地图可视化设计常包含地图认知功能设计、信息传输功效设计、地图视觉效果设计。其中地图认知功能设计是地图集的设计中最基本且最重要的环节。在此环节中,原始数据经过数据形态分析、数据处理与转化、制图模型的建立等过程,形成制图数据以及地图集的内容体系结构。本文以《中国市售水果蔬菜农药残留水平地图集》的设计为例,展示了地图集的地图认知功能设计过程。这个过程体现了地图信息论、地图模型论和地图空间认知论的思想,蕴含了地图的思想美、科学美、技术美和功能美。  相似文献   
95.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专题地图集的信息表达方式面临着新的挑战,传统的专题地图集表现方式已经难以满足信息爆炸式的发展,信息图表逐渐成为专题地图集表达的中流砥柱.通过对已有图集中信息图表表达成果的梳理,提出了地理空间型、对比分布型、时间序列型、事务关系型4种基于专题地图集的信息图表,总结了地图集中信息图表的设计流程和应用过程;并从城市地图集、科研教学地图集、专题性地图集角度,以3本地图集为例阐述了4种信息图表在地图集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96.
大数据时代,数据要素和信息通信技术变革给综合性城市地图集的设计带来一系列新挑战,包括制图对象拓展到城市三元空间,制图内容聚焦大数据揭示的"城市性格",地图符号表达融合信息图表设计,地图阅读方式趋向"线上线下"融合等。城市地图集设计亟需适应时代特征,从科学、技术、设计、文化、媒体和产业6个维度寻求创新突破。以2020版的《深圳市地图集》为例,分析其空间、时间和属性3条设计主线,以及在内容体系、地图表达和工艺集成等方面的创新。  相似文献   
97.
构建城市地理信息共享平台标准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分析城市地理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的动因,指出标准体系的重要性,剖析其目的和意义.在此基础上,深入思考了标准体系的构建原则和构建方法,从数据、技术和管理三个维度探讨了标准体系的内容结构,并给出数字深圳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标准体系工程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98.
通过分析城市地理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的动因,指出标准体系的重要性,剖析其目的和意义。在此基础上,深入思考了标准体系的构建原则和构建方法,从数据、技术和管理三个维度探讨了标准体系的内容结构,并给出数字深圳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标准体系工程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99.
随着地理学、测绘科学与技术、信息技术等学科的发展,地理信息科学(GIS)专业核心课程体系面临修订和完善的需求。如何设计适合本专业的课程体系,以及需要参考哪些因素,是亟待讨论的问题。本文在对比分析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GIS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基础上,详细讨论了武汉大学GIS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的设计原则和实践过程,提出了影响课程体系设计的若干因素,包括学科支撑、社会需求、师资结构等,可为其他高校GIS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00.
现阶段中国投入大量资源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以15 min医疗圈为目标建设了卫生室、医保点等多种基层医疗保障设施,评价其可达性有助于设施的合理规划和优化调整。充分利用在线地图、人口热力图、路径规划服务、等时圈范围服务等泛地图资源,在基于胡弗模型的两步移动搜索法(Huff-based two-step floating catchment area method, Huff 2SFCA)的基础上,从出行能力差异、人口昼夜分布的角度进行改进,形成15 min核酸采样圈评价框架。以中国上海市为例分析15 min生活圈医疗设施可达性,结果显示: (1)研究区域内除宝山和浦东外的各行政区,15 min核酸采样圈的面积覆盖率和人口覆盖率均在90%以上,其中虹口、静安的可达性最高。(2)受通勤人群职住分离的影响,常住人口较多的地区在白天容易出现可达性过高的情况,且可达性在夜间降低,相反,产业聚集的地区夜间可达性明显升高。(3)外围的浦东、宝山等开发区呈现出可达性两极分化的特点,发展完善的居住板块可达性偏高,发展中的新产业园区可达性偏低;老城区的可达性分布相对更加均衡,且更能满足老年人群和职场人群的采样需求。分析结果反映出目前的采样点空间布局考虑了人群的出行行为,能满足大部分居民在居住地和工作地就近采样的需求。对于可达性过高和过低的区域,可根据人口分布的昼夜变化优化采样点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