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9篇
  免费   123篇
  国内免费   114篇
测绘学   47篇
大气科学   225篇
地球物理   151篇
地质学   475篇
海洋学   37篇
天文学   61篇
综合类   30篇
自然地理   26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34篇
  1983年   35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14篇
  1978年   7篇
  1974年   16篇
  1964年   7篇
  1959年   13篇
  1958年   15篇
  1957年   19篇
  1956年   2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任何一种具体作物生长季的长度基本上是固定的,由于春秋季霜冻的发生,足够低的温度会使作物致死。因为作物的抵抗力不同,常常把春季最低温度0℃终日和秋季最低温度0℃初日的平均日期,作为霜冻发生的适当标准,进而确定无霜期的长度。汤姆和肖(1958)指出,霜期序列是随机正态分布的。因此,平均数和标准差是有效的统计参数。用这些参数,就可以估算春季终霜和秋季初霜,在给定日期前后发生的概率。汤姆和肖还证明了春季终霜期和秋季初霜期相互独立。因而,也能够估算出生长季,具体  相似文献   
82.
太空时代正式开始于1957年10月4日,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旅伴1号”是在那天由苏联射人轨道的。它是一个直径23英寸(58厘米)、重185磅(84千克)的球体,是用经过改装的洲际弹道  相似文献   
83.
矿产资源局(BMR)的地质学家们在最初获得陆地卫星影象之后即开始尝试在野外地质研究中将它作为航摄片的辅助手段使用。用传统航片解译方法来解译陆地卫星影象,其效果取决于影象质量和研究对象的特征。BMR野外研究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地质问题,并表现为各种各样的地貌环境特征,诸如巴布亚新几内亚和伊里安查亚的森林,澳大利亚内陆的沙漠以及南极冰盖。  相似文献   
84.
在地球物理文献中对三维电磁问题讨论过有限的几种数值解。这些数值解是利用积分方程,有限元法或有限差分技术获得的。莱尼斯和乔尼斯(Lines和Jones,1973)以及雷戴等人(Reddy等,1977)分别应用有限差分和有限元技术提出了关于三维大地电磁  相似文献   
85.
昆士兰州西北部的艾萨山镇硫化物矿床,产在已变质成低级绿片岩相的,并在热液活动影响下发生不同程度蚀变的粉砂岩—页岩层序中。形成铅—锌—银矿体的方铅矿和闪锌矿以及细粒黄铁矿,与这些沉积物成互层;而黄铜矿矿化看来已迭加于其上。在最大的矿体-1100矿体中,有一个高品位的块状黄铜矿核,产在黄铁矿矿化强烈的同一层位上;这个核随着黄铁矿的富集而缩小。钴矿物与黄铜矿矿石密切伴生,并表现出与上述情况相同的关系。黄铜矿与黄铁矿的硫同位素值的变化范围相同,表明硫的来源是共同的。黄铁矿层中硫的丰度,并不随着铜品位的增长而增加。这些因素证实组成黄铜矿和富钴硫化物所必需的硫,来自先存地层层序的观点。硫的这种来源,控制了铜、二氧化硅和钴从矿化溶液中的沉积,并为解释铜与铅—锌—银矿石的空间关系提供了联系。  相似文献   
86.
介绍了花菇形成的气象条件以及提高花菇率的一些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87.
引言在地震前兆观测中 ,正确地认识和排除观测资料中的各种干扰是准确捕捉地震异常信息的前题。红山地震台地倾斜观测资料中较为明显的干扰有风扰 (通过风压使山体产生形变和洞室内气流变化对观测仪器产生的干扰 )、人员进入观测洞室产生的干扰 (由于体重负荷、气流扰动、洞温变化等产生的干扰 )等。我们还发现架设在同一山洞的 SQ- 70型水平摆地倾斜仪和FSQ型长水管地倾斜仪均记录到一种特殊干扰 ,此干扰在两台仪器上表现出时间同步、形态相似 ,且幅度大、持续时间长 ,严重地破坏了正常的固体潮汐形态变化 ,使观测资料的内精度降低 ,给地…  相似文献   
88.
论硅酸盐晶体结构中配位多面体的功能性替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硅酸盐的比较晶体化学研究表明,在某些含钛(锆)的硅酸盐的晶体结构中,有Ti—O(Zr-O)八面体和四方单锥对Si-O四面体的功能性替代现象存在.因此它们可以称为钛硅酸盐和锆硅酸盐.比较方石英与钙钛矿、长石与石榴石的晶体结构,情况类似,也表明存在四面体SiO4(AlO4)被八面体SiO6(AlO6)功能性替代的现象.作为一个新概念,提出了配位多面体功能性替代以利对比有关的晶体结构.  相似文献   
89.
冲沟侵蚀是中国西部山区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小流域研究表明,黄河和长江中的泥沙主要是冲沟侵蚀引起的。目前,长江上游80%的冲沟因被幼林草植被覆盖而处于非活跃期。到底这些冲沟系统是什么时候形成的?未来的暴雨和径流是否会激活这些冲沟系统?土地利用与景观结构对冲沟系统的发生、演变有何关系?基于这些问题,近几年来在中科院山地环境学“百人计划”和“国外引进杰出人才”项目及德国洪堡基金的资助下,中德科学工作者进行了合作研究。本文介绍了长江上游地区土地利用变化与冲沟发生、演变的部分研究成果。我们在西昌安宁河干暖河谷选择了两个冲沟系统一个位于西溪乡长山岭,一个位于大青梁子。为了定量评价土地利用对冲沟发育的影响,我们对研究小流域的航片、土壤剖面、泥沙堆积与土地利用历史等进行了详尽的综合对比分析。同时,对两个冲沟系统的大小和土壤流失的体积进行了详细的野外调查、测定和计算。据此,获得了研究流域的冲沟侵蚀速率。研究结果表明,长江上游数百年的持续景观演变,尤其是20世纪中期人为强烈的不合理农业垦殖和利用土地,造成了四川西南部大量冲沟系统的形成和发展,研究流域的冲沟侵蚀速率高达375t/hm2*a-1。采取成功的水土保持措施以控制冲沟侵蚀,对中国西南山地退化环境的生态修复具有重大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0.
从宽角地震数据得出的特提斯喜马拉雅南部的速度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作为INDEPTH计划的第一阶段,完成了一条跨过特提斯喜马拉雅南缘的深地震共中点(CMP)剖面,它绘制出俯冲到喜马拉雅之下的印度大陆地壳的顶部(主喜马拉雅道冲或MHT)和底部(莫霍层)轮廓。我们用移动式地震仪记录了CMP剖面的爆炸,偏移距最大达155km。短偏移距数据证实了CMP剖面的数据,而我们的大偏移距数据则以强反射带为主。我们将这一反射带的强的初始相位解释为藏南滑脱系(STD),而其最后一个相位则为MHT的反映。我们用CMP剖面的初动数据去详细地模拟最上部2km的结构。亚东裂谷系中年青的伸展盆地的深度约束在2km,给出了裂谷东侧的断距为4.6km,在特提斯喜马拉雅内的正断层,E-W向伸展1.5%。宽角数据用于建立地表到MHT的地震波速度模型。STD反射体北倾13°,从约6km深(在CMP剖面南端之下)到22km深,然后变平,倾角减至5°。这样,我们的观测提出STD是一个深的基底断裂,对MHT,我们观测到倾角为75°,NNE倾,从高喜马拉雅山脊下的-20km海拔到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南约70km处的-36km海拔(地表下40km)。我们提出印度地壳可能俯冲到缝合带地表之下,却不可能是整体俯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