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93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58篇
地球物理   27篇
地质学   14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3篇
  197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81.
根据Aura卫星微波临边探测(MLS)2.2,3.3版水汽和臭氧廓线,采用线性内插方法,将夏季在青藏高原(西藏的那曲和拉萨)及其周边地区(云南腾冲)通过冷冻霜点仪(CFH)和电化学反应池型(ECC)探空仪分别测得的水汽和臭氧数据插值到与卫星产品规定的气压高度进行比较分析,以检验MLS水汽和臭氧廓线产品.结果表明:MLS 2.2和3.3版水汽相对误差在100 h Pa的对流层顶附近分别为(9.8±46.0)%(n=18),(23.0±45.8)%(n=17);在小于并包含82.5h Pa在内的下平流层则分别为(-2.2±15.7)%(n=74),(0.3±14.9)%(n=75);而在对流层316~121h Pa高度则分别为(21.5±90.6)%(n=104),(6.0±83.4)%(n=99).相应MLS 2.2,3.3版臭氧的误差分别为:(-3.5±54.4)%(n=27),(-8.7±41.6)%(n=38)(100 h Pa);(-11.7±16.3)%(n=135),(15.6±24.2)%(n=305)(下平流层);(18.0±79.1)%(n=47),(34.2±76.6)%(n=160)(对流层上层).MLS水汽和臭氧的误差垂直分布在对流层上层-平流层低层振荡和离散分布明显,部分误差可能由于此高度层水汽和臭氧浓度梯度大和比较用线性插值探空数据引起."臭氧低谷"期间,拉萨地区70 h Pa高度以下MLS卫星臭氧浓度误差明显增加;腾冲、那曲与拉萨三地的MLS臭氧误差的垂直分布特征较一致.卫星产品与探空测值的初步关系表明,MLS廓线的灵敏度与水汽和臭氧在大气中垂直分布有密切联系,3.3版水汽产品的灵敏度在82.5 h Pa以上高度略有提高,臭氧产品灵敏度没有明显变化.文中还讨论了导致MLS水汽和臭氧廓线产品误差的可能因素.  相似文献   
82.
对地球系统科学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25,自引:8,他引:17  
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使世界面临环境和资源问题的巨大压力,如何建设一个富裕、健康、安全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不仅引起各国政府的密切关注,也是当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交叉的热点,更是地球科学的前沿科学问题。近20年来,国内外地球科学领域众多科学家广泛投入了由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  相似文献   
83.
近六年中山站春季臭氧低值的观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中山站 Brewer臭氧光谱仪的观测结果 ,对中山站地区近六年春季臭氧低值的特征进行研究 ,并与 TOMS卫星观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表明中山站春季臭氧值的逐日变化与极地涡旋动力过程有密切联系。Brewer和 TOMS观测结果总体上接近 ,但 TOMS要略高于地基观测结果 6~ 1 0 DU。在春季臭氧低值期间 ,UV- B测值要高于夏至时的 UV- B测值 ,30 0~30 5nm波段的 UV- B辐射强度比 32 0~ 32 5nm波段更易受春季臭氧低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84.
1993年中山站地区“臭氧洞”和UV—B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85.
近十五年全球臭氧变化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利用卫星观测臭氧总含量TOMS(第7版)资料,在剔除季节变化后对全球60°S-60°N范围首先进行了沿纬度分布的线性趋势和周期分析。结果表明:自本世纪70年代末,各纬带上的臭氧总量都呈下降趋势,强度随纬度升高而加剧,并发现总体上北半球臭氧的下降趋势较南半球更加明显;同时证实了准两年振荡是臭氧变化中除年周期外最显著的周期。并对臭氧变化中的准两年振荡作了遥相关分析;发现准两年振荡在强度和位相上基本呈纬向分布并主要表现出赤道对称的特征。135~170°E地区臭氧总量变化所表现出的不同于其它地区的原因可能是这一地区常年频繁出现的对流活动;而臭氧总量下降趋势表现出的北半球同纬度地区均大于南半球的南北半球差异可能是由两半球人类活动的差异引起  相似文献   
86.
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取了秦岭中、东部5个样点树轮资料的区域主成分年表,其中第一主成分PC1年表的方差累积贡献率为58.37%,能够较好地代表秦岭中东部地区年轮变化的共同特征.对5个站点观测气温平均值和PC1反映的区域尺度气候信息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两者均与秦岭-黄淮地区5~7月温度场存在大范围-致相关区,相关系数r高...  相似文献   
87.
How time flies!It has been the tenth anniversary since AMS started publishing in 1987.AMS(English edition)is an international academic journal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edited bythe Chinese Meteorological Society.During this period,ten volumes of AMS(41 Nos.,about500 articles)were published,including three special issues:on climate,on atmospheric signals  相似文献   
88.
A new remote sensing method is described to determine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and total content of atmospheric ozone. The method combines surface infrared, satellite infrared and ultraviolet channels. The width of the infrared channels is 0.01 cm-1, less than Lorentz half-width at the earth's surface, rather than the present width, because these channels can obtain information about variations in the ozone profile below the profile main-peak. The numerical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method has a satisfactory precision in determining total ozone content, just about I percent error, and vertical distribution from the earth to 65 km space. In addition, some semi-analysis functions lor calculating backscattered ultraviolet and a relaxation equation are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89.
张书萍  祝从文  周秀骥 《大气科学》2014,38(5):1005-1016
本文利用1951~2011 年期间中国台站资料、东亚地区的探空资料、NCEP/NCAR 和ERA40 等大气再分析资料,通过对水分平衡方程诊断探讨了华北地区过去60 年中水资源和可利用降水量的变化特征及其与大尺度环流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华北地区69%的降水量被蒸发,可利用降水仅仅为降水量的31%。夏季可利用降水是华北水资源的主要来源,华北夏季可利用降水量在80 年代初发生突变减少,进入21 世纪初,伴随蒸发量的增加该地区可利用降水量进一步减少。西风带水汽与东亚夏季风水汽是华北可利用降水的主要来源。NCAR/NCEP 和EAR40 再分析资料的结果均显示贝加尔湖一带的位势高度偏低和西太平洋高压的偏强有利于该地区降水增多。利用探空资料进一步证明,蒙古以及贝加尔湖地区的温度在对流层低层变暖和位势高度场的加强导致了过去几十年华北可利用降水量减少。由于贝加尔湖地区温度变化与全球变暖存在密切关联,监测该地区温度的变化对预测华北水资源和东亚夏季风的长期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0.
利用尺度校正和更新的2002~2006年瓦里关多年大气CH4浓度资料,进行了其浓度时空变化及其潜在源区分析研究.局部近似回归法筛分的大气CH4浓度本底数据百分比为~58%,表明其受到较强的区域源和汇的影响.CH4本底浓度中值为1831.8ppb,10%和90%的CH4浓度数据百分位值分别为1820.7和1843.5ppb.未经筛分的大气CH4浓度波动大,达到了200ppb;本底浓度波动小(约38ppb),反映了瓦里关大气CH4浓度受到较强的区域源汇影响.2002~2006年期间不同季节大气CH4浓度日变化规律明显,其变化特征是源汇强度变化和对流层大气扩散输送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大气CH4多年平均季节变化呈夏季高(6~8月达到最大值),冬春低的特征,与美国莫纳罗亚山和Niwot岭呈反相位,一方面可能是夏季瓦里关地区排放源增强(居民放牧增多)和以来自西宁和兰州地区的气流为主导的污染物输送而导致其浓度抬升,另一方面瓦里关光化学作用较弱,与美国莫纳罗亚山和Niwot岭相比,CH4的汇较弱.轨迹聚类和潜在源区分析表明,大气CH4浓度高值与来自青海西北部(尤其是格尔木地区)和瓦里关东南或东部(西宁和兰州一带)的空气团轨迹关系密切,是CH4潜在的源区;其浓度低值则对应于来自西藏西北部、青海和新疆南部地区的空气团,反映了该方向的气流相对清洁.注意到夏季来自甘肃或宁夏黄河沿岸的农业区(如水稻种植区)空气团使CH4浓度抬升明显,显示了其农业排放源.本文的研究将对准确估算CH4区域源汇强度、全面理解温室效应的尺度及预测未来全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