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2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24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33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71.
拓扑关系的建立是地图矢量数据管理和更新的重要内容。在综合多种典型拓扑算法优点的基础上,详细描述了拓扑关系生成算法的主要过程,并在线要素互相交断链、结点匹配和特殊情况处理等方面对算法进行了改进。最后以1∶25万济宁市地形图数据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效率方面优于传统算法。  相似文献   
72.
In this paper, it is elucidated that the total deformation (TD), defined as the square root of the sum of squared stretching deformation and squared shearing deformation, is an invariant independent of the coordinate system used. An idealized flow field is then constructed to demonstrate the confluence effect of a non-divergent and irrotational deformation field on moisture transport.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role of TD, one heavy rainfall case that occurred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MRYR) over China, associated with a front with shear line, is analyzed using the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WRF) model output data. It is found that right before the occurrence of precipitation, the effect of the confluence induced by deformation on moisture transport provides a favorable condition for precipitation. During the precipitation, both location and orientation of the zone of large TD coincide with the confluent shear line. The rainhands are nearly parallel with, and located lightly to the south of the zones of large TD and the confluent shear line. The TD in the lower troposphere increases in value as precipitation persists. When TD approaches its maximal value, the next 6-hour precipitation reaches its peak correspondingly. A tendency equation for TD is derived. The analysis of linear correlation and RMS difference between individual terms in the total deformation equation and the sum of the terms shows that the pressure gradient plays a major role in determining the local change of total deformation.  相似文献   
73.
由1991年7月5—6日一次梅雨期暴雨过程的中尺度扰动场分析, 发现高低层重力惯性波的发展与传播和雨带、低涡的发展与传播有密切的联系, 高低层重力惯性波有明显不同的传播形式。结果表明:降水初期, 对流不稳定激发出重力惯性波, 低层南部相对稳定, 有向南传播的重力惯性波, 高层出现传播的重力惯性波, 高低层向南传播的重力惯性波有利于多条雨带的形成; 降水中期, 高层的重力惯性波出现围绕低层涡旋中心逆时针旋转, 降水也开始加大并东移; 高层向北传播的重力惯性波可导致低层的涡旋和降水发展。  相似文献   
74.
高原  陈传法  杨帅 《北京测绘》2020,(5):585-588
针对现有插值方法对复杂地表模拟能力不足的问题,发展了一种基于非平稳(神经网络)核的高斯过程回归(GPR)方法,并将其应用于SRTM DEM空缺数据填补。以山区SRTM DEM的模拟数据空洞为研究对象,将GPR模拟结果与传统插值方法(TIN、SPLINE和IDW)比较表明:GPR填补精度高于传统插值方法,且空缺区域模拟曲面较好的保持了地形特征。  相似文献   
75.
通过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探测法,在王家坡滑坡体勘察中建立了滑坡体地质特征—电性特征解释模型,查明了滑坡体的空间特征,并根据实际情况,推断了新的滑坡体位置,认为现存滑坡体中部及前缘存在潜在的次级滑体,后期可能会出现滑坡前缘前移。  相似文献   
76.
近年我国暴雨和强对流等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频发,涡旋是产生这些灾害天气的重要天气系统之一。为了不断提高对我国涡旋及其产生的暴雨和强对流天气发生发展机理的认识和预报准确率,本文对容易引发长江流域沿线灾害天气的三类涡旋(高原低涡、西南低涡和大别山涡)及对北方地区暴雨、强对流天气有重要影响的东北冷涡、中亚低涡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主要回顾了近十年这些涡旋的识别方法、时空分布统计特征、三维结构以及产生的暴雨、强对流天气机理。最后,对与涡旋系统以及相关天气的研究与预报中的问题、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简要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77.
在城市路网中,用户一般沿着道路运动,传统的欧式距离缓冲区在表达用户可达区域方面存在不足,因此,提出了等时缓冲区概念。这里阐述了等时缓冲区的数学模型,对等时缓冲区和欧式距离缓冲区在基于位置的服务和地理位置相关的研究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进行了对比分析。针对现有等时缓冲区生成算法存在额外计算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广度优先搜索的等时缓冲区生成算法。采用北京地区路网数据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在试验区域内,算法具有应用于大规模Web服务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8.
陆表海台地沉积充填模式及内克拉通碳酸盐岩勘探新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克拉通陆表海盆地是古老碳酸盐建造形成的重要场所。除其顶部风化壳岩溶储层外,广泛分布的内幕非岩溶改造的白云岩勘探长期未受到足够的重视。近年来,随着深层、超深层勘探技术的进步,内幕陆表海白云岩陆续获得油气勘探新发现,但其预测难度远比镶边台地中的礁滩"移动靶"更大。为更好地揭示这类未经岩溶改造的白云岩储层的宏观发育分布规律,本文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期和四川盆地雷口坡期陆表海台地的高精度岩相古地理和沉积充填模式。结果表明:陆表海台地一般形成于温室期低纬度干燥气候下的稳定内克拉通盆地,与盐湖伴生的台地潮坪广泛分布是其标志性的沉积特征,微环境可进一步划分为潮上带泥云坪、上潮间带云坪、上潮间带微生物席、下潮间带席状潮缘滩、上潮下带灰云质澙湖、下潮下带膏云质澙湖;虽然内克拉通陆表海台地是一个相对静态的沉积环境,其沉积建造并非平板一块,海平面的升降变化往往会在相对平坦的陆表海内引起大幅度的相带迁移,造成潮上带、潮间带、潮下带频繁交互;相带频繁往复迁移过程中,潮间带的晶粒/颗粒/微生物白云岩受到盐湖、古隆起或潮坪岛的制约,形成大面积分布的席状富孔白云岩透镜体;陆表海沉积层序结构为典型的向上变浅序列,主要发育潮坪进积楔和潮坪岛拼嵌两种沉积充填模式,这两种模式形成的席状白云岩透镜体在层序结构和厚度都能很好地对比,通常延伸都在100km以上,甚至可跨越整个陆表海台地,是一个能够媲美台缘礁滩相的油气勘探新领域。  相似文献   
79.
利用震旦纪灯影期沉积较为连续的乐山市峨边地区先锋剖面灯二、灯三段的沉积特征与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该时期的沉积环境,探讨存在争论的桐湾运动Ⅰ幕的起始时限。通过对先锋剖面灯二、灯三段地层进行实测,发现灯二段下部为富微生物岩沉积特征,上部为菌藻类减少的贫微生物岩沉积特征,灯三段为蓝灰色、深灰色泥岩沉积,与灯二段的突变接触关系明显。灯二段原岩的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该时期为海水沉积环境,岩石类型为潮坪亚相沉积的白云岩,并可分为两大类与8小类。δ~(13)C在灯二段内部出现了明显负异常,依据δ~(13)C与海平面的变化及微生物的关系,认为桐湾运动Ⅰ幕应起源于灯二段内部富藻层-贫藻层之间。该构造抬升事件是造成海平面下降,古海水温度降低,古盐度降低,沉积环境转变,微生物数量减少,灯二段富藻-贫藻转变,δ~(13)C负异常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0.
杨帅  谢小平 《江苏地质》2017,41(2):276-281
丹霞地貌是我国五大地貌之一,具有极大的科研和观赏价值。剑门关丹霞地貌具有年代新、类型多、分布较集中等特点,主要形成于侏罗—白垩纪,沉积岩层自下而上包括上侏罗统的遂宁组、莲花口组和下白垩统的剑门关组。根据沉积序列与旋回研究,将剑门关丹霞地貌沉积相划分为山麓-洪积扇、河流、湖泊、三角洲沉积相,运用马尔科夫链法建立丹霞地貌的沉积相序,形成沉积相模式,对研究剑门关丹霞地貌的古地理和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