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80篇
大气科学   107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1篇
自然地理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4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4年   3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81.
1983年亚洲夏季风爆发过程的诊断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黄真  陶诗言 《气象学报》1992,50(2):210-217
本文利用1983年5~6月ECMRWF资料,从1983年亚洲夏季风爆发过程的诊断分析中,就印度季风和南海季风的相对独立性和互相联系性作了探讨。结果表明,印度季风区和南海季风区具有独立的季节变化中心;印度季风和南海季风在季风爆发的时间上、季风爆发的物理机制上、季风爆发过程中风、温湿场的相互关系上均有明显差异;季风爆发后两个子季风区的季风环流的演变逐步趋向同步,维持季风及季风区温湿场的物理过程也趋向一致,平均垂直运动在联系两个子季风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2.
论梅雨的年际变异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陶诗言  朱文妹  赵卫 《大气科学》1988,12(S1):13-21
  相似文献   
83.
全球的季风气候区域主要位于东半球,从东径20~160度的热带和亚热带范围内。夏季在非洲西部、印度和东亚地区,冬季从马来西亚、印尼到澳洲北部都是季风活动的地区。这些地区的季风分别称做;西非季风系统、印度季风系统、东亚季风系统和澳洲季风系统。每个季风系统是由一些环流系统(称作季风系统的成员)组成。每个季风系统的成员包括来自中纬度的系统,越赤道的气流以及热带的环流系统。在各个季风系统中,季风的开始往往是  相似文献   
84.
气象学或大气物理学,是研究地球大气圈的一门科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短短的三十多年时间里,由于电子计算机、气象卫星、激光、微波等新技术,以及各种新型雷达的相继诞生并引入气象领域,使这门科学有了突飞猛进地发展。又由于气象科学与人民生活、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休戚相关,这门科学已愈显重要,世界各国对它的关注也日益加深。  相似文献   
85.
86.
有关暴雨分析预报的一些问题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陶诗言 《大气科学》1977,1(1):64-72
近二十年来,大气科学发展很快。为了使我国广大气象工作者对大气科学各个领域的现状和近期内的发展趋势有所了介,本刊从今年第一期起开辟专栏,就大气科学中某一领域或菜一重要专题的任务、目前水平、存在问题、动向等方面作比较全面的介绍和评述,并开展讨论。希望读者踊跃撰写稿件,提出意见和要求,以不断改进工作,把专栏办得更加生动活泼。  相似文献   
87.
1979年5—8月青藏高原气象科学实验及其观测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主要科学目的 过去大量的研究工作指出,青藏高原对于我国、亚洲、甚至全球的环流和天气气候都有巨大的影响。在数值模拟试验中,如果不考虑青藏高原的影响,所得到的平均环流和天气气候特点与实际情况完全不同,加入青藏高原地形之后,则比较接近实况。但是我们还不了解青藏高原影响的具体过程和物理机理,甚至高原上许多地区没有观测资料。为此,我们在1979年5月1日到8月31日期  相似文献   
88.
陶诗言  朱福康 《气象学报》1964,34(4):387-396
通过对夏季亚洲南部100毫巴流型变化的研究,我们发现夏季我国西藏高原上空的反气旋是北半球副热带地区势力最强并稳定的大气活动中心。这个高空反气旋绕着其平均位置来回振动。在振动过程中,亚洲南部的100毫巴流型发生调整,并表现成两类基本的流型,其中第一类流型表现反气旋偏离高原,这时候在高原东西两侧(50°E和110°)各有新的反气旋建立,而在高原上则是低气压区;第二类流型表现在反气旋重新返回高原上空。在这两类流型转变期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在中国大陆上出现一次进退过程,而且每年我国长江流域梅雨期的结束也与上述第一类流型的建立有联系。其次,我们对中国大陆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进退过程与100毫巴流型变化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两者关系甚密切。当100毫巴第一类流型出现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进西伸。而在第二类流型出现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向东南撤退。根据这些关系并结合我国预报员有关副热带高压进退的预报经验,我们提出有关副热带高压进退预报的几个依据。  相似文献   
89.
Palmer干旱指数在华北干旱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39,自引:2,他引:39  
卫捷  陶诗言  张庆云 《地理学报》2003,58(Z1):91-99
利用中国气象局整编的1951年1月~2000年10月中国160站气温、降水月平均资料,计算了1951年1月~2000年10月我国160站修正的Palmer drought severity index(PDSI).PDSI指数对我国的干旱和洪涝过程都有很好的指示意义.华北地区干旱持续性非常强,持续时间一般都在两年以上.华北地区干旱不但年际变化大,年代际变化也显著,近50年来华北干旱主要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且干旱强度有所增加.夏季伴随干旱过程常常出现高温酷暑天气.  相似文献   
90.
近20年华北地区干旱期大气环流异常特征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NCAR/NCEP再分析资料和中国气象局整编的中国160站气温、降水月平均资料, 计算并分析了1951年1月-2000年10月中国华北地区Palmer drought severity index (PDSI)。研究表明:近50年来华北干旱有显著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 华北出现了持续性严重干旱现象; 另外, 华北地区干旱持续时间一般都在两年以上。华北夏季典型干旱年的前期 (冬季和春季) 及同期环流特征是:北半球中高纬度500hPa高度距平场出现EU型遥相关分布, 华北地区长期处于大陆暖高压控制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