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6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33篇
地质学   3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 毫秒
71.
基于对BP神经网络结构、神经元模型和神经网络学习算法的研究,以实现对形变仪器中常用的执行器步进电机的精确控制为例,提出了一种可应用于地震形变观测系统调零和标定装置的智能高效控制模型的具体实现方案。该方案是实现智能形变传感器自完善和自适应功能的基础,也可用于智能恒温装置等多个领域。  相似文献   
72.
73.
针对页岩储层气体滑脱效应特征及其影响机制不清问题,选取四川盆地长宁地区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样品,开展了低温氮气吸附孔隙结构表征实验,并利用非稳态脉冲衰竭方法测量了不同围压下氦气、氮气在页岩岩心上的气体渗透率,分析了平均孔隙压力、气体类型、围压对滑脱效应的影响,建立了滑脱因子的预测关系式。结果表明:压力低于2.5 MPa时,页岩气体滑脱效应不能忽略。由于“分子筛效应”的影响,页岩克氏渗透率与测试流体介质类型有关,以氦气为流动介质测试得到的克氏渗透率大于以氮气为流动介质的测试结果。滑脱效应与气体类型有关,龙马溪组页岩的氦气滑脱因子约为氮气滑脱因子的1.7倍。利用滑脱因子计算得到围压为10~40 MPa时,氦气在页岩上的有效渗流孔径为113~166 nm,氮气的有效渗流孔径为66~99 nm,均远大于液氮吸附法测试的平均孔径。建立了龙马溪组页岩气体滑脱因子与克氏渗透率的幂函数关系,为页岩气流动模型的建立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基于下颈部横径的低辐射剂量颈部增强MDCT的可行性。方法:对126例临床拟诊为颈部病变的患者行颈部CT检查,其中42例为常规剂量组,84例为低剂量组。低剂量组再根据患者下颈部横径的大小分为3个亚组:A组大横径组,横径≥40cm(21例);B组中等横径组,35cm≤横径<40cm(35例);C组小横径组,横径<35cm(28例)。常规剂量组管电压/管电流采用120kV/350mA,低剂量A、B、C3组分别采用120kV/300mA、100kV/300mA和80kV/300mA。对常规剂量组与低价量组扫描图像进行主观及客观评价,记录A、B、C3组不同扫描方案的剂量长度乘积(DLP)和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并计算有效辐射剂量(ED)。比较各组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的差异。结果:常规剂量组与低剂量A、B、C三组有效吸收剂量ED分别为(1.34±0.13)mSv、(1.17±0.10)mSv、(0.74±0.08)mSv和(0.34±0.04)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06.13,P<0.01),各低剂量组的有效辐射剂量均低于常规组。组间两两比较ED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值均<0.01)。Kappa一致性检验显示两名医师对颈部图像质量的评分一致性较高(3组Kappa值均>0.70),常规剂量组与低剂量A、B、C3组比较图像质量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Z=-0.258,P>0.05),各组的图像对比噪声比无统计学差异(F=0.750,P>0.05)。结论:根据患者下颈部横径的大小采用不同管电压行颈部增强CT扫描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而不影响图像的诊断质量,该扫描方案显示颈部结构可行。   相似文献   
75.
杨峰 《地震》2021,41(3):42-58
利用区域固定台站和中国地震科学探测台阵记录的7349个近震事件的60471个Pg波绝对走时和196465个相对走时数据,采用双差地震层析成像获得滇西北地区(25°~28.2°N,99.5°~101.5°E)横向分辨率为0.2°的中、上地壳的三维P波速度模型,重点分析了区域内各主要断裂带及其邻区的速度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金沙江—红河断裂带北段15 km以上的P波速度较低,重定位后中、小地震的震中主要位于低速异常的内部,且震源深度在断裂带两侧相似;推测金沙江—红河断裂带作为川滇菱形块体西南边界的剪切控制作用已弱化,分界能力局部减弱,并且断裂带下方主体的低速异常可能为跨越断裂的动力传递提供条件.丽江—小金河断裂带(西南段)两侧存在大范围的P波低速异常,推测此低速体可能是青藏高原东南向挤出的物质,而程海断裂带以东从近地表至25 km深处明显的P波高速异常体则可能会阻挡高原物质东南向的逃逸.  相似文献   
76.
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作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基础,运用定量化的数学统计原理对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研究能够客观准确地反映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文章以海南岛地质灾害最为发育的五指山市为例,选择断裂、 岩土体、 坡度、 地形起伏度、 海拔高程变异系数、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降雨量、 水系、 公路、 曲率值为评价指标,依托详...  相似文献   
77.
杨峰  黄金莉 《地球物理学报》2013,56(5):1487-1496
本文收集了首都圈地区40个测点的石油地震叠加速度资料,经常规处理后得到各测点下方速度随深度变化的曲线;对9条人工地震测深剖面的解释结果进行数字化处理获得各剖面下方离散的速度数据;应用上述资料和专业地质建模软件构建了首都圈地区(115.50°E-117.60°E,38.40°N-40.75°N)范围内上地壳高精度三维P波速度模型.结果表明:华北盆地为隆坳相间区,从东至西依次是黄骅坳陷、沧县隆起和冀中坳陷,上地壳速度结构十分复杂;结晶基底的埋深变化剧烈,冀中坳陷下最深处可达10 km,沿构造走向整体呈西南深、东北浅的趋势,沧县隆起下埋深约2~4 km,黄骅坳陷下最深处则达9 km,剧烈的基底起伏反映出盆地内部不同次级构造单元的差异沉降和中、新生代以来强烈的拉张构造运动.太行山、燕山隆起下的基底埋深较盆地区浅,体现出隆起区新生代以来的抬升构造运动.本文首次将石油地震叠加速度资料用于首都圈地壳速度模型的构建,与以往用人工地震测深资料得到的模型相比,本文结果对华北盆地复杂的上地壳结构刻画得更为细致.  相似文献   
78.
高密度电阻率法是基于岩土电学性质差异的一种勘探方法.目前在我国东南被广泛应用,但在西部戈壁地区的应用难度较大.根据试验讨论接地电阻的影响和装置类型的选取,并总结高密度电法在戈壁地区使用的效果和局限性.同时提出戈壁地区高密度电法的使用建议,以提高数据获取和解释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9.
海坡地区位于海南三亚南部,地热田分布面积约为3.65 km~2,为了评价热能潜力和开发利用前景,本文对该地热田进行了水化学和同位素示踪研究。根据热矿水的水化学分析,应用钾镁和SiO_2地热温标估算出地热田热储温度分别为:73.6℃~103.65℃和76.02℃~104.28℃,热储深度大致为972~1 585.6 m。利用~2H、~(18)O稳定同位素示踪表明该区热矿水的来源与海南岛大气降水有关,经过计算其补给高程约为498.3~557.2 m,是位于EW向九所-陵水深大断裂带上的山地地区——抱龙采伐场-红坡岭一带。大气降雨沿着断裂带渗流至地下深部,并因地热增温、水岩作用和循环补给成为热矿水。  相似文献   
80.
海洋沉积物常用的分析方法如敞开消解或高压密闭消解结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测定,粉末压片或熔片结合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测定,分别存在消解不完全、速度慢、检出限高等缺点,导致样品前处理效率低、待测元素少。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采用偏硼酸锂为熔剂分解样品,5%硝酸浸取,用ICP-MS法进行测定,建立了一种快速分析海洋沉积物中48种元素的方法。使用海洋沉积物国家标准物质作为高点绘制标准工作曲线,确定了助熔剂偏硼酸锂用量、稀释倍数、各待测元素的分析同位素及内标元素、仪器测定模式及个别元素的干扰校正方程等,得到最佳分解条件及测定条件。结果表明:由于高温损失,P、As、Se、Cd、Hg等元素无法得到准确结果,可改用微波消解等方式前处理后再进行测定;Cu、Zn、Cr、Ni、Co等共计48种元素使用本法均能得到准确结果,各元素方法精密度(RSD)均小于9.7%。本方法应用于分析海洋沉积物国家标准物质GBW07333、GBW07314、GBW07335、GBW07336,测定值和认定值相符;分析海洋沉积物实际样品,各元素加标回收率介于83.6%~118.6%。本方法可测定元素多,极大提高了分析效率,适合大批量样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