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21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39篇
地质学   52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8 毫秒
81.
深层含水层储热是一种利用深度>500 m的深层含水层作为储热介质的储热技术,储热对象通常为50~150 ℃的热水。它通过地下水井从深层含水层中抽取和灌入地下水,实现热能储存和回收。深层含水层储热技术是弥补能源供需时空分布的不平衡,综合利用多种可再生能源,实现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是国内外研究的前沿和热点。文中首先阐述了深层含水层储热系统在世界范围内的历史发展,归纳储热系统的热工性能,在总结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分析影响其热回收效率的关键参数,并对各个参数对热回收效率的敏感性做了综述。在此基础上,本文还讨论了限制深层含水层储热系统发展的技术瓶颈,并针对系统的经济效益和市场潜力做了预测和展望。  相似文献   
82.
霁旸  陈峪 《气象知识》2013,(6):50-53
“北京风光,千里朦陇,万里尘飘,望三环内外,浓雾莽莽,鸟巢上下,阴霾滔滔!……”  相似文献   
83.
云南楚雄盆地位于扬子地台西南边缘 ,是一个受到后期强烈改造的残留盆地。该盆地自晚三叠世形成起到老第三纪之前 ,其热流值随时间衰减 ,为一“冷盆” ;从老第三纪开始 ,盆地受喜山运动影响 ,发生广泛的褶皱、推覆和隆升 ,并伴有碱性岩浆侵入 ,盆地热流值升高 ,变为“热盆”。我们对楚雄盆地上三叠统到下第三系样品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和包裹体均一温度的研究表明 ,老第三纪时当地存在盆地规模的热流体运动体系。研究样品采自楚雄盆地的 6条综合剖面 ,即西部的祥云剖面、北部的攀枝花剖面、东部的一平浪剖面、南部的新平剖面以及中部的洒芷剖面…  相似文献   
84.
闽台地区最大震源深度与地表热流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岩石圈热状态是制约岩石圈深部物质的力学强度及其流变学特征的一个重要因素。Brace等(1970)研究了圣安德烈斯断裂带震源深度分布后,将该断裂带内最大震源深度小于12~15km归因于较高的热流值。由此提出这样的假设:震源区较低的温度是地震活动发生的基本条件。Molnar等(1979)在研究了板块俯冲带中最大震源深度分布后,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通常,地震只能发生在岩石圈内的脆性部分,因此,最大震源深度与岩石圈内脆-韧性过渡层的深度和区域地表热流之间可能存在相关关系(Eaton,1982)。大量板内  相似文献   
85.
三江地区温度场模拟再现了该区趋于稳定的深部热状态和地表热响应特征.对断层作两种处理:一是作为定热源,模拟断层运动产生的摩擦热,断层的产热率为 q=;二是作为热通道处理,模拟构造运动时期断层中有热液(如岩浆)存在的情况.在三江地区温度场有限元法模拟基础上,进行热应力有限元法模拟计算,获得了区内热应力大小(几兆帕至几十兆帕)和应力分布,对解释和预测本区地震提供了新的启示,温度和热岩石圈厚度变化大的地区出现较大的张应力和剪应力,应力集中在温度突变带.剪切带为温度梯级带,岩石圈厚度变化大,深部热流高,热应力集中,这就是本区地震、温泉多沿断裂带分布的原因.   相似文献   
86.
中国东南地区实测热流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系统地分析了中国东南地区现有的125个实测热流值.全区热流值的变化范围为35.6-209mW/m2,平均值为67.9±24.1mW/m2.这些热流值中,高质量A类和中等质量B类的数据占总数的72%.热流值在区域上的分布呈现“二低一高”的格局:研究区西北和东南沿海一带为低热流区(除热异常区外),中部和南部为高热流区.  相似文献   
87.
中国大陆地区大地热流数据汇编(第二版)   总被引:55,自引:3,他引:5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汪集蜴  黄少鹏 《地震地质》1990,12(4):351-366
近两年来,随着各项重大地学研究课题及全国地学大断面(GGT)项目的开展,我国大地热流数据有了大幅度增加。本文将截至1989年6月底公开发表或即将刊印的366个热流数据分类汇编成“中国大陆地区大地热流数据汇编(第二版)”,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大陆地区热流值变化范围为20—140mWm-2,平均值为66mWm  相似文献   
88.
渤海地温场特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渤海位于华北断块区的东部,是华北古生代地台之上发育起来的中、新代断陷盆地,是陆上埕宁隆起和辽河、黄骅及济阳三大拗陷的自然延伸地带。渤海海域的地热特点,一直为人们所关注。在研究渤海的形成和演化时,有人对渤中凹陷的地热状况作了推论;有人根据少量的地热资料认为渤海及其邻近地区是一个高热流异常区。我们根据渤海海域的地温数据,和近年对华北平原地温场的研究结果进行对比,着重对本区地壳浅部的地热状况进行分析和讨论,提出一些初步的看法。  相似文献   
89.
近年来我国地热学的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汪集肠 《地球物理学报》1997,40(Z1):249-256
简要回顾了近年来我国地热研究的现状及取得的重要进展,包括大地热流、岩石层热状态、地壳-上地慢热结构、地热与气候变化、灾害环境以及矿山地热、油田地热、地热资源等;并从固体地球科学发展动向及国民经济需求两个方面,展望我国理论地热学和应用地热学研究的今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0.
中国大陆主要地质构造单元岩石圈地热特征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中国大陆的800余个大地热流值数据,作者研究了中国大陆主要地质构造单元的地热特征。中国大陆热流的空间分布以及其他岩石圈热状态参数均表现出明显的横向变化;这些特征源于太平洋板块俯冲和印度-亚洲碰撞导致的新生代构造热活动。中国大陆各构造单元的地壳生热率亦表现出横向非均匀性,这意味着各构造单元的地壳平均成分存在显著的横向变化。研究表明,各主要构造单元的地壳力学强度和地震活动性均受其地热特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