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44篇
大气科学   137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Based on TBB data from Meteorological Institute Research of Japan, study is carried out of the features of seasonal transition of Asian-Australian monsoons and Asian summer monsoon establishment,indicating that the transition begins as early as in April, followed by abrupt change in May-June; the Asian summer monsoon situation is fully established in June. The winter convective center in Sumatra moved steadily northwestward across the "land bridge" of the maritime continent and the Indo-China Peninsula as time goes from winter to summer, thus giving rise to the change in large scale circulations that is responsible for the summer monsoon establishment over SE Asia and India; the South China Sea to the western Pacific summer monsoon onset bears a close relation to the active convection in the Indo China Peninsula and steady eastward retreat of the subtropical TBB high-value band,corresponding to the western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相似文献   
82.
东亚季风区的季风类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地面流场正、斜压分量的冬夏季节转换的特征 ,对东亚至西太平洋季风区季风的性质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这一地区的季风可分为 3种类型 :南海、华南沿海和低纬西太平洋主要为斜压流型季风区 ;华北北部、东北地区沿海主要为正压流型季风区 ;我国东部沿海和长江流域以及 2 7°N附近的西太平洋地区为正斜压流型共同形成的混合型季风区。  相似文献   
83.
南海夏季风爆发机制的数值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3个数值实验和对1998年及1996年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对比分析以及多年资料统计研究发现,南海夏季风何时爆发与南海局部地区的海温高低和南海经度上南北海温差异的大小关系不密切,主要决定于南海及其周围大范围地区的环流形势。南海季风爆发前10天内,其环流特征是低层850hPa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经菲律宾西伸控制南海,南亚至东南亚为宽广的低槽区所控制,高空200hPa上,南亚高压位于阿拉伯海至南海一带,中心位于孟加拉湾东侧和中南半岛西侧的低纬地区,广大北方为西风气流所控制。  相似文献   
84.
1998年夏季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低频降水分布和传播特征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徐国强  朱乾根 《高原气象》2000,19(4):476-486
使用1998年美国NCEP再分析的逐日资料,研究了1998年夏季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低频降水的分布和传播特征,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的低频降水量和时间变化方差对总降水量及其变化方差均具有重要贡献,因此研究高原地区低频降水的分布、发生、发展及其传播特征具有重要意义,高原东侧的低频降水主要由东向西传播,而南侧主要由南向北传播,但很少直接进入高原。高原中南部和东南部可能是高原地区的频降水的发生源  相似文献   
85.
用 8 5 0 h Pau场分解为正、斜分量的方法研究了前期北太平洋中纬 ( 42 .5~5 2 .5°N,1 70°E~ 1 70°W)海温关键区海温异常对其后期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影响的可能途径。结果表明 ,前期海温关键区海温首先对其同期 85 0 h Pau场斜压波列施加影响 ,该斜压波列又对其后期斜压波列施加影响 ,最后此斜压波列影响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异常。  相似文献   
86.
研究表明,准45d、准23d和准14d等3类低和水的频率愈低,低和水愈趋向于从高原东侧和南侧向高原传播,反之,频率愈高,低频降水愈趋向于由高原向高原东侧和南侧传播。低频降水的传播路径倾向于与其上空150hPa低辐散带的传播中径相一致,但强度则不完全一致。高原中南就低频降水强度远大于高原北部,且与其周围平原和海洋地区的低频降水具有相对独立性。  相似文献   
87.
北半球春季中高纬地区大气臭氧总量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正(负)异常时,与其相应对的流层平均温度、位势高度场均为负(正)异常,平流层异常情况相反,北大西洋地区大气臭氧年际异常与其他地区正好相反,这是区别大气臭氧与其他温室气体影响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88.
利用NCEP/NCAR 1998年再分析资料和SS T资料, 研究了1998年南海季风爆发的特征及其机制。结果显示, 南海及其附近地区夏季风爆发分为3个阶段, 并具有不同的特征, 在南海季风爆发前, 南海海温已提前突然增温达极高值, 感热通量梯度在海陆之间的转换可能是引起东亚副热带季风和南海季风爆发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89.
90.
计算了1951—1990年冬半年逐月以及冬季的PNA、WA、WP、EA、EU型的遥相关强度指数。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它们的气候变化特征以及这5个遥相关型强度指数与厄尔尼诺的关系。指出,厄尔尼诺发展的盛期(冬季),以北半球西太平洋型(WP)明显偏弱为主要特征,其次才是太平洋北美型(PNA)偏强。1991年发生的一次厄尔尼诺,在盛期是弱PNA型,弱WP型。此外,还研究了遥相关强度指数用于天气预报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