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27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50篇
海洋学   22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9 毫秒
71.
单县矿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及成煤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原理,通过岩心、测井资料的综合分析,对研究区上古生界进行了不同周期地层基准面旋回研究,识别出短期、中期、长期及超长期4种规模的地层旋回。通过对比分析,建立了该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研究表明,研究区成煤作用出现于基准面旋回的特殊位置(A/S接近于1),当叠置在长期基准面旋回下降半旋回和中期基准面旋回下降半旋回晚期是成煤的最有利时期。根据盆地充填演化和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叠加可以将研究区成煤作用分为早期成煤作用和晚期成煤作用,依次分析了不同时期成煤作用的地层基准面变化和盆地沉积充填演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72.
安庆铜矿地应力测量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本文介绍了空心包体应力解除法在安庆铜矿-580m中段地应力测量结果,对矿区应力分布特征进行了探讨。实测表明,在-580m中段最大主应力的大小是24MPa,最大主应力方向由NE到近EW向。该矿区地应力以水平应力为主导,水平应力大于铅直应力。   相似文献   
73.
青藏高原的隆升缩短及其粘弹性形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依据新生代以来喜马拉雅和青藏高原发生的强烈的构造形变特征,用二维粘弹性有限元数值方法模拟估算了在印度板块向北推挤欧亚大陆的动力条件下,高原各构造单元的形变速率以及由此推算出40Ma以来青藏高原的隆升量和缩短量。反演了各地体岩石力学参数,特别是有效粘性系数η的数量级。认识到物性参数对构造应力场和形变速率的极重要的影响作用。阐明了除了动力机制和边界条件外,岩石圈各圈层材料力学性质的不均一是造成位移场、应力场和形变速率的差异,从而引起各种复杂地质构造现象的基本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4.
引黄隧洞地应力测量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本文应用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法和声发射法,在山西太原引黄工程的两个钻孔中进行了地应力测量,得到了可靠的数据,为隧洞设计提供了依据。文章首先对水压致裂测量方法进行了介绍,然后给出了测量结果。并对隧洞断面的设计和岩爆问题进行了讨论。根据岩爆发生的准则指出,若隧洞走向与最大水平主应力平行,且选择适当断面,将减小岩爆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5.
滑坡属于地质灾害中的重要灾种之一,查明滑坡区的地质与地球物理特征,对分析滑坡形成机制、评价滑坡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文将高密度电法引入三峡库区腹地万州区滑坡地质调查中,在区内四方碑滑坡、塘角1号滑坡和麻柳林滑坡进行地球物理探测工作,并结合钻孔资料对实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实测结果表明:在地形复杂地区开展地球物理探测工作,通过数据反演与分析,可获取滑坡体地层结构及滑移面;结合相关地质资料,通过对比解译,可弥补单纯依靠钻孔信息来确定滑移面形态的不足;3个典型滑坡区地球物理实测资料揭露滑坡体和滑床地球物理电性特征表现为,由崩坡积物、第四系粉质黏土以及含水碎石块组成的滑坡体电阻率低于40 Ω·m,而由砂岩与泥岩组成的滑床电阻率高于40 Ω·m,高密度电法对基岩滑坡和土质滑坡都能获取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76.
为识别西菲律宾海现代风尘物质的具体来源及其携带动力,本次研究于2015年冬季对西菲律宾海上空风尘进行了采集,并系统分析了碎屑态组分的矿物组成和常、微量元素组合特征.西菲律宾海现代风尘沉积物中碎屑矿物成分主要有石英、伊利石、斜长石和石膏等,矿物形态均呈次棱角状,具有明显的风成沉积特征.所研究样品的Al2O3-TiO2投影主要与鄂尔多斯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物质相似,而其微量元素Zr-Th-Sc组成则表现为鄂尔多斯沙漠和塔克拉玛干沙漠物质的两端元混合,说明鄂尔多斯沙漠是西菲律宾海现代风尘的主要源区,而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的风尘输入对该区的影响较小.后向轨迹分析表明,西菲律宾海冬季的风尘携带动力主要是东亚冬季风.   相似文献   
77.
文章对2014年9月曹妃甸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及其分布进行了分析,并利用Hankanson法对其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曹妃甸近岸海域各调查站位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均低于一类沉积物标准限值,Cd和Pb的平均含量均超过了渤海湾重金属背景值,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随离岸距离的增加而呈降低趋势。重金属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为94.11,风险等级为中等,其中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由大到小依次为Cd、Hg、Pb、Cu、Zn,除Cd以外其余重金属元素生态风险等级均为较低。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随离岸距离的增加呈递减趋势,分析原因可能源于陆源污染。沉积物中重金属相关性分析表明:曹妃甸近岸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Cd和Hg、Pb和Zn呈显著相关性,说明Cd、Hg、Pb、Zn可能具有相似来源。  相似文献   
78.
根据同震位移GPS观测数据, 利用有限元法反演了2011年3月11日本MW9.0级地震的断层滑移模式。在此基础上, 计算了日本MW9.0级地震引起的同震位移场和应力场, 给出了位移和应力的分布, 分析了他们的变化规律并与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计算结果表明: 日本MW9.0级地震的静态断层滑移量最大可达25 m。地震引起断层上盘向东位移, 最大位移在震中附近, 可达24.25 m, 日本东北地区向东位移最大可达6 m。震后地表隆起, 隆起幅度可达5.6 m, 隆起的最高点也在震中附近。日本东北地区东海岸附近有一下沉带, 下沉量可达0.8 m。同震地表位移的计算值与GPS测量结果基本一致。地震引起应力变化, 导致震后应力下降。应力变化是不均匀的, 在震中附近约为9.9 MPa, 在深处可达32 MPa, 在日本东北地区地表应力变化小于4.4 MPa。地震引起的应力变化主要是水平应力, 垂直应力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79.
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1号井(WFSD-1)的ASR三维地应力测试结果表明,龙门山前陆逆冲带与其下伏的龙门山前陆盆地和上覆的松潘-甘孜地块的构造及地应力状态存在有重大差异。从整体上看,在汶川地震中,龙门山前陆逆冲带表现为在强烈的区域性挤压背景下,深部物质沿壳内拆离层自SW向NE方向的"层状"流动,在地壳上部转化为沿映秀-北川断裂(YBF)的快速垂向挤出,而其西侧的松潘-甘孜地块作自SE往NW方向的重力滑覆,东侧的龙门山前陆盆地则表现为自NE往SW方向的走滑或右行旋转。晚新生代以来,扬子地块相对于青藏高原东缘的龙门山造山带并无明显的或大尺度的陆内俯冲作用发生。龙门山前陆逆冲带深部高温低粘度物质垂直向上的、快速的流动和挤出,直接导致了"5.12"汶川地震的发生,而松潘-甘孜地块E向扩展导致龙门山前陆带的强烈挤压和陆壳增厚及深部应力和地震能量的积聚则是诱导深部位移场发生突变和物质快速垂向挤出的主因,E向扩展是深部地震能量积聚和快速垂向挤出作用的必要条件,而非地震发生的直接原因。ASR地应力测试得出的主压应力方向完全平行于GPS同震速度场的位移方向,似乎表明ASR测试获得的原地应力场或许真实地反映了或最接近于地震过程中的构造应力状态。  相似文献   
80.
保证灾后第一时间灾害信息以及救助信息的畅通,是实现高效应急救助的重要保障。本文回顾和总结了国内外利用卫星通信等手段建立的应急通信基础设施和计划和应用情况,着重分析灾害应急救助对灾害以及救助信息的类型,应急救助通信保障手段;同时,结合我国自然灾害分异特点,分析我国自然灾害应急救助通信保障的应考虑的因素,初步提出卫星通信终端空间布局指标体系和等级划分原则,并通过构建综合指数法来综合反映对卫星通信保障的需求程度,提出基于卫星的通信保障建设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