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6篇
测绘学   4篇
地球物理   60篇
地质学   33篇
海洋学   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51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基于连续介质力学理论,提出了直接利用GPS测量资料建立地壳运动与形变模型的方法。把整个中国大陆视为由无穷多个微元集合而成的连续介质体,并假定每一个微元体的转动矢量服从统一的、连续的泰勒级数分布,由此引进一组待定参数,称之为地壳运动与形变参数。利用全国网1994年和1996年的两期GPS观测数据,组成矛盾方程组,应用阻尼最小二乘方法,经迭代解算,得到所需要的地壳运动与形变参数。依据这些参数模拟地壳水平速度场及应变场,并将GPS结果与地质、地球物理的研究成果作了对比分析,这些结果基本上一致,能相互印证。最后初步探讨了周边板块对中国大陆的作用。  相似文献   
82.
为满足城市不断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本文分析了徐州市拟建水源地——张集水源地水文地质条件,建立了与研究区裂隙岩溶含水层相适应的三维数学模型,并用等参有限元方法求解。考虑到大气降水的多寡及其分配状况是影响地下水资源评价的最终决定因素,而且具有随机分布性质,建立了研究区大气降水的时间序列——马尔可夫模型,其精度高于单一的时间序列模型,与有限元方法结合并用于评价该区的地下水资源,得出水源地地下水允许开采量为16.71×10~4m~3/d。结论对水源地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方案的确定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对中国其他类似地区地下水资源正确评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3.
蕴震系统前兆场的浑沌吸引子及其分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子林  周硕愚 《地震学报》1993,15(4):463-469
简述了蕴震系统前兆场时空演化的浑沌吸引子及其前兆时空分布的分维,并发展了由单个时间序列重建复杂系统动力学的计算方法.探讨了前兆分布在大震前的降维现象.文章着重给出了对由大区域构造网络组成的蕴震系统中多台或多手段组成的多个时间序列数据组建复杂系统动力学的时空综合方法.它对系统的自组织行为给出了更全面、更准确的描述,剔除了单台或单手段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实际计算了京-津-唐地区前兆场演化的浑沌吸引子和前兆时空分布的分维及其在大震前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84.
85.
86.
山东临淄地区喀斯特—裂隙水资源的管理模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朱学愚  朱国荣 《地理学报》1994,49(3):247-257
将有限元法和线性规划相结合,建立临淄地区的喀斯特—裂隙地下水管理模型,如何根据短时期的优化管理结果进行长时期地下水资源管理和地下水水头预报,如何确定水力约束条件,对严重超采山丘区喀斯特—裂隙水,当开采量缩减到优化开采量时产生的水文地质现象进行了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87.
根据观测值的数学物理特性,采用前兆观测系统的“动态灰箱”分析方法,对川西、滇西部份前兆资料的监测能力与预测能力进行了定量的分析,并对单台的预报地震能力与若干台站综合预报地震能力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88.
承压含水层中地下水向井群非稳定流动的边界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学愚  谢春红 《地质学报》1989,63(3):265-272
  相似文献   
89.
横贯亚洲巨型构造带的基本特征和成矿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炳蔚  陈廷愚 《岩石学报》2007,23(5):865-876
本文将位于西伯利亚地台与中朝、塔里木地台之间的广大地区称为横贯亚洲巨型构造带(The Trans-Asian Tectonic Mega-Belt:TATMB)。按其发育历史和构造位置,横贯亚洲巨型构造带可大体分为:(1)阿尔泰-萨彦-蒙古-鄂霍茨克构造带、(2)巴尔喀什-兴安构造带和(3)乌拉尔-南天山构造带等三个大的构造带。阿尔泰-萨彦-蒙古-鄂霍茨克构造带以中央蒙古构造线为南界,以叶尼塞-穆亚断裂、贝加尔断裂及斯塔诺夫南缘断裂为北界,与西伯利亚地台毗邻。巴尔喀什-兴安构造带位于中央蒙古构造线以南;其南界的西段为尼古拉耶夫线及南天山北缘断裂,东段以中-朝地台北缘逆冲断层与中-朝地台直接相连。这一构造带又可分为南、北两大亚带,即巴尔喀什-准噶尔-北、中天山-内蒙-锡林浩特亚带和斋桑-额尔齐斯-南蒙古-大兴安岭亚带。乌拉尔-南天山构造带从中国新疆境内西延经中亚地区直达乌拉尔。夹持该巨型构造带的南、北两大陆块,都发育有太古宙和古元古代的结晶基底和中元古代开始的沉积盖层,并在中元古代早期陆块的边缘都出现过裂解事件。然而位于这两大陆块之间的横贯亚洲巨型构造带地区却未见有中—新元古代的沉积盖层直接不整合覆盖在古老的结晶地块之上,也未见有地壳裂解的直接证据。在一些地区寒武纪地层与新元古代晚期地层是连续的。古生代时,该区以发育各类成分的海底喷发火山岩系为特征,其中包括被动陆缘火山岩、岛弧火山岩和洋壳上的喷发物等。整个构造带大致表现为西伯利亚地台和中朝、塔里木地台南、北两大陆块的相向运动和相向增生过程。其发育时间大致始于新元古代,主要为古生代,止于中生代。从晚三叠世开始,该带进入西太平洋边缘活动阶段。从区域成矿作用的角度来看,该区可分出相应的构造-成矿单元:(1)阿尔泰-萨彦-蒙古-鄂霍茨克构造-成矿带,包括1)阿尔泰-萨彦带和2)蒙古-鄂霍茨克带;(2)巴尔喀什-兴安构造-成矿带,包括1)斋桑-额尔齐斯-南蒙古-大兴安岭带和2)巴尔喀什-准噶尔-北、中天山-内蒙-锡林浩特带;(3)南天山构造-成矿带。主要矿种有金、铀、银、铜、钼、铅锌、钨、锡、稀有金属、铁、镍、云母、宝石、萤石、石墨、菱镁矿和沸石等。区内的成矿作用主要与古生代的岩浆作用和热液活动有关;但在蒙古-鄂霍茨克带主要发生在中生代。  相似文献   
90.
1984年10月31日至11月7日在印度海得拉巴(Hyderabad)召开了国际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的地区性会议。到会代表300余人,五大洲均有国家参加,除印度外,以中、美、日、苏的代表为多。会议由IASPEI局主持,主席Ziro Suzuki(铃木,日本),第一副主席Stephan Muller(瑞士),第二副主席A.V.Nikolaev(苏联),秘书长R.D.Ada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