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7篇
  免费   174篇
  国内免费   157篇
测绘学   76篇
大气科学   86篇
地球物理   89篇
地质学   478篇
海洋学   22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55篇
自然地理   4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841.
在野外露头观察和岩心描述的基础上,结合测井、地震和三维电法资料分析,认为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新近系和第四系共发育冲积扇、冲积平原、扇三角洲和湖泊4种沉积相类型;每一种沉积相可以进一步划分为若干沉积亚相和微相。新近纪吉迪克期,古近纪形成的湖泊开始向南部退缩,扇三角洲分布在山前地区;新近纪康村期基本继承了吉迪克期的沉积格局,扇三角洲的分布范围较吉迪克期大;新近纪库车期,构造抬升导致湖泊快速萎缩,山体隆升并遭受剥蚀,为冲积扇的形成提供物源,从山前到盆地中心依次为冲积扇、冲积平原和湖泊;第四纪,湖泊完全消失,以冲积扇沉积为主,冲积平原仅分布在西盐水沟-东盐水沟一线南部地区。  相似文献   
842.
通过分析高度误差形成机理,结合大连探空站2011年7月26日雷达高度误差报警个例,分析高度误差报警机理,总结快速分析高度误差原因及解决方法。结果表明:产生高度误差的原因主要有气压“飞点”引起的误差、距离跟踪不正确引起的误差、雷达旁瓣跟踪引起的误差、频偏引起的增益降低产生的“飞点”、天气因素引起的误差和天线水平引起的误差等。本文从经常性误差报警、偶尔性误差报警和特殊天气引起的误差报警3个方面分析高度误差原因及解决方法,以期为高空气象探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43.
中国西南山区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但随着开发规模的日益扩大,天然气井逐步转向山区这类地质环境恶劣的地区。本文以西南山区某气井为原型,在详细阐明井场区地质环境背景特征的基础上,首先对井场出现的典型地质问题——地下采空区进行定性判断和分析;之后选用F lac-2D有限差分软件,对井场加载前/后地下采空区可能造成的井场地基应力和变形特征,采用双洞和采空区这2种计算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模拟结果表明,井场加载前/后地基最大位移量为2 mm,地基局部地段出现拉应力区,但总体上地基稳定。研究结论将为后期建设中井场建筑物的优化布局及基础的选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44.
基于被动微波辐射传输方程,结合De Jeu建立的透过率与微波极化差异指数的通用关系式,以及Smiths建立的地表温度与大气总可降水量的经验关系,构建了一套基于AMSR-E影像的地表温度半经验反演模型,该模型无需借助其他辅助数据,便可从AMSR-E 6.9GHz和10.7GHz两个波段的亮度温度模拟得到地表温度变量。对2009年我国地表温度进行实例模拟和验证,结果显示,该地表温度模型的平均反演精度达到2.54℃(R2=0.79),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被动微波遥感地表温度模拟方法。  相似文献   
845.
为探讨饲料脂肪营养对封闭循环水养殖道氏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生长、脂肪代谢及相关酶基因表达的影响,作者采用单因素设计,即4个脂肪水平——12%、15%、18%、21%(以Ⅰ、Ⅱ、Ⅲ、Ⅳ组表示),共4个处理组,每处理3重复,每重复25尾鱼。试验鱼为初始体质量(333.25±20.71)g的道氏虹鳟幼鱼,试验期77 d。结果表明,与后3组相比,Ⅰ组试验鱼增质量率显著提高17.20%~33.17%,Ⅰ和Ⅱ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Ⅲ和Ⅳ组6.20%~20.56%(P0.05);脂肪合成酶类FAS活力随饲料脂肪水平升高而降低,脂肪分解酶类LPL、HL及L-CPTⅠ活力变化特征与之相反(P0.05)。其中,Ⅰ组FAS活力显著高于Ⅲ、Ⅳ组7.5%、8.7%;L-CPTⅠ活力显著低于后3组13.08%~16.35%;Ⅳ组LPL活力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前3组18.8%~44.7%(P0.05或P0.01);I组肝脏FAS的mRNA表达量比后3组显著高48.29%~55.15%(P0.05);LPL呈相反特征,Ⅳ组显著高于前3组36.72%~113.59%(P0.05或P0.01);Ⅰ组肌肉FAS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Ⅳ组66.82%(P0.05);LPL表达丰度随脂肪水平升高先下降后显著上升(P0.05)。该结果特征与肝脏中该两种酶活力变化具有同步性。研究发现,随饲料脂肪水平变化,肌肉FAS mRNA表达量变化比肝脏更明显且规律性更强,而肝脏LPL mRNA表达量变化较肌肉更明显。本试验初步确定,在封闭循环水养殖模式下,330 g左右道氏虹鳟饲料蛋白水平在45%时,脂肪水平以不超过12%为宜。  相似文献   
846.
张量CSAMT数据处理技术初步研究与示范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大深度和三维探测,标量CSAMT(controlled source audio-frequency magnetotellurics)已显力不从心,而张量CSAMT正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笔者就张量CSAMT数据处理方面提出Mohr圆分析和传统坐标旋转两种处理技术,并首次创新性地使用我国自主研发的综合电法仪开展了张量CSAMT示范应用。结果表明:Mohr圆分析和传统坐标旋转法相结合应用效果良好,可定性挖掘地下地质体的纵向和横向构造特征,主轴方位的视电阻率和阻抗相位与目标体对应良好,并且电阻率反演结果与钻孔等地质资料综合分析对建立试验区的地质地球物理模型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847.
抚仙湖不同污染来源沉积物微生物解磷能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云南抚仙湖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污染来源沉积物微生物量、碱性磷酸酶活性(APA)和微生物解磷能力的垂向分布特征和水平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抚仙湖各采样点沉积物微生物生物量与APA垂向分布趋势相似,总体上随着深度增加逐渐降低,微生物作用主要表现在表层.在空间分布上,富营养化星云湖以泄水为主的南岸隔河口微生物生物量和APA最高,其次为以农业面源污染为主的北岸梁王河口和以磷矿开发为污染来源的北岸东大河口,再次为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以自生有机污染为主的湖心和东岸老凹嘴,以自然水土流失为主的西岸尖山河口微生物生物量和APA最低.沉积物微生物生物量和APA体现了不同外源污染对抚仙湖各湖区的影响不同.抚仙湖沉积物微生物对有机磷和无机磷均有解磷能力,并且无机磷解磷能力大于有机磷.沉积物解无机磷细菌数量和APA决定了抚仙湖沉积物磷释放强度,造成了抚仙湖较高强度的内源磷污染负荷.  相似文献   
848.
滆湖水体光学性质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于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滆湖全湖15个采样点的水体光学参数及相关水质理化因子数据,分析滆湖水体周年光合有效辐射(PAR)衰减特性,以期为滆湖沉水植物生态修复提供相关水体光学资料.结果表明,滆湖水体PAR衰减系数(Kd)周年变化范围为1.32~17.42 m-1.秋季Kd相对最小,平均值为2.35 m-1,变化范围为1.32 ~3.70 m-1;夏季Kd相对最大,平均值为6.23 m-1,变化范围为3.68~17.42 m-1.春、秋、冬季,滆湖水体真光层平均深度均满足沉水植物的生长需求,而在夏季滆湖水体真光层平均深度仅为0.84m,小于全湖平均水深(1.20 m),因此夏季PAR是限制沉水植物恢复的因子之一.滆湖水体Kd与透明度(SD)在秋、冬季的关系为:Kd =2.089 +0.705/SD.叶绿素a浓度和悬浮物浓度是影响滆湖水体Kd的重要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849.
针对当前测震台网及大震现场流动监测中使用拨号链路及无线传输链路进行数据传输时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基于宽带卫星的地震数据传输方案.并以IPSTAR宽带卫星为例分析了几种地震数据传输的典型应用,对我国的流动地震监测台站建设及水库地震台网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宽带卫星的数据传输在应对中强地震现场应急流动监测及偏远地区水库地震监测方面具有适应性强,成本低廉,架设方便可靠等优点,作为现有地震监测数据传输方式的补充,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850.
滇西马厂箐斑岩型铜钼(金)矿床成岩成矿时代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滇西马厂箐铜钼(金)矿床是金沙江-哀牢山构造带与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有关的典型斑岩型矿床之一。富碱斑岩侵入体为多期、多阶段岩浆活动形成的复式岩体,已有的研究资料表明岩浆活动时限在64~29 Ma。文中提供的锆石LA ICP MS U Pb和辉钼矿Re Os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资料显示,马厂箐含矿岩体锆石U Pb年龄(封闭温度约800 ℃时)为(3793±082) Ma,代表了富碱斑岩的成岩年龄;辉钼矿的Re Os年龄(封闭温度约500 ℃)为(3472±05) Ma,代表成矿时代。该研究结果与前人确定的晚期富碱斑岩岩浆活动的时间(32 Ma)相近,也与前人获得的蚀变黑云母K Ar定年(封闭温度300 ℃)结果(351±08) Ma相近,因此可以认为成矿作用与岩体快速冷却过程中发生成矿流体大量分离和出溶有关。成岩作用与成矿作用的时间跨度大约为2 Ma。因此,金沙江-哀牢山多金属成矿带的斑岩型铜钼矿床是与富碱斑岩成岩作用近同期成矿作用的产物,成矿作用时限集中在40~35 Ma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