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4篇
  免费   318篇
  国内免费   311篇
测绘学   279篇
大气科学   238篇
地球物理   312篇
地质学   1063篇
海洋学   247篇
天文学   14篇
综合类   215篇
自然地理   195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105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134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90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79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71篇
  1992年   67篇
  1991年   58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4篇
  1958年   8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富钴结壳分布的分形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我国在西太平洋国际海底两个海山获得的富钴结壳资料进行分形研究后发现,富钴结壳的分布具有变维分形分布的特点,结壳丰度呈二阶累计和分形分布,结壳厚度呈多阶不定累计和分形分布,通过计算得到了它们各自的分维数,进而对两个海山的结壳资源进行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82.
南海及围区的断裂构造可分为印支期特提斯碰撞陆缘断裂体系,燕山期华夏活动陆缘断裂体系和喜马拉雅期东亚扩张陆缘断裂体系。后者又再分为南海陆缘地堑断裂系与台湾菲律宾沟弧断裂系。南海是由岩石圈断裂所围限的陆缘地堑断块。按地壳性质和断裂切割深度,可再分为陆架陆壳断块、陆坡过渡壳断块和中央海盆洋壳断块。  相似文献   
83.
厦门湾潮、余流及其对泥沙、污染物质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厦门经济特区建设的发展,如何合理迅速地开发利用厦门湾,已成为厦门市急需深入研究的课题。其中,港口建设、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等等无不与潮、余流情况密切相关。由此可见,潮、余流的调查研究是关系到厦门湾开发利用的基本问题之一。一、资料来源  相似文献   
84.
一、海洋观测方法的发展海洋观测是了解海洋的先行性的工作。目前海洋遥感技术和深潜技术已在飞速发展中。本文仅探讨海洋船舶调查和浮标技术的问题。较早的时期,船用海洋仪器设备的原理大都是采用机械控制、机械计数的方式。近年来,海洋观测手段有飞跃性的发展,人们把非电学量的海洋要素通过传感器转换成电学量,而后由磁带记录起来或用电缆传输到船上实验室进行  相似文献   
85.
利用从珠江莲花山河段采集的淡水和有大洋海过滤后,按不同盐度混后,模拟河口咸淡水交汇区重金属在水中各微粒级的分配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在各种盐度条件下,Fe,Al,Cu,Pb,Zn和Cd主要以粒径>1.0μm和<0.22μm的微粒存在于水中,在加入Fe^3+,Al^3+模拟实验中,重金属绝大部分含量形成粒径>1.0μm的微粒,其中Fe达99%以上,Cu,Pb,约95%,Al约有70%-90%,Cd约4  相似文献   
86.
川东南丁山地区是近年来四川盆地页岩气勘探开发的热点区域,裂缝的发育对页岩含气性及保存条件有重要的影响。综合运用野外露头、岩心、测井资料,结合岩石脆性矿物含量、岩石力学参数等数据,深入分析龙马溪组页岩裂缝发育特征和控制因素,并探讨了裂缝发育对含气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丁山地区龙马溪组页岩裂缝主要以构造成因的剪切缝为主,裂缝优势方位共6组,主要包括4组平面剪切缝和2组剖面剪切缝,其发育主要受2个方向、3个阶段的构造应力场影响而成;裂缝延伸稳定,平均密度小,宽度小,充填程度高,主要被方解石和黄铁矿等充填。裂缝受控因素主要包括古构造应力场、构造部位、脆性矿物组分、岩石力学性质等;断层对裂缝发育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其中断层两盘均存在裂缝发育程度急剧下降的临界范围,临界范围内裂缝发育程度高,超过此临界范围,裂缝发育程度变差且变化趋于平缓;不同期次的裂缝中,形成时间晚、规模过大、充填程度不高、与现今地应力方向一致或呈低角度相交的裂缝易造成页岩气的散失,对提高页岩含气性不利;龙马溪组岩石脆性矿物含量高,脆性指数属中等偏上程度,有利于构造缝发育且可压性较好。随着距齐岳山断裂距离的适当增加,龙马溪组页岩埋藏深度适中,地层压力增大,抗压强度增强高,脆性指数适中,构造保存条件变好,有利于不同方位的裂缝发育和页岩含气量的增加,位于该区域的DY2井与DY4井均位于该有利区域,含气性良好。研究结果对下一步深化页岩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7.
文章从蚀源区铀源条件、中新生代构造演化条件、侏罗系沉积建造特征及后生蚀变特征等角度分析了准噶尔盆地东北部砂岩型铀矿的区域成矿条件,认为卡拉麦里山的富铀花岗岩体为该区砂岩型铀成矿提供了丰富的铀源,中侏罗统含煤碎屑岩建造为砂岩型铀成矿提供了良好的容矿空间,侏罗纪以来多期次不整合面的发育为含铀含氧水的渗入改造提供了通道及时间,为大规模层间氧化带的发育提供了物质基础。研究结果显示,卡拉麦里山北坡为最有利的砂岩型铀矿找矿部位,其主要找矿目标层位为中侏罗统头屯河组,找矿类型为层间氧化带型。  相似文献   
88.
基于冰川物质平衡和平衡线高度数据,对北极斯瓦尔巴、高亚洲和阿尔卑斯山的冰川物质平衡变化和平衡线高度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阿尔卑斯山冰川年均负物质平衡值最大,为-907 mm;斯瓦尔巴为-431 mm;高亚洲最小,为-264 mm。(2)高亚洲和斯瓦尔巴冰川物质平衡年振幅较小,年际变化较小;阿尔卑斯山冰川物质平衡年振幅较大,年际变化较大。斯瓦尔巴冰川物质平衡趋向正平衡,阿尔卑斯山和高亚洲冰川物质平衡趋向负平衡。(3)斯瓦尔巴内陆的冰川平衡线高度高于沿海地区,高亚洲冰川平衡线高度呈纬向地带性、经向地带性和区域地带性的分布规律,阿尔卑斯山的冰川平衡线高度主要受冰川所处海拔的影响。  相似文献   
89.
2016—2017年跨年度执行的中国第33次南极科考“海洋六号”航次, 首次获取了南极半岛南设得兰群岛北部海域、布兰斯菲尔德海峡以及欺骗岛三个区域的17 850 km2范围内多波束全覆盖高精度水深数据, 地形分辨率高于目前公开的国际数据。多道地震结果显示调查区多处存在天然气水合物地球物理标志BSR。地热测量热流值表明南设得兰群岛以北热流值与全球海洋热流值数据吻合, 不存在明显异常, 群岛以南热流值数据偏高。沉积物样品为典型的冰海沉积物, 在南设得兰群岛与南设得兰海沟之间, 沉积物以粉砂-砂为主, 夹杂砾石, 随水深增加, 沉积物粒径变细; 而在布兰斯菲尔德海区表层沉积物分布具有不对称性, 海槽南部陆架-上陆坡以及海槽东北和相邻陆架, 沉积物以砾石、砂质为主; 海槽和下陆坡为粉砂质硅质软泥。沉积物顶空气样品现场测试结果表明, 表层沉积物50 cm左右深度内的甲烷含量没有明显的差异性, 但在岛坡深水区两个测站甲烷含量在270 cm 左右深度时都存在局部高异常, 且两者总甲烷含量的变化趋势有一定的相似性, 可能与水合物分解迁移有关。  相似文献   
90.
基于长江源区布曲流域23个采样点的138个土壤样品,分析了土壤有机碳的分布特征,并探讨1 m以内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江源区布曲流域0~10 cm、10~20 cm、20~30 cm、30~40 cm、40~50 cm和50~100 cm的6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平均值±标准差分别为(10.23±4.84) g·kg^(-1)、(10.18±5.19)g·kg^(-1)、(9.34±5.20)g·kg^(-1)、(9.04±4.41)g·kg^(-1)、(8.01±4.74)g·kg^(-1)、(9.40±4.67)g·kg^(-1),其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R^(2)=0.511)。研究区土壤有机碳含量与海拔并非线性相关(P>0.05),而是在4 700~5 100 m的海拔范围内,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加,然后在5 000~5 100 m海拔处达到最大值后降低。土壤有机碳含量与pH值呈现极显著的负相关(P<0.01),与碳氮比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与体积含水量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而与年均气温、年均降水量、全氮、全磷、全钾、无机碳含量、阳离子交换量、容重和黏粒含量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表明长江源区布曲流域1 m以内土壤有机碳含量的主要相关因素是土壤的pH值、碳氮比和体积含水量。研究结果可以为长江源区布曲流域土壤碳循环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