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3篇
  免费   286篇
  国内免费   329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26篇
地球物理   101篇
地质学   1379篇
海洋学   15篇
综合类   59篇
自然地理   9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81.
塔里木盆地北部构造样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严俊君  黄太柱 《地球科学》1995,20(3):264-270
塔里木盆地北部发育5种典型的构造样式;基底卷入型压性逆冲构造组成、盖层滑脱型逆冲-褶皱构造组合、隐刺穿刺底檗同幅度褶皱构造组合及张性正断层组合,无论是构造变形时间还是组合分布,在塔北均呈现规律变化,其变形特征及发布受如下3个地质因素控制:(1)区域挤压作用;(2)岩性条件的差异:(2)先期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82.
塔里木盆地北部油气运移二维二相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范土芝  刘鹏生 《地球科学》1995,20(3):322-327
油气运移和聚集过程实际上是油(气)水饱和度知疏导层的变化过程,盆地中油(气)二相流动问题的研究就是对这一过程的定量描述,本项研究是在前人工作基础上,考察压实作用造成骨架变形来推导新的二维二相流动方程,它容描述异常压力演化与二相流动于一式,在模拟方法上采用有限分析的数值方法,这应用于新疆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区,展示了该区异常压力、含水饱和度弥散状扩散效应以及流速场在地质历史时期动态模拟演化特征;指出了该  相似文献   
83.
伊利石“开形指数”的地质意义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王诗佾 《沉积学报》1987,5(1):58-68
本文研究的地区为新疆塔里木盆地西南部喀什坳陷和西南坳陷。粘土样品采自地面露头的晚白垩世至早第三纪海相沉积岩中。本文试图用伊利石(001)衍射峰形态变化来探讨该地质时代古地理环境及油气地质问题。运用“开形指数(Ns)”对伊利石(001)衍射峰开放度的研究,认为伊利石开形指数值的变化说明了该地区晚白垩世至早第三纪气候向干旱方向发展,并指示了海盆地的边界线和反映出海进、海退的变化情况及成岩作用程度和有机质的变质程度。  相似文献   
84.
岩溶成因碳酸盐岩油气储层的展布预测,是全球石油地质家一直在探索的热点问题之一。下古生界岩溶型碳酸盐岩储层是盆地内极有潜力赋存大油气田的储集体。本文以岩溶类型研究为基础、以海平面波动史构建为切入点、以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为例,开展了海平面波动中的岩溶响应研究。分析表明,塔里木盆地早古生代海平面下降期均发育了准同生岩溶。准同生岩溶为埋藏岩溶和风华壳岩溶提供了良好的溶蚀介质输导孔隙。地球物理资料显示,塔北下奥陶统的两期风化壳岩溶叠加于先期的准同生岩溶作用之上。海平面波动史的重建及岩溶格架分析表明,塔里木地区早古生代海平面波动与岩溶发育呈现良好的耦合关系。海平面变化是控制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岩溶储层发育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85.
干酪根产烃率是盆地模拟计算油气资源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参数,以往采用岩石样品热模拟建立产烃率图解的方法对于高过成熟烃源岩有一定的局限.根据元素守恒相关理论,建立了一种通过H/C原子比变化来估算烃源岩产烃率的方法,作为热模拟实验方法的补充.与模拟实验相比,该方法简单易行,结果较为可靠.将这一方法应用到塔里木盆地台盆区寒武系烃源岩,估算了这套烃源岩的晚期生气潜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相似文献   
86.
塔里木盆地于奇地区三叠纪孢粉组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新疆塔里木盆地于奇地区钻孔中三叠纪泥岩孢粉的研究,以优势属建立了3个孢粉组合。下部Limatulasporites-Lundbladispora-Taeniaesporites组合产于柯吐尔组,蕨类植物孢子占优势成分,以具纹饰的三缝孢子及腔状三缝孢子为主,裸子植物花粉以具肋双气囊花粉为主,地质时代为早三叠世;中部Punctatisporites-Aratrisporites组合产于阿克库勒组,蕨类植物孢子以光面圆形三缝孢子和单缝孢类为优势成分,裸子植物花粉以无肋双气囊花粉为主,地质时代为中三叠世;上部Dictyophyllidites-Cyclogranisporites-Alisporites组合产于哈拉哈塘组,蕨类植物孢子常见光面三角形三缝孢子和具纹饰的三缝孢子,裸子植物花粉以无肋双气囊花粉为主,地质时代为晚三叠世。  相似文献   
87.
塔里木盆地满西地区海相油气成藏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满西地区是塔里木盆地海相油气藏的主要富集区之一,侧向运移是该区油气成藏的一个重要特征。该区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主要受控干古隆起背景、东河砂岩优质输导层的展布以及中一新生代(尤其是晚喜马拉雅期)构造变动等三大因素。古隆起背景的存在是该区油气藏形成和富集的关键。研究表明,哈得逊古隆起及其斜坡上倾部位是满西地区油气聚集成藏的最有利地区,石炭系东河砂岩是油气富集的主要层位,东河砂岩地层圈闭和地层一构造复合型圈闭是油气藏形成的主要类型。认为满西地区大中型油气田的勘探应以哈得逊古隆起及其西斜坡为重点。  相似文献   
88.
塔里木盆地西部碳酸盐岩成岩演化与储层形成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琪  陈国俊 《新疆地质》2002,20(1):23-28
塔里木盆地西部碳酸盐岩的地质演化,主要经历了大气淡水成岩环境,海水成岩环境和埋藏成岩环境的改造,形成丰富的储人间类型和4种典型的孔隙结构特征,即溶孔-晶间孔复合型,粒间孔-粒间溶孔型,缝合线-微裂缝型和致密微孔型,大气淡水淋滤溶解作用和各种类型白云岩化作用有利于优质储层的形成,而胶结作用及压实,压溶作用则阻碍了储集空间的形成,奥陶系微晶灰岩和生屑灰岩由于主要经历了海水成岩-埋藏成岩环境的改造,胶结和压实作用特征明显,未能形成有效储集空间,整体属Ⅳ类差储集层,石炭系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具有分区性,麦盖提斜坡区的储层物性明显优于巴楚隆起区,这与斜坡区碳酸盐岩遭后期大气淡水淋溶改造有关,古近系卡拉尔组碳酸盐岩经去膏化作用和大气淡水淋溶作用的复合改造,储层整体面貌呈Ⅲ-Ⅰ类的优良储层。  相似文献   
89.
塔河油田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储层对比及储层剖面模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鲁新便  吴铭东  王静 《新疆地质》2002,20(3):196-200
塔河油田奥陶系储层为岩溶缝洞型的碳酸盐岩储层,缝洞储层的形成与古岩溶作用密切相关,风化壳期岩溶作用对储集空间的发育程度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不同的储集空间类型受控于不同的岩溶古地貌单元。裂缝性储层主要分布于风化壳型岩溶不发育地区,或褶皱和断裂构造较发育的变化强烈部位;裂缝-孔洞型储层的分布与古岩溶发育带和岩溶斜坡地区密切相关;裂缝-溶洞型储层其分布与裂缝及古岩溶发育带密切相关,常常是在古岩溶高地边缘或部分岩溶斜坡区,多位于多组构造线的交汇处及褶皱的轴部等。为进一步探讨研究区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的空间展布规律,根据暴露区淡水岩溶作用发育特点,依据碳酸盐岩储层的波阻抗响应特征、测井曲线、测试成果及开发动态资料,在恢复古岩溶地貌的基础上,对塔河油田(6区)的岩溶值得层进行了划分与对比。研究结果显示高产井多位于古岩溶地貌相对较高部位,而产量较少或没有出油气的井,则位于岩溶地貌相对较低部位。表明早期的古地貌形态对奥陶系碳酸盐岩溶蚀孔洞的发育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岩溶储层的垂向发育和分布主要受碳酸盐岩古岩溶风化壳垂向分带性的影响,纵向上由风化壳顶面向下储层发育逐渐变差。以奥陶系古风化壳顶面为界,向下每60m为单位,对深度0-60m、60-120m、120-180m、180-240m岩溶储层的纵横向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相应的储层剖面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90.
塔里木盆地西南地区经历了数十年的油气勘探,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通过工作对盆地的基本地质问题有所认识,但油气勘探尚未获得实质性突破.难点主要是山前冲断带资料差,斜坡带圈闭识别难度大,基础研究较为薄弱,成为制约油气勘探最重要的因素.从该区地质条件与邻区对比分析,认为具有较好的油气勘探前景,山前冲断带和斜坡带具备富集油气的基本条件,是油气勘探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