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8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53篇
海洋学   19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71.
山西平陆黄底沟入三门峡水库北侧发育了一级湖滨阶地(T3)和两级河流阶地(T2和T1)。阶地上覆黄土地层野外划分和室内磁化率测试结果与蓝田段家坡黄土地层的对比结果表明,T3上覆黄土地层最底部为古土壤层S2;T2最底部为黄土层L2中弱发育古土壤层L2-2;T1最底部为马兰黄土L1中弱发育古土壤层L1-4。根据黄土-古土壤年代序列及光释光(OSL)年龄测试结果,T3,T2和T1阶地分别于245kaB.P. ,149kaB.P.和50kaB.P. 前形成。其中,T3和T2阶地的形成时间,分别代表了山西平陆古三门湖开始消亡和最老黄河阶地形成的年代。古三门湖消亡与黄河贯通三门峡的时代是否一致,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2.
在AMS14C精确定年的基础上,去除有机质、生物碳酸盐和生物硅之后,对南海北部MD05 2905站进行了陆源碎屑的粒度分析。结果显示,15.5~63.5 μm粗粒级成分的含量变化特征可用来指示东亚冬季风的变化,2~9 μm细粒级成分含量变化可用于指示东亚夏季风的变化。末次冰期以冬季风为主,全新世以夏季风为主,36 ka BP以来东亚夏季风有逐渐增强的总体趋势,但也发生多次突变现象,在全新世早期(8 500~11 200 ka BP)达到36ka BP以来的最大值,可能是在岁差周期的控制下,与较强的太阳辐射有关。  相似文献   
73.
四川盆地东部弧形构造控制的地形和水系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构造地貌学的研究方法,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对四川盆地东部大巴山和川东-湘鄂西弧形带的地形特征和水系样式进行深入剖析,结果表明:1)弧形构造变形机制控制了大尺度地形特征.在大巴山弧形带的逆冲推覆机制作用下形成高海拔-高起伏地形,而在川东-湘鄂西弧形带的拆离滑脱机制作用下形成高海拔-低起伏地形.2)弧形构造扩展模式控制了水系样式.大巴山弧形带“推土机”式扩展模式导致山脉前缘发育横向水系,而川东-湘鄂西弧形带则表现为“三维”构造扩展,即在垂直构造走向递进式扩展的同时,还伴随有平行构造走向从中央向两侧的扩展,此种模式导致弧形带发育由中央分水岭分隔的纵向水系.弧形构造控制的地形和水系发育规律还暗示了长江三峡的成因.长江三峡很可能是在川东-湘鄂西弧形构造变形阶段首先发育先成河,而后由于构造叠加作用伴随河流下切而形成的深切峡谷.  相似文献   
74.
新生代亚洲水系发育和演化与印度-亚洲碰撞导致的宏观地形地貌演化紧密相关,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和亚洲季风演化的重要切入点。一个世纪以来,中外科学家围绕长江演化历史开展了专门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对于"长江东流水系形成于何时"这一关键科学问题却一直存在重大争议,计有前第三纪、第三纪早期(古近纪)、第三纪晚期(新近纪)、更新世早期和更新世晚期等多种观点,成为地球科学领域著名的"世纪谜题"。本文对长江中下游新生代盆地开展了沉积学与年代学研究,基于碎屑锆石U-Pb年龄谱示踪结果,结合上游构造地貌与盆地记录,提出长江东流水系建立于渐新世/中新世之交的观点。长江水系的重大调整尤其是东流水系的最终建立,是对青藏高原整体隆升、高原东南缘大型走滑运动、中国东部区域拉张凹陷以及东亚季风形成的综合响应。  相似文献   
75.
三门峡地区三门群地层时代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黄河三门峡水库北岸的山西省平陆县黄底沟剖面,较完整地保存着古三门湖湖相沉积记录。经磁性地层研究结果表明,古三门湖沉积起始于吉尔伯特负极性时中期,大约在5MaBP;结束于布容正极性时晚期,结合热释光年龄,大约在150kaBP。鉴于古三门湖沉和只地层从晚第三纪上新世早期延续至第四纪中更新世晚期。  相似文献   
76.
复杂社会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复杂社会的地区之一,然而其产生动因一直悬而未决.本文基于目前考古和全新世气候变化证据,结合人口学理论,从能动性理论的视角,对中国5.5cal ka BP左右多个地区同时出现复杂社会的动因进行了解释.认为气候变化、人口增长、条件限制三个因素共同作用,引起人口-资源失衡,触发人群间的冲突和竞争,为一些热衷权力的能动者提供了机会,使他们能够突破平等化机制的限制,成为集中决策的领导者,进而导致大规模的复杂社会的初现.降温期间极端气候事件的增加引起人口-资源压力经常性发生,触发不同社会团体之间竞争和战争的频率增加,为集中领导权的合法化、制度化和持久性创造了条件,并最终促使制度化不平等社会的产生.研究结果不仅能够很好解释中国复杂社会产生的过程和动因,而且能够解释目前其他理论不能给出合理解释的两种现象:即中国最早的复杂社会为何产生于5.5cal ka BP左右而不是其他时间,为何在多地区同时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